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肥白人多痰。肥人氣虛生寒,寒生溼,溼生痰,故肥人多寒溼。肥人溼多,肥人宜二陳湯加參、芪、歸、術、銀花、連翹等類治之”。
元朝醫家朱丹溪首次提出“肥人多痰”、“肥人溼多”、“肥人多氣虛”的理論,即痰、溼、虛是肥胖症的最主要病機,為後世肥胖症的治則開創了先河。
由於形體過於豐盛,全身四肢百骸內臟器官多處於氣虛狀態,以致身體笨重,行動遲緩,動輒氣促。
氣虛不能運化、輸布水液,則易生水溼痰飲,導致肥人多痰溼。根據其理論觀點,朱氏提出用二陳湯加味來治療本病。
後世醫家傅青主進一步指出婦人更易患肥胖,原因就是痰溼停積日久、有助膏脂的形成,與其“恣食厚味”有關。
《石室秘錄·論氣虛多痰》:“肥人多痰,乃氣虛也,虛則氣不能運化,故痰生之。”
清朝醫家陳士鐸立足於朱丹溪的“肥人多痰”的觀點,進一步指出,肥胖多痰的根本原因是氣虛。
主要是脾氣虧虛,不能運化水谷,導致痰溼內生,溼濁積聚,促使血中脂質增加。
而同時代另一醫家何夢瑤則在《醫碥》中提出“肥人氣滯必挾痰”,主張用二陳湯加枳殼、香附,重者加蒼朮、白芥子,來治療本病。
“溼從內生,必其人膏粱酒醴過度,或嗜飲茶湯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膩之物。其人面白而肥,肌肉柔軟”。
清朝醫家葉天士詳細闡述“肥胖多溼”理論,提出內溼產生的三個主要因素,認為過食膏粱甜膩、厚味肥甘、酒醴湯茶、生冷瓜果,均可導致精微物質過剩,化為脂液而引起肥胖。

管玉衡《診脈三十二辨·辨肥瘦脈異》:“瘦人脈健,肥人脈沉。瘦人多火,故脈健。肥人多溼,故脈沉。”
清朝醫家管玉衡認為,肥胖症主要表現為沉脈,其原因在於溼濁凝滯脈氣於內。
趙彥暉《存存齋醫話稿附錄吳山散記》:“碘質有改進人體新陳代謝,減少蓄積脂肪,以治肥胖病之效。
考海藻含碘0.339、昆布含碘1.234、海帶含碘1.168,皆富於碘質之海產植物也。故以昆布、海藻煎湯代茶,海帶、海蜇作餚佐餐,乃減肥之簡便單方也。”
清朝醫家趙彥暉首先提出用昆布、海藻煎湯代茶,海帶、海蜇烹調作菜治療肥胖症,依據是碘能減少脂肪蓄積,而上述四種中藥均含有豐富的碘,這是有史以來首次記載肥胖症的食療處方。
清朝醫家程文囿認為肥人大多陰氣盛、火氣衰,陰氣盛則多溼、多痰,而溼、痰又可導致多種疾患。
人身的真陽之氣能蒸化津液,驅散痰溼,故對肥胖之人尤為珍貴。
因此,補氣壯陽是肥胖的治療原則,這是有史以來最早的文獻記載。
養內者恬淡臟腑,調順氣血,使一身之氣流行中和,百病不作。
養外者恣口腹之慾,極滋味之美,雖肌體充腴,容色悅澤,而酷烈之氣內蝕,臟腑形神虛矣”。
明朝醫家王三才認為肥胖不利於養生。雖然肥胖者的肌膚潤澤,但長期進食肥甘厚味之物,可引起各臟腑功能減退,最終妨礙養生。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