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養生知識
交流養生經驗
公眾號合作請聯繫 QQ:365300103
又到一年端午時,艾葉作為傳統有效的中草藥,在人們的生活中使用頻率很高。
除了能避邪防疫,艾葉還有溫經止血的作用,是一種婦科良藥。
現介紹幾款溫經、止血的艾葉藥膳方如下:
材料:幹艾蒿10g(鮮品20g),粳米100g,紅糖適量。將艾蒿煎汁去渣。
做法:將粳米、紅糖放入藥汁中煮粥。
功效:溫經止血,祛寒止痛。
適用範圍:適用於婦女虛寒性痛經、月經不調、小腹冷痛等證。
材料:艾蒿15g,生薑10g,粳米50g,紅糖適量。
做法:將生薑、艾蒿洗淨,放入適量清水中,煎煮25分鐘,去渣取濃汁;鍋置火上,放入適量清水、粳米,粥快要熟時,加入濃汁、紅糖,續煮至粥熟,呈黏稠狀,甜香微有薑辣味,即可食用。
功效:溫經、止血、安胎、散寒。
適用範圍:用於行經時伴有面色蒼白、四肢發冷,甚至有腹瀉患者,也可用於月經過多。
材料:阿膠20g,幹艾蒿10g,小米100g。
做法:幹艾蒿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鐘,倒出藥汁。小米加水煮粥至八成熟,將阿膠搗碎,聯合藥汁加入粥中,煮至完全溶解(邊煮邊攪),可加紅糖適量拌勻調味。
功效:溫經止血,散寒止痛。
適用範圍:適用於痛經、小腹冷痛、功能失調型的子宮出血、血虛等症狀的食療。
材料:枸杞子20g,鮮艾蒿10g,稻米100g,蜂蜜20g。
做法:大米淘淨,在清水中浸泡2小時;枸杞洗淨,在溫水中泡軟,撈出備用;新鮮艾蒿洗淨,切碎;大米加水燒開,加入枸杞和艾蒿用文火熬成粥,最後調入鹽或蜂蜜即可。
適用範圍:適用於虛寒性腹痛、痛經、消化不良等證的食療。
材料:艾蒿20g,大蒜1個,雞蛋2~4個。
做法:將雞蛋洗淨加水煮熟,用湯勺或鏟子把雞蛋表面敲出裂紋;鍋裡放涼水,將艾蒿、大蒜放進一起煮沸,放入雞蛋,蓋上鍋蓋,中小火燜煮10分鐘關火,雞蛋浸泡入味即可。
功效:此方對於下焦虛寒、腹中冷痛、月經不調、行經腹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腹痛腹瀉、預防感冒等均有較好的輔助食療作用。
材料:川芎6g,艾蒿9g,生薑9g,雞蛋2個,紅糖適量。
做法:將上述諸藥同雞蛋一起放入砂鍋內,加水共煮,雞蛋熟後去殼取蛋,放入鍋內再煮10分鐘,去藥渣加紅糖調味,吃蛋喝湯,每日1次,連服7日。
功效:理氣活血,暖宮調經。
適用範圍:可用於氣滯血瘀之閉經、痛經的輔助食療。
材料:烏雞1只,瘦肉100g,艾蒿10g,當歸20g,生薑5片。
做法:艾蒿、當歸洗淨,生薑切厚片,瘦肉洗淨切塊;烏雞斬殺,清除內臟後洗淨,斬塊;將上述材料同放進瓦煲內,加適量水,武火滾沸後,改文火滾1小時,調進適量食鹽便可飲食。
功效:溫經止血、溫陽散寒。
適用範圍:適用於月經過多,崩漏,痛經腹痛,妊娠下血者症見小腹隱痛或冷痛、喜溫喜按等病證的輔助食療,也可用於虛寒性腹痛者的輔助食療。
材料:杜仲25g,艾蒿15g,雞蛋2只,生薑絲少量。
做法:雞蛋去殼,攪成蛋漿,再加入已洗淨之生薑絲,放入油鍋內煎成蛋塊;杜仲、艾蒿分別用清水洗淨;將上述材料放入煲內,用適量水,猛火煲至滾,然後改用中火續煲2小時,即可飲湯吃蛋。
功效:本品滋補營養,溫經止血,調經安胎。
適用範圍:適用於女士懷孕期出現胎動不安、虛寒性腹痛者的輔助食療。
上述幾款艾葉的藥膳食療方,均可用於溫經止血,主要用於婦科疾病的月經不調、痛經、崩漏、胎動不安等症,不過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所以在使用艾葉用於治療婦科疾病時,要辨別疾病的證型,才能更好對症用艾,達到理想的效果。
食用上述藥膳方時也要注意適可而止,不可超量或長期食用。
艾葉多用於虛寒型或寒凝型的婦科疾病。
點擊上方關注【黃帝養生上品女人視頻號】
點亮【在看】,讓更多人走進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