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睡不醒的冬三月” 。
“困”,永遠是一個全人類無法攻克的難題。
誰還沒有個“困得要死”的時候,尤其在這個風和日麗,陽光和煦,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的美好春天裡,恨不能立刻馬上躺平就睡。
春困是病嗎
看著別人精神抖擻,不負春光、幹勁十足的樣子,再看看自己這終日裡頭暈欲睡,呵欠連天的頹態,不由得懷疑自我。
我是不是生病了?為什麼別人鬥志滿滿,而我卻只想擺爛?瞬間覺得自己不應該、不能夠、不配春困,於是乎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
究竟春困是病,還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春困不是病,但困起來真要命。
為什麼會春困
隨著春天氣溫逐漸升高,陽氣生髮越來越多,你會發覺,睏意和溫度成強烈正相關關係,氣溫有多暖,你困得就有多慘。
如果說驚蟄之前,還是冰消雪融、春江水暖的地表之下的回暖與復甦,那麼驚蟄之後,祖國南北都進入了陽氣生髮於地表之上,空氣裡都暖意融融的階段。
– 北海白塔 –
spring 2023
我們的身體感受到這股生髮的暖意,機體的新陳代謝正式加速,五臟六腑、四肢肌肉都開始加速工作,效率提升,節奏加快,不再是冬天封藏蟄守的靜默狀態。
想要大幹一場,就得有能量供應,氣血津液、精微物質都得跟得上,這個時候就會出現生理上的,短暫地供應短缺,尤其是供給大腦的氣血不足,人就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春困現象。
哪些人
容易春困
對於沒有基礎病的健康人群來說,這種生理現象很短暫,當肝氣很快調整好疏洩節奏,把市場供需搞平衡了,春困的感覺也就隨之消失了。
但是對於本來就氣血不足、血脈不暢的人群來說,這個春困就會表現得很痛苦,過程久、時間才,而且往往還伴隨頭暈目眩、乏力氣短、精神不濟、思維遲鈍等病態表現。
這個時候我們就得用點食療方法,或者運動功法,調整一下自己的狀態。
春困的
中醫調理
在中醫看來,春困的原因可以主要從2方面考慮,一是氣血不足,產能跟不上;二是血脈瘀阻,道路不通,運輸不順暢。
1
為啥氣血會不足?
平日裡工作壓力大,熬夜加班、吃飯不規律,能量消耗太過,自身脾胃功能也弱,消化吸收跟不上,虛勞日久,就變成了氣血虧虛的體質;
這類人群,猛然間站立起來會眼前發黑,所以,遇到春日生髮,新陳代謝加速的特殊時期,自然就會感覺頭暈乏力,氣血跟不上。
2
那麼,為啥道路會不暢呢?
這就主要有內外兩種因素導致:瘀血和溼氣。
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虛則血停。一旦出現瘀血,滯留經脈之間,就容易阻滯氣機,二者相互影響。
還有一種可能性是,外界的溼氣或者內生的溼滯,都會阻礙氣機的運行,導致清陽不升,氣血不能順利運輸至大腦,大腦缺氧,就會出現昏昏欲睡的春困表現。
3
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對於氣血不足,精虧血少的朋友來說,補虛肯定是主要的方向,但絕不是簡單地吃些名貴的滋補品,而是應該首先規律作息,不熬夜,減少消耗;其次補益的原則是多吃生髮食材,營養均衡好消化易吸收;重點補益肝腎,滋水涵木。
推薦用核桃仁、山藥片(或者鮮山藥)、枸杞子、紅棗、黃精等量,加適量大米、糯米熬粥,滋補肝腎精血,補充春日生髮所需能量。
對於血脈不通暢,又受溼邪困厄陽氣的南方朋友來說,行氣化溼,活血通絡是這段時期調理的原則。
可以用和暢艾餅泡泡腳,溫通經脈,和暢化溼,生髮清陽,每晚睡覺前泡一泡腳,第二天感覺頭腦清爽許多;
此外,陳皮六寶茶也能改善由於溼氣困厄陽氣,導致的全身懶困,無精打采,神疲乏力,昏昏欲睡的情況。
還可以讓家人給自己揉一揉勁肩部的穴位,比如風池、風府、頸百勞、肩井等穴位,對於久坐辦公室肩頸疲勞而導致供血不足的人群,效果立竿見影。
在這個陽光明媚的春天,多出去登山踏青,疏通筋骨,通利血脈,生髮陽氣,春困的感覺會有所緩解;
你們家附近都有什麼著名的景點,歡迎在評論區和我們分享。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有幫助,歡迎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
更多往期精彩文章:
點一下,我會更好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