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導讀:很多時候,我們臨床上能看到的、摸到的損傷可能只是結構損傷的“果”。要想在治療時起到“四兩撥千斤”之效,就不能只關注損傷點,還要注意與其相關聯的結構關係。思路對了,關係就容易理順了。(編輯/個個)
肩痛好了,為什麼背手困難好不了?!
作者/謝祥遠
肩痛一直是傷科治療的難點。因為肩關節並不是一個單一關節,而是一個結構相對複雜的功能複合體。
肩關節複合體包括哪些關節呢?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了,它包含了盂肱關節、肩鎖關節、胸鎖關節以及肩胛胸壁關節四個關節。每一個關節,都有為其提供穩定性和功能保障的相關韌帶、肌肉、神經和血管等結構。
肩部的功能需要這些關節的協調動作,同時也需要這些關節相關結構(韌帶、肌肉、神經和血管)的協調動作。
這些複雜的筋骨共構關係為肩部功能的多樣性、靈活性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這種寬泛的共構關係也是肩部損傷的潛在因素,並且損傷以後,準確的診斷和治療會比較困難。所以肩痛一直是傷科治療的難點。
撥筋通絡療法治肩痛,我們叫它協調共構治肩痛——就是基於肩部複雜的筋骨共構關係,治療肩痛時不能只關注損傷點,還要注意與其相關聯的結構關係。
比如:
肱二頭肌損傷在肩痛中是很常見的,治療時我們就不能只盯著肱二頭肌去治療,我們要知道它是和肱三頭肌之間的協調出問題了,還是和胸大肌之間的協同出問題了,或者與肱肌之間的協調出問題了,把它們的關係協調了,功能才能恢復,疼痛才能消失。
肩周炎是我們肩部筋骨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無論是肩周炎引起的肩部疼痛,還是肩關節的主動被動活動受限,處理起來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並且很多肩周炎患者,最後疼痛也好了,上舉也好了,會留個“尾巴”,就是背手不行,手背不過來。
一起來看下面這個案例。
患者中老年女性,2021年11月18日初診。
患者自訴右肩患肩周炎多年(50歲開始發病),經多方治療後肩部疼痛逐漸好轉,右上肢上舉、右手摸對側肩等動作都逐漸恢復,唯獨背手受限一直沒好,背不過去,使勁背手肩部後外側就疼的厲害。經過了很多治療方法,都無法改善,經人介紹來診。
背手這個動作是一個複合動作:首先肩部有一個小幅度的外展,然後是肩部內旋,然後還有一個屈肘和肩內收的動作,這些動作涉及了肩關節周圍大部分的肌肉,如果一個一個的分析,一個一個的去處理,會非常的繁雜並且容易顧此失彼,影響最終療效。
所以就像前面我說的,我們要從整體的、協同共構的角度來看問題,從組織結構的關係入手,來解決問題。
這個患者我們通過觸診發現,右肩的肱二頭肌短頭喙突附著處和肱三頭肌長頭盂下結節附著處緊張壓痛,然後肱三頭肌長頭和大圓肌之間是相互絞索的,交匯處板結壓痛,所以她的二頭肌和三頭肌之間是較著勁的,三頭肌和大圓肌之間是較著勁的,在肩內旋狀態下,屈肘和內收都是受限的,她怎麼能完成背手呢?
找到了問題怎麼處理呢?很多人可能會想去把板結的地方揉開,其實不用去揉它,我們治療不是消滅痛點,把組織結構之間的關係調平衡了,功能就恢復了。
具體怎麼操作呢?
因為當時有兩個學生跟診,我們三個人完成的治療,其實一個人也是可以完成的。我讓一個學生卡住肱二頭肌短頭起點,另一個學生推住肩胛下角,我一手卡住大圓肌止點,一手卡住肱三頭肌止點,然後把患肢放到內旋屈肘的狀態,這時候有問題的地方都被控制住了,肱三頭肌和大圓肌之間也是屬於打開的狀態,肱二頭肌和三頭肌之間也是平衡的狀態,這時候我們只需要肩部輕輕外展,活動活動,手下粘滯的地方就開了,然後再讓患者背手,就能背過去了。
推薦閱讀
閻喜換:求醫6年後,那個“自閉”的13歲男孩說:“捆在我身上的繩子不見了!”
好課推薦
早學早應用,和2000+同道一同精進👇
618·特惠活動預告
-
活動時間:6月16—18日
-
全場專題課程,不打包不返券!沒啥套路直接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