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導讀:經過了一年的籌備,宋柏杉老師主講的《傷寒論》課程終於要上線了。今天這篇文章,節選自宋柏杉老師講桂枝加附子湯的內容,邀請大家一睹為快~


來看這個條文,我們講了,太陽病,一服汗出止後服,剩下的藥就不吃了。但這個人可惜剩下的藥,雖然宋老師給我開了一付,這還剩兩碗,不能浪費了,再喝它。本來他好了,你也囑咐他了好了就別吃,經常有的尤其中老年女性,特別捨不得那點藥。
得,本來好了,這回汗“譁”出多了,你看“遂漏不止”這詞用的,這個汗就像篩子漏了一樣往外跑。其人惡風小便難,“怕風”就比原來那個更嚴重了。
這裡邊出現了一個小便難。為啥?人體的津液,趁汗出走了。我們發現夏天汗多尿少,冬天尿多汗少,那麼這時候你小便肯定就少了。
四肢微急。津液不足導致手腳還有一些個抽筋,但不很嚴重,再嚴重的就難以屈伸,起床都困難了。
那麼怎麼辦?就用桂枝加附子湯主之。
有一個這樣的病人,在很多年前我治過一個老先生。
老先生七十多歲,大夏天正是三伏天,他穿著小棉襖大棉襖,外邊披個大衣,然後頭上裹著圍巾,戴個大棉帽,還裹了圍脖,然後進診室。
我說你這來看病了,咱們得打開看看。患者說:不行不行,我怕冷,遇到一點風都不行。
我說:“你得伸出手來,我摸摸脈吧?”患者哆哆嗦嗦把手伸出來了。你不用說再問有汗沒汗了,那小手津溼津溼的。摸完脈我說我知道了。
因為那時候藥也便宜,幾塊錢的藥。開了之後,患者還挺懷疑,說這管事嗎,我說你試試。
那麼去年在北京,也遇到過這樣的人,大夏天穿大棉襖,我一把脈就知道咋回事,所以說我們開方就很簡單,桂枝加附子湯。
我們都知道桂枝湯,能夠調節毛孔的開合,但是這方證已經是津液喪失了很多了,單純用桂枝湯,顯然不行,因此我們就加上了炮附子,炮附子是用沙子燙的,把沙子燒熱,附子倒裡面一燙,那個附子就像那種膨化食品。
它是補心陽,有的人可能不理解了,說他是表虛了,補心陽幹嘛?那麼我們就講一下,汗為心之液,你把心陽氣固了。
另外炮附子的作用,是從表往裡補陽,一定要知道它的走行方向,走行方向是補心陽,另外它是從外向內能固表。
為什麼不補陰?其實張仲景補陰的藥物用得特別少,生薑大棗,就是補陰的,還有一個補陰的藥,是芍藥,張仲景補陰一般就用到這兒,極限了加人參,人參是補津液的。
人參後世認為是有補氣作用,但是在《傷寒論》裡更多的是補津液。如果有經驗的,覺得渴了就上藥房拿份人參擱嘴裡含,一會兒津液就會滿口。人參能夠生津止渴,大補元氣。
炮附子它就是溫振心陽,和它相對應就是生附子,它是回腎陽、消陰破積。
我們學《傷寒論》的藥理,就跟著我學,如果你考執業藥師、執業醫師你單學一套。考執業醫師就答書上那套,我們臨床看病就用我們這韜,我們這簡單不用現想,附子是苦溫的還是苦啥來著,臨床不需要。
我們記住炮附子從外向裡溫,生附子是從裡向外、從下向上,而且它還能消陰破積,所以生附子能夠攻堅,能夠散結。
所以一些個人體下面的惡性腫瘤也好,或者子宮肌瘤也好、囊腫也好,往往都會用到生附子,因為陽化氣陰成形,這種消陰破結用生附子,所以說四逆湯裡一定是生附子,炮附子加多大量也敵不住這個。
煎服法,用炮附子先煎,如果我們是煎藥鍋,就是那種電鍋也好、砂鍋也好,煤氣煎也好,一定要先煎一下,等水開了,放入其它藥後,不要添涼水,防止回生,一般來說不會。因為藥廠已經炮得很厲害了,但是我們講學就要面對特例,有的邊遠地區的附子自己炮製的,沒弄好,萬一中毒了,你說宋老師講的不用先煎,那不行,必須先煎。
如果是煎藥機就不需要先煎,我指的是帶壓力的煎藥機,像我們用的煎藥機,十臺煎藥機,都是在一百二十度下煎藥。我們正常情況下,家裡燒水九十四度就開了開鍋了,你再升升不上去了。煎藥機它是密閉的,在一個半大氣壓下煎藥,那麼它就能升到一百二十度才開鍋。
在這麼高溫下,那麼那點烏頭鹼,早就轉化成烏頭次鹼,烏頭次鹼是有治療作用,又沒有副作用,如果加熱時間長了變成酰胺鹼,酰胺鹼就是既沒毒副作用,也沒有治療作用,就白喝了。
桂枝加附子湯治療癲癇,原本打算放到甘草乾薑湯和芍藥甘草湯後面講,既然同學已經提出來,我們就把它講一下。
癲癇是突然發作,口吐白沫、角弓反張、四肢抽搐,是不是發出豬羊叫聲。
那麼我們看桂枝加附子湯的條文中“發汗過多,遂漏不止,時瘛瘲”,出現這些症狀,那就是一個抽風的症狀。
引起機體抽搐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由於榮血不足、筋脈失養能夠引起抽風,那麼桂枝加附子湯顯然不是。它是什麼呢,它是由於陽虛引起的抽,有的人說陽虛會引起抽筋嗎?當然會。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如果陽氣虛養不了筋,筋會抽不?當然會。那麼我們要辨一下,究竟是榮血不足還是陽虛。
那麼我們拋開後世的脈法,我們從傷寒現在僅學的知識,大家來說一下會出現什麼樣的脈。
一個病人來了就告訴你抽風,動不動就抽了,那麼大家說,哪個脈是榮血不足?對,脈沉遲,就是榮血不足。
就是我們要區分一下,因為我們講課是為了實戰,咱們現在就建立一個場景。突然一個家屬,領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孩子來了,那麼告訴你醫院也診斷了是癲癇,抽風,我們已經給劃定了治療方案,一個是榮血不足,一個是陽虛。我們如何區分是陽虛還是榮血不足?小孩子表達能力又不是太好,你問診又不太好問,那麼這時候你把下脈,我們剛才講了,榮血不足的脈是脈沉遲,尤其是尺脈遲。
那麼假設你說,宋老師陽虛的脈是啥,我怎麼就給忘了。
那你可以用排除法,不沉遲的不就是陽虛,也有陰陽兩虛的,為啥要放到甘草乾薑湯後面,跟芍藥甘草湯後面講,先與甘草乾薑湯,再與芍藥甘草湯腳攣急,這多形象。
既然提出來咱們在這裡講,後面就不講了,那麼如果你沒忘,其實陽虛的脈是什麼?脈微。
我們要把這些知識系統化,你在臨床當然就不至於發懵,不至於被癲癇這是風,趕緊用全蟲之類的搜風藥,這就錯了。假設真是榮血不足,你一加這些搜風的藥,就更傷氣血。也許剛開始吃的時候會有一點效,接著吃也許抽的會更厲害,病就治不去根。
當然了,我們講每個方子,都不是包治百病的仙丹,有的個別的患者就是不好治,我們也要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在這個方子的基礎上,進行加減進行治療。
在我們老家那邊有一個人,他癲癇,活了挺大年紀,有一天,農村用大鍋撈米飯,他趴鍋裡去撈飯,犯病了,然後一頭扎到鍋裡,等家人幹活回來,一看已經半身都煮熟了,就死掉了。
因此上就說是癲癇這個病,不是什麼大病,但是它有附加的風險,我們在臨床上,尤其孩子們得了這種病,我們要設法給他治好。
•文章摘自靈蘭專題課《簡明傷寒實用方》丨作者/宋柏杉丨編輯/居業、思含。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