癆瘵(12) | 腹痛肚疼,面黃肌瘦,盜汗淋漓

《辨證錄》

 原文 

人有溼熱積於脾胃,又加生冷之物存而不化,久則變成寸白之蟲,或結成蛔蟲之類,以致腹痛肚疼,面黃肌瘦,盜汗淋漓,氣怯身弱,此是蟲積而不散也。

夫蟲生,雖因於溼熱之化,而溼熱之積,實因於脾胃之虛。土堅之處,蟲不能生,土松則水入,水入則溼留,溼積則熱,熱則蟲生矣。

然則治法不必用殺蟲之藥,但健脾胃之土,則蟲宜皆去。然蟲居土之中,既已成穴,則子孫繁庶可知。但單健其脾胃之土,土氣燻蒸,蟲未必不死。吾恐不能盡死也,故健其脾胃,仍須佐以殺蟲之味,則拔本塞源,亦斬草除根之道也。

方用滅蟲湯

白朮(一兩) 檳榔(二錢) 使君子(二十個) 人參(三錢) 楝樹根(三錢) 陳皮(五分) 神曲(三錢) 炙甘草(二錢) 黃連(三分) 百部(一錢)

水煎服。

一劑蟲下,二劑蟲大下,三劑蟲盡滅矣,不必四劑也。

此方殺脾胃中溼熱之蟲,非殺脾胃中血肉之蟲也。血肉之蟲,每有靈機,溼熱之蟲原無知識。小治尚可建功,況以治癆蟲之法以治之乎。毋怪元氣既回,而殺蟲又捷也。

此證用鰻羹飲亦效。

鰻魚一斤,煮湯四碗。

另用:

山藥 白朮(各一兩) 茯神 神曲(各三錢) 百部(二錢) 肉桂(一錢)

湯二碗,煎一碗服,渣再用湯二碗,煎一碗。

服二劑全愈。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