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火熱鬧氣兒~
唐藝昕在雲南快有一個月了吧,隔著屏幕羨慕美女子的春日出遊記,在雲南、在大理,旅記Plog真的好讓人心動,誰不想去雲南的春天裡躺一躺呢!
綠色的毛絨外套將春日的氣息穿在身上,牛仔單品更是春日的百搭選手,一件素淨的白色背心就能將清新氧氣之感烘托到位。以湖光十色為背景,被盎然春意所包圍,捕捉每一刻散落在身上的陽光,一整個舒適愜意住了~
陽光明媚的三月很適合找一個溫暖的地方,讓自己過過春。看小橋流水,悠哉悠哉的古鎮生活;看日照金山,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看粼粼花海,春色盡飽眼福……
還記得之前跟隨COCO的腳步,我們一起去雲南“偶遇”楊洋嗎?關於自由和浪漫的遐想似乎都能在這一一實現,帶大家回顧一下:
去海景餐廳,與洱海零距離接觸,面朝大海盡享海邊盛宴;
逛一逛古城,看看詩和遠方的寄託地,感受返璞歸真時刻;
打卡出片地,當童話走進現實,歡迎人間精靈&花仙子們回家。
除了雲捲雲舒的詩意生活,其實在雲南還有另一種打開方式:適合生活的地方不缺熱鬧的煙火氣兒,所以這一次寫雲南,我們要去煙火氣裡尋找一番。
煙火氣的表現之一在熱騰的美食氣兒:
唐藝昕鏡頭下的雲南看起來很好吃,炭火架子上的豆腐整齊劃一地排列好,翻面慢慢烘烤,豆腐在熱氣騰騰中逐步膨脹,表面也開始金黃焦脆起來,配上秘製的調料,一口爆汁。
雲南人的圍爐煮茶不是烤橘子和花生板栗,而是燒豆腐和烤洋芋。
烤乳扇也是雲南的特色小吃,“雲南十八怪,牛奶做成扇子賣。”把牛奶製作成片狀的乾酪形狀,捲成筒狀再下鍋一炸,奶香四溢,就跟烤奶酪的口感差不多。
有多少人把《去有風的地方》當成美食紀錄片來看的?不僅饞神仙姐姐的顏,更是對劇裡的同款美食垂涎三尺,不愧是舌尖上的雲南。
鮮花餅、黃燜雞、雲南米線、諾鄧火腿、牛菌肝薄餅、傣家舂雞腳……提問(舉手.jpg):雲南美食有踩雷的嗎?
圖片來源:小紅書@嫣紫Midi
煙火氣的表現之二在鬧勁的人氣兒裡,人頭攢動的地方哪裡找,不妨來市集裡瞅瞅?
《舌尖上的中國》導演陳曉卿曾經說過篆新農貿市場才是真的人間煙火,不像是網紅打卡地,深入當地市場才能參透最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篆新農貿市場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歷史,攤位有一千多個,品類超級齊全,蔬菜水果、野生菌類、當地小吃、特產美食應有盡有,央視新聞還特地對此進行報道過,稱這裡承載著昆明人的生活情懷,也是外地遊客慕名打卡的特色地標。
一進入農貿市場,完全沒有刻板印象中菜市場髒亂的感受,反而是整潔明亮,一切都井然有序,攤主們細心照料著自己的貨品,化身為民間藝術家,每一件蔬菜、瓜果的擺放好像都經過了深思熟慮,按品類、按顏色深淺、形狀大小排列,有著獨到的“處世之處”。
圖片來源:小紅書@芥末的小廚房
一眼望過去賞心悅目,尤其是陽光照射下來,蔬菜先生、瓜果寶寶們都水靈靈光亮亮的,色澤十分誘人,生活美學不過如此。
圖片來源:小紅書@芥末的小廚房
你還能發現很多叫不上名字的新鮮貨,比方說長得像櫻桃一樣的五彩椒、油綠色的南瓜品種:姜柄瓜、水性楊花菜的主角:海菜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你能想到的當地小吃,這裡也全都有。幾乎人人必買的陳紹松甜白酒、麻辣豆米線,還有糯嘰嘰星人最愛的脆皮米糕、普洱三尖角粑粑。可以說來這兒完全不用做攻略,一路逛吃逛吃、和攤主們閒聊幾句,臨走時再帶一些特產:奶豆腐、牛乾巴,妥妥的都是最本真的雲南味道。
圖片來源:小紅書@fmjkyqsl
圖片來源:小紅書@Linda snow
圖片來源:小紅書@小肚小肚
昆明四季如春,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讓這裡也成為了四季鮮花綻放的世界,來雲南一定要來花卉市場感受春天的浪漫,斗南花市最為推薦,它是亞洲最大的鮮切花交易市場,作為鮮花源頭,品種多、價格自然也是最低,基本上二十塊能買到一大束鮮切花。
圖片來源:微博@小鐘鍾中啊
一層是綠植鮮花的攤位,二層以多肉植物為主,下午三點左右,二樓還會有鮮花拍賣,整個大廳佈置得像是證券市場,緊張刺激的花卉競拍大會還是第一次聽說。建議晚上七八點的時候來逛鮮花夜市,這個時候的鮮花都是剛從地裡採摘過來,最為新鮮。
紅的黃的綠的粉的,各種款式各種花香任意選擇,有一種深陷百花叢、亂花迷人眼的感覺,但被鮮花綠植包圍一定是幸福指數爆表的程度。
圖片來源:小紅書@司嘉
來來往往的花農們輸送著最新鮮的綠植花束,商戶們把鮮花摞成小山,遊客們也是熙熙攘攘挑花了眼,幾乎每一位從花市出去的遊客都要手捧好幾束鮮花,市井生活碰撞出了浪漫情懷,用芬芳堆砌出的煙火氣這兒是獨一處。
圖片來源:小紅書@山宗子的行旅備忘
“趕集”用更地道的雲南表述叫“趕街(gai)”,街子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集市。雲南不僅有蒼山洱海般的夢幻美景,作為多民族彙集的省份,雲南的文化習俗也獨具特色,而這其中最能體現出煙火氣的便是雲南人的趕街文化。
圖片來源:小紅書@吃喝行攝的番茄
想體驗原生態的雲南生活,不妨去各村各寨的街子上看一看。“千年趕一街,一街趕千年。”、“三天一小趕,五天一大趕。”這些都是流傳在雲南本地用來形容集市的俗語。雲南的集市很多,大大小小的規模按年、按月、按周,甚至可以以天為單位來出街(gai)子,在取名上也很有特點,像是以生肖命名的牛街、馬街、豬街,以地名來命名的大理三月街、麗江騾馬會等等。
圖片來源:小紅書@Dorine熊丟丟
大理的三月街也被稱為“觀音市”、“觀音街”,作為白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現在可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三月街街期為七天,從農曆三月十五日開始到二十一日結束,前來趕街的人數通常有上百萬,規模浩大。
一整條街都被琳琅滿目的攤位佔據著,蔬菜瓜果、野生菌菇、雲南名小吃,藤編的竹簍花籃……除此之外還會有賽馬會、對歌、跳舞的環節,對歌是白族調的山歌,舞的是鼓樂、霸王鞭、大本曲,濃濃的民族氣息撲面而來。
圖片來源:小紅書@咕嘰呱呱
再比方說號稱是“最野的集市”:瀾滄集市,每週日清晨,天剛微微亮的時候瀾滄街就迎來了人氣最旺的時刻,當地村民們揹著最新鮮的山貨、農家蔬菜或者自家的農副產品前來擺攤,吆喝聲此起彼伏。還有很多你從未見過的稀奇好物:橄欖樹皮可以刮下來炒肉或生吃、酸辣味的螞蟻、直接蒸熟就能吃的木薯,少數民族的飲食新奇而獨特,逛上一圈集市,打開新世界的大門!
圖片來源:小紅書@江sir
爺爺奶奶們穿著顏色鮮豔的民族服飾,包著頭巾、斜挎著綴滿綵球的刺繡小包,背上是揹簍,腳下是布藝花鞋,大家的出街造型各不相同,上演著一場拉祜族的時裝秀,刻畫出一幅別樣的民俗生活畫卷。
圖片來源:小紅書@樂樂大王小城探遊
《去有風的地方》裡有這樣一段話:“鳥都要去南方過冬,人在感到疲憊寒冷的時候啊,也需要向溫暖的地方流動,尋找幸福的力量、快樂的力量、美好力量、重新出發的力量。”
所以新一年的陽光明媚,考慮來雲南看看遠方的太陽嗎?感受一番別樣的人間煙火氣兒,去看平凡的日子如何熠熠閃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