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診了幾個女大學生,畢業前體檢發現甲狀腺癌,而且病情都比較嚴重。詢問病史,都是第一次檢查甲狀腺B超,在此呼籲大學生也要重視體檢。”在接連為兩位女大學生做完手術後,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甲狀腺外科瀋海濱副主任醫師感慨。
22歲大學生畢業體檢查出甲狀腺癌
且侵犯神經,多枚淋巴結轉移
22歲的小錢是杭州人,在寧波讀大學。半個多月前,小錢參加學校畢業體檢,查出左側有甲狀腺結節,大小為2.3*1.5*1.5cm。B超醫生評估小錢的甲狀腺結節惡性可能較大,建議進一步穿刺明確。
考慮到家在杭州,家人讓小錢回杭州,陪著她來到浙大一院甲狀腺外科,找到瀋海濱就診諮詢。
經過穿刺,小錢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需手術治療。瀋海濱為其進行評估,發現小錢當時的情況已比較嚴重。“她的結節很大,腫瘤侵犯喉返神經、侵犯食道、侵犯甲狀旁腺,而且出現了頸側方淋巴結轉移,還和頸內靜脈長在一起,手術難度很大。”瀋海濱說到。
鑑於小錢的病情,頸部無疤痕的腔鏡甲狀腺手術容易出現腫瘤殘留,只能選擇頸部創傷相對較大的開放手術,脖子上將留下一道10釐米長的疤痕。
5月24日,瀋海濱主刀為小錢做了手術,“手術難度大,需要甲狀腺全切、中央區淋巴結清掃和頸側方淋巴結清掃。要把被侵犯的喉返神經分開,儘可能保留神經功能,還要修補缺損神經、修補食道、修補靜脈。”
由於腫瘤侵犯喉返神經,雖然術後最大程度保留了神經主幹,但小錢的聲音暫時無法再像以前那麼甜美清亮了。術後,除了長期吃藥,小錢還需做碘131治療。與此同時,術後評估,小錢的復發風險很高,屬於復發風險高危人群。
年紀輕輕,一查出甲狀腺結節就是癌,不免讓人惋惜。術後,瀋海濱從小錢那裡瞭解到,大學期間都沒做過體檢,這是她第一次做甲狀腺B超,沒想到一查出來就這麼嚴重。
23歲女生脖子鼓出3釐米的包
確診甲狀腺癌,十多枚淋巴結轉移
瀋海濱最近做的另一臺手術,是一位23歲的在杭女大學生,因為脖子鼓出一個大包前來就診,經過B超檢查,甲狀腺腫塊有3釐米大,穿刺提示甲狀腺乳頭狀癌。
“這位女生的情況比上面提到的小錢的情況稍好些,沒有出現頸側方淋巴結轉移,但腫瘤同樣侵犯了喉返神經,中央區十多枚淋巴結轉移。同樣做了開放手術,術後也需要做碘131治療,面臨的復發風險也很高,今後可能還會出現再次手術的可能。”瀋海濱提到,“這位女生,此前也同樣沒有做過甲狀腺相關體檢。”
而就在上週,瀋海濱又接診了一位21歲女生,確診甲狀腺乳頭狀癌。
15歲開始甲狀腺癌發病曲線往上走
門診接診年輕患者不在少數
《2022浙江省腫瘤登記年報》顯示,甲狀腺癌已成為浙江女性發病第1位的癌症。瀋海濱表示,甲狀腺癌的高發年齡在四五十歲,但近年來,甲狀腺癌發病率在上升的同時,有年輕化趨勢,20多歲的甲狀腺癌患者也經常碰到。
上個月,瀋海濱做了69臺甲狀腺癌手術,30歲以下患者有7個,都是女性。“印象中,年紀相對大一些的患者,哪怕確診甲狀腺癌,病情也都較輕,但一些年輕患者,要麼不來看,一來看病情就比較重,這可能和她們平時不體檢有關。”
瀋海濱說,事實上,從15歲開始,甲狀腺癌發病曲線已經往上走了。碘缺乏、碘攝入過多、放射線損傷、遺傳因素,其他甲狀腺病變如甲狀腺腫、甲狀腺炎等,雌激素等多種因素都可能與甲狀腺癌的發生有關。如果直系親屬中有甲狀腺癌患者、兒童時期有過頸部放射史,要把篩查的時間提前。
不要過於輕視甲狀腺癌
30歲奶爸發現甲狀腺腫塊不重視
3年後出現肺和縱膈轉移
“大部分甲狀腺癌早發現、早治療後治癒率高。”瀋海濱表示,甲狀腺癌是一種治癒率比較高的惡性腫瘤,多數是在體檢當中通過B超發現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放鬆警惕,“很多人過於輕視,查出甲狀腺癌也不重視不干預,幾年後病情進展,治療就棘手了。”瀋海濱年初接診過一個3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3年前發現甲狀腺腫塊,他覺得不痛不癢沒去管它,後面脖子腫塊長得很大,確診甲狀腺髓樣癌,已經出現了肺和縱膈的轉移,手術切除了甲狀腺,但由於廣泛轉移,肺的手術不能做,只能靠吃靶向藥來維持治療,當時,他的孩子剛剛出生。如果早點就診,哪怕是髓樣癌,預後也會比現在好。
歡迎加入“甲狀腺2群-浙醫在線病友會”
6月15日晚7點,瀋海濱進病友群在線交流
如果您或您的親人、朋友也有甲狀腺相關困擾,歡迎掃碼加入“甲狀腺2群-浙醫在線病友會”,6月15日(週四)晚7-8點,我們邀請到浙大一院甲狀腺外科瀋海濱副主任醫師進群和大家交流答疑。
如果群滿200人無法入群,歡迎掃碼添加浙醫在線小助手二號(kbzyzx02)為好友,備註“甲狀腺”,小助手會邀您進群。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金晶
通訊員 王蕊 朱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