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爐集》之穀雨006拙樸持恆的定力(上)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學堂日報06.13

《金爐集》之穀雨006拙樸持恆的定力(上)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學堂日報06.13
(附五經富大嶂山航拍視頻)

4.25

師:中正講講你的想法,昨天那封信。(想帶山,做康養先鋒)
中正:我沒有什麼想法,就是說如果到那邊去的話,我們就背上去,相當於負重訓練,這樣的話效果比較好,就不是單單爬上去,單單上去的話,就好像在我們這邊,鋪路走石頭一樣,一邊走一邊拔草,對他們應該會是更好的體驗,而不單單來這裡這樣子。我想到那個磚塊,就是三車應該夠了,三車磚應該是不用多少錢,如果說那個材料,人工能夠搬得上去,那麼這些人在上面一砌,可以弄得很漂亮。
三個月如果一批的話,一車磚絕對的可以搬得上去,今年應該可以搬三個大卡車的磚上去,從那頂開始砌圍欄,再弄其他東西,可以弄得更好。到時候朝山的人,也會更多了,還有另外一個,就是我們堂口,眾師兄很多身體還是要練,從幹活就可以看出來,很多體魄都很弱,包括我現在體魄也是很弱的,如果大家都能練,老師經常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也是一個調理身體的好辦法,那就是一個表法了。
師:如果你沒有文憑、沒有學歷、沒有熟人關係、沒有雄厚的資金,也沒有高高的樓椅,你只有兩隻手,要如何白手起家?你想想。如果沒有一些靠譜的招法,鐵定成就的秘法,立竿見效的心法,憑什麼可以立於當今時代高手林中?老師開闢一條道路,憑的就是案例!案例就是敲鼓的那鼓心點,敲鼓打中心,會有響亮的聲音;案例,首先它是直觀的,壞的變好,絕境逢生,柳暗花明,看得見、摸得著、可記錄!
第二,案例是最易服人的!一個人被人傳頌,一定是他做了哪些故事,而不是他賺了多少錢,他的行為在感動人!像我們義診多年,外面就傳曾醫師義診多年。就是這樣傳的,比我看病多的人,不一定有人傳,甚至有些比我治好更多的,但是都沒人去專門傳,我們有!大家將來要立於世,要知道自己於世,這個世道人心中,哪些拿得出手的?而老師開闢,這條案例教學轉人之道,那是可以不分種族、中西醫、老少、文憑與否、出生貴賤都不分!
你只要學了,像小梅,工廠做工,她出來都可以帶人成功;還有九麗家庭主婦,也可以帶人成功,說明什麼問題?有一就有二,一即一切,就有後面的!說明我們這條帶人之道,是不分種族、國界、膚色、文化、歲數、貴賤、男女、老幼通通不分!只看一點,就這一點,“皆如至親之想”拼的就是這個想法,相信並且一直的做!就可以了!
所以我選擇的這條路,是最契機的,可惜現在的人,他要學好多的學識,才去幫人,最後自己學出了煩惱、痛苦,學出了迷茫、卑微!人要謙卑,但是不能卑微!一個人卑微了,他就氣短了,氣短他就活虧了,短氣者短命啊,他沒有運的。就會像剛來的那幾人那樣,還沒轉變前,整個家運一塌糊塗你看剛來,灰心喪氣、怯懦、自卑、煩躁,這樣的人,你說不是在我們這裡,她在社會上,會成為社會的負累,隱形的炸彈,家庭的累贅,我們把她轉過來了!
救人一命,何功可以與此比?首先我們得明白它的神聖性!所以大嶂尖山,不是一般的人都能上的,也不是上一兩次,也不是抱著登登山的心態,它有沒有像你心中的布達拉宮?沒有的話,憑什麼能夠做出掀天揭地的事業!或許,這就是老師,為後世人,無分男女老幼華夷愚智,開的一條路子,但行己成!為後輩迷茫痛苦者開一條光明之路!
我們拜祖,最後的精神,也要融到這裡面去帶人!這不是簡單的體力活,多少人天天干體力活背磚,一擔五塊錢,來來回回挑上好幾樓,最後累死累活,還累出了一身病,挑出了怨氣,賺到了錢,卻失去了安靜祥和!《法句經》出入戰場千百次,勝千敵不如勝一己。多少人在商場,能夠取得巨大勝利,但是那種功德功績,居然比不上降服我慢、降服懶散帶來的巨大!
這個登山之路,我是2015年左右,就有這個想法,想找一些人來擔當去做。登山是一種超級棒的療法,只是沒有人,把它發揮到日日登、長時登、負重登、循序漸進登、赤腳登還有修路登!記錄登!領眾登!康養登!這些層次沒有發揮上去,所以他登山這些功德,難以盡顯!時代病裡,我們有七八成左右,常見的慢性病,我們是可以通過登山法門,來磨平它,我們手中有案例,心中有自信!腳下有力量!
所以,剛才講到案例教學,還有案例積累,那是你們人生的光!我在任之堂,為什麼那麼積極收集案例?一天來數十人,我就專挑幾個典型的,療效特好的,我就把它記錄下來,因此有這些好書!我下午來的時候,看到鎮江書店門口那首聯,中正寫得最好,聯是我作的,我問大家經常出入,背了沒有?基本沒有背,熟視無睹!
鎮江筆墨開鴻運,
書店紙張著巨篇。
我們要乾的,是筆墨開鴻運,紙張著巨篇的事業!所做的一切,要服務於筆墨紙硯,家有五經方富貴,屋無四寶總貧窮!就是說,你只要天天四寶【筆墨紙硯】沒拿起來記錄,那你就是一個貧窮的人!如果五經沒有展開,就是一個貧窮的人!要是我是璧華、佳俊等等,我會選擇什麼?會選擇一個最適合我讀書的方式,或修煉的方式,比如說尖山大嶂,陳江村、湯邊村,就一間老屋,手機我就甘心情願上交,每個月我就交帶人心得體會。由一個,帶到一批,由平常病,帶到疑難病!好案例即人生自信之本。
反正來人,我都願意做他僕人,總之一句話,我就帶個二三十、二三百、二三千我手中有數百個案例以後,我到哪裡不是自信?從頭到腳都是自信,哪裡不是左擁右護、前歡後迎,都是來輔助我的,丈夫要有沖天志啊,他不會輕易的去求人,他求誰?他求自己克懶、克傲!不要懶動筆,也不要驕傲,認為自己先入門是師兄,腰彎不下,頭低不下,人就僵了,很危險!僵是僵硬、僵化。
大家要知道,自然療法真的是最好的,而且老師赤腳療法無與倫比!多少人淺嘗輒止,得到片碎就大受好處!你看才來走一週,失眠好了;走半個月,頸椎痛好了;走一個月,胃炎走沒掉了,所以那兩位女士,腰痛也走好了,是本地人;還有新來的牙痛,他說那天走過幾次,牙痛沒掉了,他說老是隱隱作痛、沖沖動動,走沒掉了,他說這東西真是奇蹟!他們只是淺嘗而已,深層次的東西,還沒有得到,就已經受益匪淺了!
那如果修路功法、開山功法再加上去,那還得了,為什麼現在沒有?因為大家的緣太多了,少則得多則惑。我憑此跟豔華說:老奶奶,飲食就這樣清清淡淡好。如果你覺得不好,那是你妄念多!淡飯腹中飽,萬事隨緣了!挑就是那貪念、妄念在挑,他淡不下來。淡食勝靈丹!淡不下來的結果,就只有一條,你不會完全放開去做。
要自己做成功的案例,然後自有他人去吹噓,普及,這才是好樣的!所以大家將來,要出人頭地,切莫懈於案例,我用《素書》這種方法講,你想要揚眉吐氣,切莫懈於案例。為了案例,我可以晝夜跟隨、我可以日夜陪伴、我可以督促緊記、我可以航拍視頻我可以用一切方法!一個案例像一個珠,一百零八個案例,就是一串珠。一串珠乃一本書!
白手是可以起家的,還可以起大家、起震古爍今的!求田問舍,原無大志,掀天揭地,方是奇才,《幼學瓊林》教孩子都這樣教。我們哪是要圖眼前的田地、房樓?要讓人覺得,我們這樣做下去,是真的可以改換的,日月換青天,你本來心中太陽很弱,前途暗淡無光,我把你換過來!看到沒有?所以前兩天有人問我:曾醫師,怎麼在一個地方,開好小養生館?我說我沒這個本事。
我們這裡,只有將人改變的,將瀕危、絕望、無路可走的人轉變的,至於其他的,怎麼去服務討好一個人,這不是我們要關心的,也不是我研究的範疇。我因何教胖哥和大家點按?也不過就是緩解病痛的一些方式,但是真正病痛指向哪裡?治絕症、治危難、救貧苦!攻城不怕難!像楊筠松楊公能夠受萬代香火,因為他有一個別名,叫楊救貧,他有這個仁心!我們要救哪裡?救困、濟危、轉愚痴!救那些沉淪者。
文昌化書濟急如濟,涸轍之魚,救危如救密羅之雀。
所以我們要有硬實力,要製造環境。如果全部讓老師製造,那你的功勞在哪裡體現呢?是吧?在我眼中,大嶂尖山是一座神山聖山!
36
龍江河畔,便是世外桃源!竹林清風乃紫竹林,竹林精舍石頭古路乃造化自然。
以前老一輩講:
好地大嶂心,
良傘遮觀音。
書院或廟宇,
代代出公卿。
聽好,所以當地好多人,都看重那上面寶地,有些人去登過幾次,就氣象非凡,子祥博士也多次帶人去登,很有氣勢。觀山形走勢,那山太巍峨了!敦厚、巍峨、尖聳,它給人帶來力量。那大嶂的山峰,它的名字,叫良傘遮觀音,什麼意思?是指美麗的一把華蓋如巨傘,遮蓋住下面觀世音菩薩,那裡可以做千處祈求千處應的事業。
或建一個書院、或建一個廟宇,書院或廟宇,代代出公卿,‘公卿’什麼意思?是朝中掛紫衣的,不是一般的中舉,或讀個大學生,或考個博士研究生不是這樣的!這樣的還達不到公卿,是有水平又朝中掛紫衣,還可以享譽天地的,這個是公卿。大嶂這地方,就有這樣的地訣,五經富的十大地訣,排第一的就是大嶂地,還有百潭崆地訣、虎山地訣、金牛嶺地訣、龍山地訣、大洋地訣
我收集到五經富,這種叫做留題地訣,大概有一二十首,就是整個地方,名山百千年,就會有流傳一些,是上一代人,留給後人的指引吧!按現在講,叫藏寶圖,那裡適合做什麼,出現什麼樣的人,那裡就會英俊勃發。所以我今天,是看了中正他寫了一封信,他說:老師,我想申請去大嶂尖山帶人,一下子就數月。總之一句話,在我身邊,我就堅持天天帶,帶出案例成就來,其實你想一下,古人講: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兩條可以改變命運,大家有書讀、有路行,在這個時代,已經是幸福滿滿了!要想如何利人,而不是自己怎麼成!
魚躍龍江畔,
花開大嶂巔。
這是老師的感觸,龍江畔我們可以帶一批人,像魚兒那樣自由;尖山大嶂上,我們也可以像花開大嶂那樣,把人帶得璀璨,富有光、熱!丘玖華來五經富,就寫三個字活潑潑’,就是魚躍花開的意思。人生百年,窮一點都不苦,君子經常會窮,但是迷茫跟方向不定,就是比較苦的,因為它無時不刻,都在消耗時間。唐代杜荀鶴,這首鄉居的詩,我最喜歡!
《題弟侄書堂》
何事居窮道不窮,亂時還與靜時同。
家山雖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禮樂風。
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
他身在混亂打戰的時代,因此逃到邊地,偏僻的地方,現在講的邊界,海邊、江邊人少的地方,戰火蔓延不到;外面世界再怎麼動盪,可是我們子侄,每天還是在習文學禮;一開門就看到竹子啊,窗也有竹影,在桌案寫書,桌上都有竹影,山泉水的聲音,可以傳到我們寫字的臺上來。像我跟佳俊在泉源山,寫那《泉源山百頌》,邊寫耳朵就有山泉的聲音,真是大自然大合唱!少年的辛苦努力,是終身的事業,一寸光陰,都捨不得荒棄!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