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散步真對血管好嗎?醫生說實話:年過50,堅持3件事或比運動好

68歲的王大爺前年被醫院確診患上了腦血栓,在治療過後病情得到了好轉,但身體還是受到了損傷。這天王大爺在網上刷短視頻時,看見了一名醫生講解散步的好處,該醫生表示老年人可以通過散步來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血管健康。

王大爺對醫生的話深信不疑,於是每天都要出門散步,一去就是半天。

對此王大爺的兒子小王覺得十分惱火,一方面因為其父親之前得過腦血栓,行動不太便捷,獨自散步很危險;另一方面是因為小王覺得血管這種東西,並不是簡單散步就能保護的,經常阻攔父親外出散步,為此父子二人經常吵架。

據中國衛健委統計,截至2021年5月,我國患有高血壓疾病的患者人數已經達到了2.45億人,每年死於血管疾病的人約為280萬人!

血管疾病的致死率不斷提升,因血管疾病死亡的患者主要集中於中老年人群體。在此情況下,許多中老年人為了維持身體健康,選擇每天進行散步,那麼散步到底能不能保護血管?

多散步真的對血管好嗎?每天走多少步健康?

散步是一種強度較低的運動方式,其能夠滿足各年齡段的需求,尤其對年齡大的老年人幫助更大,老年人的身體素質隨著年齡的增長日益下降,肌肉組織不斷退化,無法支持其進行高強度運動,散步這種簡單、柔和的鍛鍊方式無疑是最合適的。

據美國《柳葉刀》醫學雜誌報道,散步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度,使心血管保持健康的狀態,一定程度上能延長人的壽命。

研究人員,隨機在四個大洲內選取了9300名參與者,嚴格限制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規律運動,並對他們進行跟蹤調查,經過一年的記錄,研究人員發現,一個人如果每增加2000步的運動量,其血管類疾病病發的風險就會降低10%,如果每個人每天多走10分鐘,一定程度上可以延長壽命。

所以,散步是對人體血管有好處的,散步可以使人體分泌大量的分解酶,這些分解酶的主要作用是水解,其能夠在人體內分解脂肪,還可以混合在水中被血液吸收,進入血液中分解血管壁上的堵塞物,能夠對血管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此外,散步還能夠提高人體血液循環的速度,當人體處於運動的狀態下,肢體內的肌肉神經和血管組織都處於較為活躍的狀態,在此情況下,血管內血液的流速較平時提高,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心臟供血的壓力,幫助心臟更快的將血液輸送到全身,加快新陳代謝。

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防止脂肪在血管中堆積,更快的將血管中的垃圾排出體外。

那中老年人應該怎麼選擇散步的步數呢?

其實這個問題沒有具體的標準,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明確指出,健康的成年人每天最佳的運動步數不應該低於6000步,中年人最少每天應該走夠6000步才能對身體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

而上了年紀的老年人要謹慎進行鍛鍊,防止長時間運動增加膝蓋關節的損傷,步數多不代表效率高,老年人每天最好將散步的步數控制在3000~5000步,既兼顧到運動的強度,又兼顧到老年人的身體情況。

雖然散步這項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保護血管健康,但是想要更全面的保護血管,可以堅持做這三件事,效果或許比運動更好!

想要護血管,堅持三件事,或比運動好

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項機能也在逐漸下降,並不能僅僅依靠散步來維持身體健康,有些中老年人可能是因為年輕時勞動過量或不良習慣導致血管出現了問題,這些情況下,這三件事,比運動起到的效果更好:

01
清淡飲食

想要血管健康,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尤為重要,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日常餐桌上的食物越來越豐富,很多中老年人覺得自己身體十分健康,經常攝入大量肉類、高蛋白、過度油膩的食物。

殊不知這些食物在其體內無法被完全消化,多餘的脂肪無法被分解,在血管中堆積,無形之中增加了血液的粘稠程度,久而久之便在血管中形成了血栓。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一定要堅持“四少”的原則,少油、少鹽、少糖、少辣,減輕腎臟的負擔,在食物的選擇上,我們儘量兼顧各種營養,可以多吃一些豆類食物適量補充蛋白質,但是一定要減少高脂肪、高油膩食物的攝入,比如豬肉等肉類食物,減少脂肪的攝入,可以每頓飯攝入一定量的膳食纖維,比如紅薯、麥片、鴨梨黑豆等食物,幫助腸胃消化。

清淡的飲食,可以從根源上減少血脂、血糖的攝入,減輕人體消化系統的負擔,降低血液中血脂的含量,降低血液粘稠度,使血管保持暢通的健康狀態,起到預防血管疾病的作用。

02
定期體檢

很多中老年人覺得平日生活工作中,自己的身體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覺得體檢完全是浪費錢,這種想法是大錯特錯的,千萬不要等著出現嚴重症狀時才想起來去醫院。

很多疾病都會潛伏在人體內,像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疾病,它們早期的症狀並不明顯,其病理性不會在短時間顯現,一旦出現異常反應時,該疾病可能已經進入了晚期。

我們中老年人一定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體檢時可以選擇常規項目,例如:血常規檢驗、尿常規檢驗、心電圖和腹部B超,血液、尿液的情況能反應人體很多的問題,能準確瞭解血液中各類細胞的含量,瞭解身體的基本健康情況。

如果擔心自己的血管有問題,可以拍CT進行細緻的觀察,查看血管的形態、血管內有無血栓等。只有及時體檢才能及時發現身體出現的問題,終止病情的發展,及時治療改善,千萬不要為了省錢忽略自身健康。

03
控制情緒

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情緒這種東西完全不會影響身體健康,但是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這種觀念被完全顛覆。

據歐洲健康協會統計調查,在過去二十年時間裡,出現了因情緒導致出現應激性心肌病的事件5632起。

激烈的情緒變化會使人體內的血壓急速上升,一些中老年人的血壓本身就偏高,情緒激動的情況下,十分容易誘發血管類疾病,例如,有冠心病、心肌梗等基礎病的患者,在情緒激動之下很大概率會導致病情復發,危害安全,因此,控制情緒對中老年人的血管也十分重要。

但是,我們不僅要注意堅持以上三件事,還要注意自己的睡眠習慣,睡眠也會對我們的血管造成影響,究竟是怎麼回事?

有這4種睡覺習慣的人,心血管容易出問題?

睡眠是我們人體進行新陳代謝必不可缺的過程,睡眠直接影響著我們人體內部各個器官、組織的生理功能,對調節人體內部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經濟的發展,人們身上的壓力越來越大,最直接的影響便是人的睡眠,很多人由於壓力過大影響睡眠,逐漸出現了血管疾病。

美國心臟協會在其雜誌上發表了一片研究睡眠對人體健康的文章,該研究表明,睡不夠、睡得多、白天頻繁午睡、睡眠質量差,有這4種睡覺習慣的人,都會增加患冠心病、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研究人員在瑞典找了12268名雙胞胎參與本次研究調查,平均年齡為7.歲,其中女性參與者佔比57%。研究人員經過對參與者的詢問調查,統計了他們的具體信息,並調查了他們家族關於心血管疾病的歷史,經過了13年的跟蹤記錄,最終在2022年7月研究人員得出了結論,良好的睡眠習慣對保持中老年人血管健康尤為重要。

如果睡眠時間不足、睡眠質量較差,人體內的新陳代謝效率直線下降,從而引發胰島素抵抗力下降、神經活性減弱,從而加速肥胖,催化血壓、血脂含量提升,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對此,建議廣大中老年群體每天最佳的睡眠時間最好保持在7-9小時內,才能使身體保持健康的狀態。

延伸閱讀:想要降血壓、健康心血管,飲食中一個小改變,或有幫助

國際雜誌《心臟》曾經刊登過這樣一篇報道,將鈉鹽改為鉀鹽可以降低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風險。該研究採用了30000名參與者,研究人員將這些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參與者日常生活中吃鈉鹽,一組參與者吃鉀鹽。

經過5年的跟蹤記錄,最終研究人員發現,每天食用鈉鹽的參與者平均血壓水平較高,患病風險更高,食用鉀鹽的參與者血壓平均水平低於攝入鈉鹽的參與者,身體健康狀況較好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