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必須擔負起的新使命

李國強: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必須擔負起的新使命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2023年6月8日 第1版)


2023年6月2日是我們將永遠銘記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察中國考古博物館,出席在中國歷史研究院召開的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中國歷史研究院組建以來最大的榮光,必將成為中國歷史研究院院史上最為濃墨重彩的華章。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對中國歷史研究院的工作給予充分肯定,對中國歷史研究院的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指明瞭前進方向。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語重心長、寄予重託,給我們極大鼓舞,令我們倍感振奮,同時使我們深感使命光榮、責任重大。


我們黨文化建設理論的新高度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立意高遠、內涵豐富,縱貫古今、融通中外,是一篇閃耀著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充滿思想性、哲理性的綱領性文獻。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的全新時代命題,作出極為深刻、全面的闡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強調“文化關乎國本、國運”,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走出來的,也是從5000多年中華文明史中走出來的”等。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建設的新思想、新觀點和新論斷,既是源自歷史的深刻洞察,也是昭示未來的遠見卓識,創造性地豐富和發展了我們黨文化建設的理論,表明我們黨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達到了新高度。

中華文明突出特性的新歸納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文明五個突出特性的論述,有機貫通曆史、現實和未來,既是對中華文化特質、中華文明精神的全面把握和深刻揭示,也是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對開創新文化的深邃思考和恢宏擘畫,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理論基礎和實踐基礎。中華文明自身具有的突出特性,決定了中華文明以不同於其他文明的樣態源遠流長、綿延至今,也決定了中華文明歷經滄桑仍能以和平建設者的姿態屹立於世界之林,更決定了新時代必須以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為滋養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華文明是我們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源頭活水。

牢牢把握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才能更加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才能更有力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進而切實擔負起新時代文化建設的新使命。

“兩個結合”本質特徵的新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著重強調了“兩個結合”的重大意義,特別指出“第二個結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是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對“兩個結合”五個特性的系統闡述,是對“兩個結合”最全面、最科學、最完整的凝練,正是“第二個結合”不僅使馬克思主義在中華大地上扎的根更深、開的花更絢麗、結的果更豐碩,而且極大地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推動著中華文明不斷豐富、持續發展,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夯實了根基、奠定了基石、開闢了路徑。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發出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時代號召,這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必須擔負起的新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地指出,“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我們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領導下,在高翔同志帶領下,堅定不移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旗幟和靈魂,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歷史科學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積極投身到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宏大實踐中。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中國歷史研究院考察為新起點,精心組織好《(新編)中國通史》(《中華民族史》)纂修工程,全面實施好國家社科基金中國歷史研究院重大歷史問題研究專項,不斷深化中華文明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等重大歷史和理論問題的研究。我們將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繼承優良傳統,團結凝聚全國廣大歷史研究工作者,不斷提高研究水平,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更多中國史學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優異的成績,不負習近平總書記厚望,不負人民期待,不負這個偉大的時代。

作者李國強,系中國歷史研究院副院長


編輯:水 壽
校審:子 玪
中國歷史研究院官方訂閱號
歷史中國微信訂閱號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