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音樂雖然漲價,但暗示了不想多花錢可以看廣告

QQ音樂雖然漲價,但暗示了不想多花錢可以看廣告

過去的這些年裡,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上調訂閱價格一事,幾乎已經讓大家麻木,但這回“濃眉大眼”的在線音樂平臺,也玩起了突然襲擊式的漲價了。就在日前,騰訊音樂(下文簡稱為TME)方面發佈公告稱,將對綠鑽豪華版的續費價格進行調整,並且這一調整將從7月4日零點起開始。

根據QQ音樂客服對於此事的回應顯示,此次關於綠鑽豪華版價格的調整是針對“存量會員用戶”,即2022年5月1日零點前已是豪華綠鑽自動續費會員、且一直未中斷自動續費的用戶。在此次調整後,連續包月價格將從13元/月上調至15元/月、連續包季價格由35元/季度上調至45元/季度,而連續包年則會從138元/年(首年88元)漲至158元/年。

連續包月漲幅15.3%、連續包季漲幅28.6%、連續包年漲幅14.5%,這樣的漲價幅度也就難怪許多用戶會怨聲載道了,因此諸如“收到通知立馬取消自動續費”、“上次週年活動開的年費才2位數”、“歌都聽不起了”這樣的抱怨也陸續出現。

顯然要從用戶口袋裡掏更多的錢,就必然會讓部分用戶不滿,但TME也有著不得不漲價的理由,同時更有敢於這樣去做的底氣。

在不久前TME方面公佈的2023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財務業績報告中,就隱藏著QQ音樂會員漲價的秘密。該季度TME的在線音樂付費用戶達到了9440萬、同比增長 17.7%,推動在線音樂付費率大幅增長至15.9%,並創下歷史新高。但這一數字的背後,則是官方為了引導用戶完成付費轉化,頻繁推出各式各樣的促銷活動。

事實上,這份財報裡顯示單個付費用戶月均收入為9.2元,無疑就是明證。要知道即便在漲價前性價比最高的包年會員,單個用戶正常貢獻的月均收入都可以達到11.5元,這中間就存在著20%的差值。而能夠將單個付費用戶收入打下去的,就只能是靠促銷活動時賣出去的會員了。比如,QQ音樂此前曾搞了個“青春專享豪華綠鑽”活動,連續包月只需3元/月、連續包季更是低至20元/季度。

因此在部分用戶看來,QQ音樂此次對存量會員的漲價,幾乎就是“關門打狗”,瞄準的就是過去在各種低價活動中辦理會員的用戶,並且由於這類用戶在過去幾年間已經養成了付費習慣,所以在付費轉化率有保障的前提下,就相當於是憑空多出了一筆額外的收入。

要知道,作為TME曾經營收支柱的社交娛樂服務,所貢獻的營收已連續七個季度同比下滑。而在短視頻的擠壓下,音樂流媒體的社交娛樂業務再難回春,也就使得付費訂閱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重要。

但面對此次漲價,也有一部分用戶絲毫不慌,並表示大不了未來想聽VIP歌曲時,可以靠看廣告來獲取時長。其實早在2021年10月,QQ音樂就推出了看廣告免費聽歌的模式,也就是用戶只需觀看一段時間的廣告,就能免費聽VIP歌曲30分鐘。

用看廣告來換取付費用戶才有的特權,這其實是遊戲行業的通行做法。如果你是遊戲玩家,並且在微信小遊戲上玩過遊戲,想必就會在《羊了個羊》等遊戲中,發現例如“看廣告解鎖付費服務”的相關宣傳。

不得不說,這一策略是很對部分價格敏感型用戶的胃口。只需看幾十秒的廣告、就能獲得半小時暢聽QQ音樂曲庫的權利,獲得與綠鑽會員一樣的體驗,可以算得上是有很有性價比了。並且QQ音樂也不虧,用戶如選擇開啟免費聽歌模式,就將默認同意看到不同形式的廣告或其他類型的商業信息,其中包括但不限於開屏廣告、通欄廣告、按鈕廣告、浮動廣告、彈窗廣告、暫停廣告、信息流廣告、音頻廣告等,未來可能還有其他的廣告形式。

事實上,TME在最新的財報中,都對看廣告免費聽感模式給予了肯定,並表示“平臺的激勵廣告模式也得到更多用戶青睞”。沒錯,TME此次漲價背後,其實是給了用戶兩個不同的選擇,預算充足的用戶可以在漲價之後貢獻出更高的收入,而預算不足的用戶則可以作為廣告受眾、來滋養其廣告業務的成長。

那麼除了為多掙錢外,還有什麼因素導致TME選擇突然漲價呢?誠然,漲價確實可以起到提升營收的目的,但這一切顯然是有代價的,因為這可能會降低市場競爭力,並導致用戶轉投友商。

但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真正讓TME不得不漲價的原因,是上游的音樂版權越來越貴了。其實不止是TME,去年10月蘋果方面就已宣佈,Apple Music的個人用戶月費從9.99美元上漲至10.99美元,並且此舉更讓Apple Music的競爭對手Spotify股價大漲9.4%。

毫無疑問的是,近年來音樂流媒體平臺之間的激烈競爭,推高了音樂版權的價格。據紐約大學斯坦哈特學院教授Larry Miller在去年發表、一篇題為《流媒體如何影響音樂價值》的論文中就顯示,音樂流媒體的長期增長潛力對投資者購買音樂人或詞曲作者曲庫的價格,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其中還標明,流媒體平臺的收入與為音樂曲庫的付費倍數正相關,而這裡的倍數則是指收購價格是版權代理商淨份額(NPS)的倍數。

從2011年到2021年,平均曲庫的估值倍數從8.6直接增加到了20.7。同時國際唱片業協會公佈的相關數據顯示,在這十年的時間裡,流媒體音樂平臺在全球唱片行業收入中的份額從無到有、已經逐漸上升到了65%。音樂流媒體平臺的競爭讓版權變得奇貨可居,甚至不僅僅是唱片巨頭,就連KKR和黑石等都知名投資巨頭也在紛紛購買音樂曲庫作為長期投資。

但畢竟沒辦法,因為版權是決定TME這類音樂流媒體平臺市場競爭力的基礎。即便版權價格上漲,TME、Apple Music等平臺也得硬著頭皮去買,所以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也就再順理成章不過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推薦閱讀:

摺疊屏手機越賣越多後,呈現出了一個“奇怪的後果”

越來越受歡迎的摺疊屏手機,也為這個市場帶來了一些變化。

爆火的生成式AI,能讓智能音箱起死回生嗎?

 生成式AI真的是“萬能靈藥”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