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手錶對於絕大多數用戶而言,都已經不再是什麼陌生的事物,並且這類產品的入門價格也已足夠低,往往幾百元就能買到一線品牌的主流型號了。
從用戶習慣上來說,無論是用智能手錶來查看通知、接打電話,還是用於追蹤健康指標(特別是心率、血氧和鍛鍊數據),也已經成為了許多消費者的日常。
然而現在的絕大多數智能手錶,真的好用嗎?
對於這個問題,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從客觀指標上來看,目前不可否認的一點是,所有智能手錶使用的芯片方案與同期的主流智能手機相比,其實都是相對落後的。
請注意,我們說的是“所有”。其中既包括了市面上因為性能太差,而無法支撐“智能系統”和第三方APP擴展的,各類低功耗、低算力的單核心智能手環主控,還有以高通驍龍Wear4100、高通驍龍W5、三星Exynos W920、蘋果S8 SiP為代表的各種高端全智能手錶SoC。
甚至可以毫不客氣地說,哪怕是與2022年、甚至2021年度的主流智能手機SoC相比,如今這些智能手錶上的芯片在製程、架構等方面,都客觀存在著顯著的差距。
-
智能手錶SoC性能有多差?這臺特殊的“手機”給出了答案
那麼為何會這樣呢?為了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三易生活通過特殊渠道拿到了一臺非常特殊的“手機”。
乍看之下,這好像是一臺造型古舊的低端機型。其機身正面還在使用劉海屏,而且系統適配顯然並沒有做好,屏幕頂部的顯示“黑邊”甚至比實際的“劉海”還要大一圈。
在這款機型的背部,“顏值”就更加逆天了。沒有後蓋不說,其NFC天線甚至是直接拿膠帶貼在電池上的,至於上下塑料覆蓋件上各種裸露的外接天線接口,更是一眼就能看出不是什麼“正經手機”。
沒錯,其實這並非量產機型,它甚至不是由大家所知的任何一個手機廠商出品。而是來自於高通,用於內部測試、工程驗證的開發樣機(也就是俗稱的QRD)。
但即便是開發樣機,它內部的芯片方案也著實特殊了一些。因為據我們瞭解,這款機型使用的SoC其實並不是為智能手機設計的,而是一款原本應該用在智能手錶裡的高通驍龍Wear系列芯片。
換句話說,這是一臺塞進了智能手錶主控的“手機”,或者也可以認為這是一款有著大屏的智能手“表”。但不管怎麼說,至少它給了我們一個很方便的機會,可以用傳統的跑分、測試軟件來考察智能手錶SoC的綜合實力。
好了,接下來就直接上結果。
正如大家猜到的那樣,這款“手錶SoC”的性能十分孱弱,即便比起當前最低端、最入門的智能手機主控更低。
在Geekbench 5.4.4中,它得到了單核143、多核503的成績。其中,143的單核分數僅相當於“古早次旗艦”驍龍870的不到六分之一,而多核503也正好是驍龍870多核性能的六分之一左右。
在3DMARK Wildlife裡它得到了236分,基本上與驍龍460(Adreno 610)的3D性能相當。如果對比最新的驍龍8 Gen2,則差不多僅為後者四十分之一的水平。
當然,這款“智能手錶SoC”的AI和存儲性能同樣十分糟糕,基本都比目前定位最入門的手機主控低得多。
相比之下,不到10萬分的安兔兔評測綜合成績,就顯得不那麼讓人意外了。
-
迷之SM4125,它背後的故事可能並不簡單
看完了這臺“手機”的跑分,大家是不是已經對於如今智能手錶的硬件性能水準,有了一個大致的認知。
然而,更“厲害”的事情也要來了。實際上,我們手頭的這臺開發樣機所搭載的SoC,並不來自於任何一款已經發布的智能手錶主控。當然,它也並非是現有的智能手機SoC方案。
拆開手機、掀開屏蔽罩後就可以看到,這款芯片表面的絲印是“SM4125”。眾所周知,驍龍460的代號是“SM4250”,所以這枚芯片理論上應該是驍龍460上一代產品的簡化衍生版本。
但實際上在使用系統信息軟件去查看它的製程、架構就會發現,這款“SM4125”遠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SM4125”的製程是14nm。也就是說它從製程上來看,確實比驍龍460(SM4250、11nm)、甚至驍龍Wear4100(12nm),都要早上一代。
但“SM4125”的CPU採用了四枚全大核的Cortex-A73,遠遠先進於驍龍Wear4100,甚至比當下最新的驍龍W5 Gen1(四核Cortex-A53)“用料”更好。而且它的四枚CPU大核峰值主頻高達2GHz,也比驍龍W5 Gen1更高。
更驚人的是,“SM4125”集成的GPU方案是Adreno 702。是的,你沒看錯,它直接用上了高通從驍龍8 Gen1時代才開始實裝的Adreno 700系GPU。順帶一提,驍龍W5 Gen1內置的GPU也“恰好”是Adreno 702。
正因如此,“SM4125”這款SoC簡直就像是將驍龍450(SM4250的前代,理論上也可以被叫做SM4150)的製程、驍龍665(SM6125)的CPU大核部分、驍龍W5 Gen1(SW5100)的GPU部分強行“縫合”到了一起。考慮到GPU部分所透露出的信息,我們有理由懷疑,它可能是驍龍W5 Gen1研發過程中,某一個帶有實驗意義的“產物”。
-
比起性能,智能手錶最終還是選擇了續航
明白了這一點,其實SM4125所體現出的意義,以及它最後為什麼沒有被真正推向市場的理由,其實就都非常清楚了。因為它很有可能是高通為了測試在智能手錶SoC上使用“大核心、高主頻”的CPU設計,到底能帶來多大性能增益,而設計的一款測試平臺。
但很顯然,即便是我們並沒有那麼專業的測試也已經足以表明,四核2GHz的Cortex-A73架構並不能帶來多麼亮眼的性能。更何況智能手錶SoC本身就是功耗、成本都嚴重受限的產物,在這樣的大前提下,與其將成本花在CPU架構、性能的那一點點提升上,不如用先進得多的半導體制程去“重製”成熟、低功耗的老架構,反而可能帶來更為顯著的續航改善。
沒錯,這實際上很可能就解釋了為什麼最新的驍龍W5 Gen1,會選擇看似“落差極大”的4nm製程和Cortex-A53四核心CPU。而同樣的道理自然也可以類推到三星、蘋果的智能手錶主控上。畢竟比起更強的算力、更復雜的算法,續航依然是目前“全智能手錶”在消費者面前最為突出的體驗短板。
SIM卡的痼疾如何破解?iSIM或將成為關鍵
iSIM的商用,或將會成為破局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