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箭頭處“人衛中醫”,關注我們哦!!
30餘首經驗方,50則典型驗案。展現了山西省名中醫王洋教授從醫近40年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驗(辨治肺系病),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和知識性。
固攝利尿方
組成:桑螵蛸20g,益智仁20g,菟絲子30g,金櫻子15g,澤瀉12g,白茅根30g,桂枝12g,附子9g。
功效:益腎固攝,利尿通淋。
主治:老年人尿頻,夜尿多,尿後餘瀝不盡或排尿不暢,小便澀脹,舌淡,苔白或膩,脈弦細。
方解:桑螵蛸、益智仁、菟絲子固腎縮尿,補腎助陽,擅治腎氣不固引起的尿頻、遺尿;金櫻子酸澀、平,歸腎、膀胱經,固精縮尿,與桑螵蛸合用則益腎縮尿效增;澤瀉善治腎與膀胱熱,可利尿消腫;白茅根清熱利小便;桂枝辛溫,歸肺、心、膀胱經,溫經通脈,增陽助氣,助膀胱之氣化;腎陽虛,腎氣不足,不能化水蒸騰,故予附子溫補腎陽,與桂枝配合,培補腎氣。
(8)便秘,加當歸、肉蓯蓉、火麻仁。
病案
王某,男,78歲。初診日期:2020年11月3日。
主訴:慢性咳嗽、咳痰、氣喘10餘年,加重伴夜尿頻多1周。
現病史:患者10年前每於冬季或受涼感冒後出現咳嗽、咳痰,痰多色黃,質黏不易咳,未予重視,未系統治療,咳喘症狀間作。曾就診於當地診所,考慮慢性支氣管炎,間斷口服頭孢菌素類抗生素。近1周咳喘加重伴夜尿頻多,為求進一步診治入住我科。
症見:神清,精神差,咳嗽、咳痰,痰多色白質黏不易咳,氣喘,稍動則喘,氣微聲低,納差,夜眠差,大便不成形、日1次,小便困難,夜間尿頻,淋瀝不盡,舌淡,苔薄白,脈弦細。入院後完善胸部CT提示雙肺紋理增粗紊亂,肺氣腫;前列腺彩超提示前列腺增生伴鈣化。
處方:炙麻黃6g,杏仁12g,桑螵蛸20g,益智仁20g,菟絲子30g,金櫻子15g,澤瀉12g,白茅根30g,桂枝12g,附子9g,甘草6g。6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二診:2020年11月10日。服藥後小便困難改善,咳嗽、氣喘明顯減輕,食慾改善,仍痰多色白黏,不易咳,夜間尿頻,伴腰膝酸困。
上方加桑寄生15g、杜仲15g。4劑,水煎,日1劑,早晚分服。
三診:2020年11月15日。服藥後咳嗽、咳痰較前減輕,痰少色白易咳,氣喘減輕,小便通暢,夜尿改善,腰膝酸困改善。繼服上方7劑。
[按語]患者咳嗽、氣喘伴小便困難,夜尿頻多。《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腎者主水”。腎氣、腎陰、腎陽對於脾、肺的運化及輸布功能起調節促進作用,機體內代謝產生的水液,由肺的肅降、肝的疏洩、脾的運化布達周身各處,各臟腑功能的正常運行,均有賴於腎氣及由其化生的腎陰、腎陽的滋生相助,因此腎氣以及腎陰、腎陽通過平衡協調各臟腑之氣,調節及領司體內水液運行及代謝的諸環節。腎氣或腎陽虧虛,則運化無權,水液無法正常形成尿液,或排洩失常,則出現尿頻、尿急症狀,治以溫腎化氣為主。治以固攝利尿方為主,方中附子、桑螵蛸、益智仁、菟絲子、金櫻子等補腎溫陽,白茅根、澤瀉補中有瀉,佐以炙麻黃、杏仁宣肺平喘、通調水道,共奏溫補腎陽、宣肺氣、化水氣之功,以止咳平喘、改善尿頻症狀。二診中見痰多不利,伴腰膝酸困,以腎精虧虛為主,加入桑寄生、杜仲,以補腎精、強筋骨,改善軀體活動力。三診中,患者上述症狀明顯改善,繼服上方鞏固即可。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END
【本文選自《肺系病臨證經驗集》,人民衛生出版社,主編:王洋。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長按上方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