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k(馬雲)很有活力,他很好,他很開心。他正在東京的一所大學教書,並且有更多時間待在中國。”當地時間6月15日,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總裁邁克爾·埃文斯(J.MichaelEvans)談到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的近況。
隨後,有人在東京大學官網上發現,6月12日晚,馬雲以客座教授的身份,主持了一場由東京學院與東京大學全球領導力項目(GLP)推廣辦公室合作推出的“關於創新和創業”的特別研討會。教室裡坐滿了代表日本、中國、印度和馬來西亞等學生。
時隔將近30年,馬雲再次成為一名“老師”,站上了他始終難以割捨的一方講臺。
東京大學官網信息顯示,這場研討會聚焦於管理哲學和年輕一代如何在未來取得成功。基於自身的豐富經驗、創新和企業家精神的前沿洞察,馬雲與在場學生進行了熱烈的交流。
今年5月1日,日本東京大學發佈消息,聘請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為“東京學院(TokyoCollege)”的客座教授。他們期待馬雲在三個方面做出貢獻:為東京大學的主要研究課題提供建議和支持;與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聯合研究和項目,特別是在可持續農業和糧食生產領域;通過講座與東京大學師生分享他在創業、企業管理和創新等方面的豐富經驗和前沿知識。
京學院是東京大學與海外研究機構或研究人員共建的一個科研部門,成立於2019年,日媒介紹馬雲為“教員”,聘任時間為2023年5月1日至10月31日。
除了東京大學,今年馬雲出現的場景幾乎都與教育有關。
今年4月,馬雲還出任香港大學名譽教授,任期從4月1日開始,為期三年。他在港大將開展金融、農業和創業創新方面的研究工作。
而在今年3月27日,許久沒有公開露面的馬雲回到杭州,率先去了雲谷和校園長們討論了新一輪的技術變革對教育帶來的挑戰與機遇。
馬雲當時說,ChatGPT這一類技術已經對教育帶來挑戰,但是ChatGPT這一類技術只是AI時代的開始。我們要用人工智能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被人工智能所控制,雖然人的體力、腦力比不過機器,但機器只有“芯“,而人有“心”。
他還說,工業時代是知識驅動,知識的競爭;數字時代,是智慧驅動,是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競爭,是領導力、擔當力、責任的競爭,是獨立思考的競爭。
馬雲經常被稱為馬老師,因為他創業前就是一名老師,而且他是“教師節”出生的,當老師似乎是冥冥之中的事。
1984年,馬雲經歷3次高考,考入杭州師範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畢業後在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現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做了6年老師。
1988年夏天,馬雲與外語系老師及同學的畢業照。
這是一個不在馬雲計劃裡的結果。他從小暢想過自己當解放軍、司機、售票員、科學家,就是沒想過當老師。他還狹隘地認為,男孩子當老師是件沒出息的事。當時也正趕上改革開放後的下海潮,社會上很多人覺得“造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
就是這麼一個大學四年想著“畢業不當老師”的人,成了工業學院最受歡迎的老師之一,名列“首屆優秀青年骨幹老師”榜單,登上《杭州電院》報。
網上曾流傳過馬雲上課時的一段視頻。梳著分頭的馬雲豎起大拇指表揚自己:“我還是比較適合教書的,我教書教得很好,真的很棒!我自己覺得自己可能教書教得爐火純青!”
據馬雲的兩位學生,後來加入阿里巴巴,成為“十八羅漢”成員的蔣芳和韓敏回憶,馬雲是個好老師,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對學生課業很負責,甚至十分嚴厲;另一個是上課有激情,能點燃學生。
蔣芳就提到一點,大一剛開始,馬雲就讓他們背《新概念英語》第二冊的前100篇,明確告知期中和期末考試要從裡面抽幾篇,作為20分的默寫題。為此,他們班也成了全校為數不多安排早讀的班級,每個人吃完早飯就在班級背書。
在平時打分上,馬雲也比其他老師更嚴格,同樣的作業,其他老師那能拿近滿分,到馬老師這裡只能打個80多分。
但課堂上的馬雲一點都不死板,尤其是講課內容,非常天馬行空,除了課本知識,還包括對社會和時事的理解,偶爾還說些八卦,經常一激動就坐在講臺上,一節課不知不覺就過去了。
那會兒馬雲其實也顯露出日後成為領導,點燃團隊激情的能力。比如,蔣芳和韓敏的專業大一就要參加四級考試,只有馬雲一個勁地鼓勵他們“肯定能過”,刺激所有同學“拼命讀書”,有的還產生了“考不好對不起馬老師”的愧疚感。
最終,兩個班級,只有一個人沒有通過。
其實,當老師的6年,頻繁和老外接觸,心思活絡、視野開放的馬雲不缺乏機會。當時他的月薪是90元(後來漲到了120元),收到過來自深圳和海南的工作機會,月薪分別是1200元和3600元。
但他對杭州師範學院副院長黃書孟有過“幹滿5年”的承諾。畢業那天,這個老院長親自把他送到校門口,給出了“幹滿5年”的兩個理由:一是在大學裡為人師表的經歷“對你人生的修養、塑造會有很大的好處”,二是“杭師院的教學質量怎麼樣,人家就看你”“你要為你的師弟師妹開闢一條新的道路。”
後來,5年期限已到,馬雲真的去開闢了一條新的道路,並且帶上了得意門生——如果不是對這位老師絕對的信任,蔣芳、韓敏還有馬雲的關門弟子戴珊,日後也不會放棄當時還吃香的“大學生”身份,和馬老師一起創業。
對於當老師和做CEO,馬雲還真的做過聯繫。他曾在杭州師範大學110週年校慶活動上表示,老師的唯一目的就是學生有朝一日比自己更好,而一家公司的CEO沒有老師這種“成就他人”的思想,是走不遠的。
對錢不感興趣的馬雲,對老師是真的感興趣。不管是他在微博還是推特上的自我介紹,“教師”身份都是放在首位,甚至唯一一位的。
自2015年起,馬雲公益基金會發起“鄉村教師計劃”,每年通過“臘八之約”在全國範圍評選100位具有教育情懷、教育智慧的鄉村教師,支持他們發展專業與教育實踐能力(10萬獎勵外加專業發展支持),更好的在鄉村教育一線幫助鄉村兒童健康成長。
他說:“老師對一個人的影響超出我們的想象,鄉村教師對鄉村兒童來說就是陽光,而我們要給這些教師一些陽光。”
這一約定馬雲堅持了8年。至今,“鄉村教師計劃”已累計支持801位鄉村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