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規劃之初就備受關注的“上海第三機場”在今年終於有了新動態。這座與上海虹橋機場、浦東機場並駕齊驅的上海第三座大型機場,將在今年11月開工,預計2026-2027年完工。機場建設還沒開始動工,網友們已經開始圍繞“給這座新機場取啥名”而議論紛紛了。大傢伙之所以為此爭論不休,正是因為這“上海第三機場”選址並不在上海,而在江蘇南通,取名的分歧點出現了。
清早便十分繁忙的機場。來源/紀錄片《最忙碌機場的秘密》截圖
之前的兩座機場名字怎麼來的?上海的“老大哥”機場——虹橋,建於1921年,當時北洋政府航空事務處擬定全國航空線計劃,先行籌辦京滬航空線,上海航空站站址選定在虹橋路西端、上海縣與青浦縣交界處,“虹橋機場”這個名字便沿用了下來。浦東機場的名字來得就更簡單粗暴了,它是作為上海現代化建設前沿陣地——浦東新區的配套交通樞紐而誕生的,理所當然應該叫“浦東機場”。
“上海第三機場”雖然是與浦東、虹橋構建“黃金三角”的航空樞紐,但從地理位置上來看,怎麼也不應該冠上“上海”二字。於是,有網友出主意了:
“既然聯通了上海、南通兩個城市,那不如各取一字,叫‘海南機場’吧!”
打趣歸打趣,這種“反套路式”的機場命名,在中國還真不少。“長安機場”不在長安,而在吉林白城;“玉都機場”也不在盛產和田玉的和田,而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洋機場”更不在東南亞,而在江蘇鹽城。還有“褡褳機場”“茅臺機場”“成吉思汗機場”……這些出人意料的機場名字,都有些什麼來頭?
夕陽下的機場。來源/紀錄片《大功告成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截圖
短短名稱,大有乾坤
給機場取名的討論熱潮,幾乎伴隨著中國每一個新機場的建設。機場對於現代城市來說,已不單單是一種更加快速便捷的交通方式,有的大型國際機場甚至成為一個城市乃至中國的形象名片。因此,從國家發改委批覆某個機場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報告開始,一直到機場名稱正式發佈,從官方到民間都在為這個重大地標的名字操心。
那麼,誰有資格給機場命名?
中國的民用機場,是按照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局務會議通過的《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來命名的,從2005年起施行至今。根據規定,運輸機場的命名或更名,應由機場管理機構提出申請,經機場所在地市、州級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再報民航總局審批,歷經20個工作日內的審查方可公開使用。
一般情況下,機場名字的確定過程都比較低調,但也有少數“重金求名字”的高調機場。2022年,大連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就曾面向全社會個人和機構組織,廣泛徵集大連新機場的命名,甚至拋出了“最佳命名獎(1名)獎勵人民幣兩萬元,終身享受大連機場貴賓VIP服務”的獎賞條件。徵名活動一出,立即掀起了一場討論熱潮。
按照《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機場的名稱應當由機場所在地城市(或地、州、縣、鄉名稱)+機場所在地具體地點名稱組成,例如北京大興機場(北京市+大興區)、甘孜康定機場(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拉薩貢嘎機場(拉薩市+貢嘎縣),中國的絕大部分機場都是按照這個準則來命名的。
於是,全國大小機場都在符合規定的基礎上,竭力創作出方便記憶、朗朗上口,而且同時能體現當地獨創性、特色性和美好寓意的機場名字。
修建中的機場。來源/紀錄片《大功告成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截圖
《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同時也規定了,如果當地群眾因風俗、讀音等原因,強烈要求修改機場名稱中後綴具體地點名稱的,該機場也可以更名。2023年2月20日,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和田機場”就正式更名為“和田昆岡機場”。
眾所周知,“昆岡”並非和田市轄區內的地名,真正的昆岡在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古城所在之地,是“蜀岡”的異名。和田機場之所以易名昆岡機場,是由於1931年始建之初,這座機場只冠有一個城市名,缺少後綴的機場專名,一直用到現在,不符合《運輸機場使用許可規定》的要求。於是,和田市人民政府在廣泛徵求社會各界及專家、學者意見後,將和田機場更名為和田昆岡機場。
“昆岡”之名引自南北朝周興嗣所著的《千字文》中“金出麗水,玉出昆岡”詩句。崑崙山脈在我國境內的一部分橫貫西藏、新疆,綿延至青海。而和田,南倚“萬山之祖”崑崙山脈,以盛產美玉聞名。因此用“昆岡”來冠名機場,既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能彰顯當地文化特色。
楷書《千字文》局部。作者/(唐)顏真卿
同樣讓人有些摸不著頭腦的機場名,還有邢臺褡褳機場。“褡褳”是昔日我國民間長期使用的一種布口袋,通常由很結實的家機布製成,長方形,中間開口,可以搭在肩上,方便空出兩手自由行動,布袋容量大、巨能裝,可以說是“打工人專用單肩包”的雛形。到了現代,褡褳逐漸被各種手提包替代,但由褡褳演化出的麵食小吃——褡褳火燒,至今依然在北京、河北等地流行著。
有人可能會疑惑了,褡褳對河北的意義有這麼重要嗎?為什麼要以褡褳來命名機場?實際上,褡褳還真是個地名,邢臺機場就位於河北省邢臺市沙河市褡褳鎮。但它之所以叫“褡褳機場”而不是“沙河機場”,是因為褡褳鎮對於老一輩邢臺人來說,不僅是一個飽經滄桑的古村鎮,更代表著兒時的記憶。
褡褳鎮古時叫褡褳店,因盛產棉花而成為優質褡褳的生產地,又因其南北通衢,所以地理位置險要。清末太平軍攻打沙河縣城時,必經褡褳店;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溪和光緒逃難至西安,回京途中也路過褡褳店;清政府修建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京漢鐵路(原名盧漢鐵路)時,褡褳店是其中的一個站點。1982年,褡褳鎮政府興辦鄉鎮企業,褡褳鎮玻璃廠誕生,當地的人們創新出各色的琉璃製作工藝,乃至帶動沙河一躍成為後來的“中國玻璃之城”。因此,邢臺機場以“褡褳”為名,也就不足為奇了。
一種“偷懶”的命名方式
《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中對於機場命名的基本要求是按照地名準則來命名,但規定也給機場命名留下了一定的“創意發揮空間”。儘管機場的前綴應當與國務院或各級地名主管部門審查批准的、機場所在地行政區劃的地名名稱相一致,但由於後綴的“機場所在地”範圍不一,有的可以借用當地區、縣的稱呼,甚至精確到鄉、鎮、村、街道的名字。
日常生活中也會使用飛機進行空運。來源/紀錄片《超級空運》截圖
例如邯鄲機場(河北省)、通遼機場(內蒙古自治區)、朝陽機場(遼寧省)、濰坊機場(山東省),是直接以地級市的名字命名的,地理位置一目了然;
杭州蕭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天津濱海機場、重慶江北機場,就分別因所在的蕭山區、白雲區、寶安區、濱海新區、江北區得名;
石家莊正定機場、鄭州新鄭機場、濟寧曲阜機場、煙臺蓬萊機場、青海德令哈機場,都來自於機場所在的縣或縣級市的名字;
還有更小的行政區劃名——烏魯木齊地窩堡(pù)機場起源於地窩堡鄉、濟南遙牆機場來自於遙牆鎮、寧波櫟社機場來自於寧波市櫟社村、蘇南碩放機場來自於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碩放街道、大連周水子機場來自於遼寧省大連市甘井子區周水子街道……
可以說,直接採用當地的地名來為機場冠名,差不多是一種最為“偷懶”的取名方法。
不過,人們在給機場賦名的時候,還是忍不住為其賦予一定美好的寓意。如今的長春龍嘉機場,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東湖鎮與龍嘉鎮交界處。龍嘉鎮原名叫龍家堡,龍嘉機場在興建之初也跟著這個地名,被人們叫作“龍家堡機場”。2005年6月,龍家堡更名為龍嘉鎮,同年8月,當地的機場投入使用,正式名字也變成了“龍嘉機場”。從“龍家堡機場”到“龍嘉機場”,變更的是寥寥兩
德令哈機場是用所在地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來命名的。詩人海子的詩篇《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或許讓許多人知道了這個充滿詩意的地方。而“德令哈”這個詞彙本身就具有十分美滿的內涵,它是蒙古語“阿力騰德令哈”的音譯,意為“金色世界”。因為德令哈地處享有“聚寶盆”美譽的柴達木盆地內,資源富集、區位優越、產業興盛,因此用“德令哈”來命名當地的機場,無疑表達了人們對此地的讚頌。
煙臺蓬萊機場、瀋陽桃仙機場、武漢天河機場,這些機場名讓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雲端之上的“仙境”。
福建省的福州長樂機場、江西省的贛州黃金機場、西藏自治區的日喀則和平機場,更是巧妙地用地名為機場名字潤色,起到雕樑畫棟般的效果。
如果一個機場跨越了兩個省份怎麼辦?貴州銅仁市和湖南湘西州境內的“銅仁鳳凰機場”創下了國內首個跨地區命名機場的先例,取貴州的“銅仁市”和湖南的“鳳凰縣”,既姓“黔”又姓“湘”,組合出一個機場名,同時也與海南省的三亞鳳凰機場區分開來。
不但如此,有的省份還用機場的名字構造出有趣的組合,比如湖南省機場的“三朵金花”——長沙黃花機場、張家界荷花機場、常德桃花源機場;江西省機場的“四座名山”——吉安井岡山機場、宜春明月山機場、上饒三清山機場、九江廬山機場。
在命名上實現“雙贏”
為了充分利用當地的資源與優勢,如今國內部分機場還採用了更靈活的命名方式。地名不再是給機場賦名的唯一考慮,用人名、景區名、企業名來給機場命名等不同方式逐漸湧現出來。
在這其中,宜賓五糧液機場是最受爭議的一個機場名。
在中國,以白酒品牌命名機場,五糧液機場並非先例。在宜賓五糧液機場建設之前,由貴州仁懷市人民政府和中國貴州茅臺酒廠(集團)公司共同籌資建設的“遵義茅臺機場”就已立項,但是仁懷市的行政區劃中本身就有茅臺鎮,因此用“茅臺”來命名機場是符合“城市名+地名”的規定的。而宜賓五糧液機場是完全由政府出資建設的,以企業名給機場命名,基本是出於借酒提升當地知名度、同時擴大企業影響力的考慮,這對於當地政府來說,是一種“雙贏”。
宜賓五糧液機場這個名字一經公開,網絡瞬間炸開了鍋。“舌尖上的中國機場”段子紛紛出來了——青島啤酒機場、北京烤鴨機場、西安羊肉泡饃機場……從《民用機場使用許可規定》來看,機場的命名本是為了確定機場具體位置並區別於其他機場,如果跳脫了文化意蘊之外帶上了其它色彩,就難免遭到人們的戲謔調侃。
用企業名來命名機場容易有爭議,那麼用人名會怎樣?
用人名來賦予機場名字,在國外較為常見,比如巴黎戴高樂機場、英國利物浦約翰·列儂機場、羅馬達芬奇機場、新德里甘地機場等,美國更是有一堆以總統名字命名的機場。
中國也有以人名命名的機場,較為知名有蘭考焦裕祿機場、扎蘭屯成吉思汗機場。不過,這些機場看似以人名命名,背後還是有地名作支撐的。扎蘭屯曾是成吉思汗的駐屯之地,附近有成吉思汗鎮,蘭考縣也有裕祿大道。
不過,焦裕祿機場並不是大型的民航機場,而是一座服務於農林業的通用機場,用於實施大面積農作物施藥除草、防治病蟲鼠害、撲滅飛蝗、人工增雨、飛播造林、護林防火作業等農林工作。因此,將其命名為“焦裕祿機場”,用於紀念這位勤儉務實的人民公僕,受到了社會公眾的一致贊同。
至於用景區名字給機場命名的,更是屢見不鮮了。
山西有以雲岡石窟為金字招牌的“大同雲岡機場”,甘肅就有主打敦煌莫高窟的“酒泉莫高機場”;
樓蘭雖已成廢墟一片,但今天的“若羌樓蘭機場”卻川流不息;古代的“天下第一雄關”嘉峪關曾被稱作河西咽喉、古絲綢之路的要塞,如今的嘉峪關機場也已成為年旅客吞吐量40萬人次的交通樞紐,是歐亞航路重要的國際迫降場;
為了紀念先輩的革命精神,陝西有“延安南泥灣機場”,江西也有“吉安井岡山機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地區用古代西域大國“龜茲”命名“庫車龜茲機場”,山西也用上古時期部落聯盟領袖“堯”的名字來彰顯臨汾市的悠久歷史,於是有了“臨汾堯都機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