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今奇治療抑鬱症經驗

袁今奇治療抑鬱症經驗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中醫實用技術叢書(全10卷 高清版)免費下載

中醫經典白話精解叢書(全七冊)免費下載

民國名醫著作精華叢書(全21冊)免費下載

【絕版醫書】《中醫證候學》上中下冊 高清PDF免費下載

《全國著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叢書》全22卷高清PDF免費下載

《中醫精華叢書》全九卷PDF免費下載

中華國粹書系叢書-中醫如此神奇(全10卷)PDF免費下載

曾仕強《易經的智慧》視頻 【免費獲取】

抑鬱症屬中醫學 “鬱病”範疇。袁今奇提出辨體質,論病機; 抓主症,權化瘀,兼辨氣、火、痰、虛,自擬當歸活血解鬱湯、柴胡調氣解鬱湯、梔子瀉火解鬱湯及瓜蔞化痰解鬱湯; 崇倡移精變氣法,重視色診、脈診及問診; 配用寧心安神、血肉有情之品、移情解鬱及芳香安神四類藥物治療。

01

辨體質,論病機,不囿肝氣鬱結

9 種體質中除平和質外,其餘 8 種皆可在情志內傷和先天因素基礎上而罹患本病,只是在病機和證候方面有所差異。氣鬱質常為此病的多發體質,其他體質在一定條件下,或因臟腑功能變化,或因病機轉歸( 氣、火、痰、瘀) ,或由實轉虛 ( 陰虛、陽虛、氣虛、血虛) ,或虛實互見,皆可引發本病,從而出現各種證候。
袁今奇教授強調,肝氣鬱結多為初起病機,首見於氣鬱質,症見精神抑鬱,情緒不寧,脅肋脹痛,不思飲食,大便不調,苔薄脈弦。

初病在氣,久延血分,血行瘀阻,多見於瘀血質,症見抑鬱煩躁,頭痛健忘,失眠多夢,或肢體疼痛,痛有定處,或身體某處有發冷、發熱感,舌質紫暗或兼有瘀點、瘀斑,脈弦緊或澀。氣鬱日久,可以化火,多見於特稟質; 症見急躁易怒,胸脅脹滿,口乾而苦,或兼頭痛目赤,便幹尿黃,舌紅苔黃,脈弦數。
肝鬱可致脾虛,脾失運化,聚溼生痰,痰氣交阻,多見於痰溼質,症見精神萎頓,胸中塞悶,或咽中如物梗阻,咳吐痰涎,舌苔白膩,脈弦滑。
鬱證久之,變化多端,可致氣虛陽弱,也可熱傷陰血,從而出現諸多虛候。如氣虛質可見神思遲鈍,心悸氣短,善悲易哭,倦怠乏力,食少腹脹,舌質淡胖,脈沉細或細弱之鬱證; 陽虛質可見情緒抑鬱,面色晄白,形寒肢冷,嗜臥少動,納差便溏,舌淡胖嫩,脈沉細弱之鬱證; 陰虛質可見焦慮不安,心煩易驚,緊張多疑,少寐健忘,煩熱多汗,舌紅少津,脈弦細等陰血不足之鬱證。
上述各證候之間,在病機上有內在聯繫,可以相互轉化或同時並見,嚴重時還可出現心神失養、神竅迷濛之候。認識這些關係及其變化,對臨床診治殊屬重要。

02

抓主症,權化瘀,辨治氣火痰虛

袁今奇教授治抑鬱症十分重視血瘀證的辨析,他認為,本病初因氣鬱,後及血瘀。凡來診者,或因診治延誤,或服他藥未果,病發久之,則瘀血萌生而形成血瘀證,治之當以活血化瘀為主。
抓血瘀主證,權化瘀治療,辨治氣、火、痰、虛,是提高本病治療效果的基本方法之一。袁今奇教授採用自擬解鬱方數首,每多效驗。
當歸活血解鬱湯: 主治血鬱證,藥用當歸 15 g,丹參 15 g,川芎 12 g,桃仁 12 g,紅花 10 g,水蛭 5 g,鬱金 15 g,制香附 12 g,佛手 12 g,桂枝 10 g,大黃 6~15 g,鬼箭羽 12 g,琥珀末 6 g ( 衝) ,忘憂草 30 g,金戒子 1 枚 ( 包煎) 。
柴胡調氣解鬱湯: 主治氣鬱證,藥用醋柴胡 12 g,鬱金 15 g,制香附 12 g,佛手12 g,麩炒白芍 12 g,丹參 12 g,川芎 12 g,麩炒枳殼 10 g,青皮 10 g,合歡皮 15 g,茯神 15 g,桂枝6 g,玫瑰花 10 g, 忘憂草 30 g, 金戒子 1 枚 ( 包煎) 。
梔子瀉火解鬱湯: 主治火鬱證,藥用炒梔子10 g,醋柴胡 10 g,夏枯草 10 g,龍膽 10 g,牡丹皮10 g,寒水石 15 g,百合 30 g,生地黃 15 g, 丹參15 g,水牛角 10 g,制香附 12 g,炙甘草 10 g,蓮子心 10 g,忘憂草 30 g,金戒子 1 枚 ( 包煎) 。
瓜蔞化痰解鬱湯: 主治痰鬱證,藥用瓜蔞皮 15 g,炒枳實 12 g,石菖蒲 12 g,鬱金 15 g,丹參 15 g,清半夏 10 g,陳皮 10 g,炒厚朴 10 g,炒蒼朮 12 g,竹茹 6 g,膽南星 6 g,青礞石 6 ~ 15 g,茯神 15 g,忘憂草 30 g,金戒子 1 枚 ( 包煎) 。
鬱證日久,或因虛性體質而鬱,當虛證顯現時宜選用補益之品。氣虛配人參、黃芪、炙甘草、浮小麥、大棗等,陽虛配淫羊藿、益智仁、補骨脂、肉蓯蓉、鹿角等,陰虛配龜板、鱉甲、知母、百合、生地黃等,血虛配當歸、阿膠、制何首烏、龍眼肉、紫河車等。鬱證治療,常難短期內告功,治宜守方擇藥,變法在己。

03

尊經旨,調情志,崇倡移精變氣

情志之病,不宜單獨依靠藥物治療。運用某種方法轉移患者的精神,改變其氣血紊亂的病理狀態,從而 達到 治 愈 疾病 的 目 的,稱 謂 “移 精 變氣”。《素問·移精變氣論篇》曰: “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歷代 《黃帝內經》注家認為: “移為移易,變為變改,皆使邪不傷正,精神復強而內守也” “導引之謂移,振作之謂變” “祝由者,祝說病由。言病有所偏,則氣血有所病,治以所勝,和以所生”。
袁今奇教授尊經旨,根據五行生剋理論,運用相勝的情志治療,可以收到藥物不易達及的效果。如喜傷心,恐勝喜; 怒傷肝,悲勝怒; 思傷脾,怒勝思; 悲傷肺,喜勝悲; 恐傷腎,思勝恐。此皆以情治情,以志克傷,多可幫助解除抑鬱之證。《臨證指南醫案·卷六·鬱》曰: “蓋鬱證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醫者構思靈巧”,可見情志治療的重要性。移精變氣理論的應用包括精神療法、剋制療法、暗示療法、宣洩療法及轉移療法等,配合藥物治療常可收到理想的效果。
診治抑鬱症患者,還應強調色診、脈診及問診的重要性。袁今奇教授認為, “抑鬱狀態常能顯於氣色,可辨氣、血、痰、火、虛之候。兩手脈沉便知是氣,兩手脈澀是為血瘀,兩手脈滑數變化可診痰火之進退” “仔細問診,可悉病源,使情志釋放,有益於心理調節”。他診治每一位鬱證患者,無論初診、複診,不畏費時多少,盡力說服、啟發和疏導。

04

巧配伍,增療效,選用靈異藥物

靈異藥是指具有靈、情、易、怪一類的中藥,臨床應用取其靈性、形質及功效,而非僅取四氣五味,常與辨體、辨證方藥合用,以增其效。靈異藥大致可分為寧心安神、血肉有情、移情解鬱及芳香安神四類。治療抑鬱症選配此類藥物,常可提高療效。
袁今奇教授根據抑鬱症的證候特點,常選配下列藥物: 1) 寧心安神類藥物含有靈感性,用於心神不寧、情志迷惘、失眠多夢之證,藥如人參、靈芝、珍珠、茯神、金箔、靈磁石、辰砂等。2) 血肉有情之品系血肉類及骨、貝殼類,用於虛性體質之鬱,以及鬱久所致陰陽氣血虧虛之證,藥如紫河車、豬心、羊 肉、阿 膠、龜 甲、鱉 甲、鹿 角 等;骨、貝殼類具有鎮靜安神、平肝潛陽之功,常用龍骨、龍齒、牡蠣、石 決 明、紫 貝 齒、珍 珠 母 等。3) 移情解鬱藥多取其藥味名稱及功效,可以幫助移情解鬱和疏導情志,常配用於氣鬱、血瘀、火盛、痰結及食積之證。氣鬱以鬱金、佛手、玫瑰花、合歡花、忘憂草等,血瘀配琥珀、血竭、鬼箭羽、五靈脂等,火盛選龍膽、知母、寒水石、水牛角等,痰結用膽南星、天竺黃、金礞石、竹瀝等,食積多伍以神曲、雞內金。4) 芳香安神類藥物氣味特殊,多具芳香開竅、解毒安神之功,可選配麝香、阿魏、安息香、蘇合香、牛黃、熊膽、馬寶、狗寶、龍腦片等。以上四類,可單用或酌情綜合選用,若配伍精當,恰到好處,可冀良效。

驗案舉例

患者,女性,61 歲,2014 年 7 月 9 日初診。主訴: 精神抑鬱、頭痛、失眠 2 年餘,加重 6 個月。患者有抑鬱症家族史,平素性格內向,於 2012 年初開始出現抑鬱、厭食、便溏、多汗、頭痛、失眠,偶見心煩躁怒。曾在多家醫院診治,經各項理化檢查均未發現明顯異常。後經某醫院心理科診為 “抑鬱症-中度焦慮發作”,先後服用黛力新、喜普妙、奧氮平片、阿普唑侖片等治療,病情時有緩解,但抑鬱、焦慮、恐懼、汗出、便溏及頭痛、失眠未能控制,近改為每日早服鹽酸舍曲林片 2 片 ( 每片50 mg) 、晚服阿戈美拉汀片 1 片 ( 每片 25 mg) ,焦慮有所好轉,抑鬱仍存,睡眠有改善,但晨起頭昏加重。
刻診: 神志清楚,精神抑鬱,善嘆息,疑慮多汗,形寒乏力,食少便溏,頭痛健忘,失眠多夢,常覺下肢疼痛,痛有定處; 舌質淡胖,邊有瘀斑,苔薄微膩,脈弦緊。西醫診斷: 抑鬱症; 中醫診斷:鬱病 ( 氣鬱血瘀,陽氣不振) ; 體質診斷: 氣鬱質,瘀血質,陽虛質。
治宜化瘀解鬱,兼以益氣溫陽;方用自擬當歸活血解鬱湯化裁,處方: 當歸 15 g,丹參 15 g,川 芎 12 g,紅 花 10 g,水 蛭 5 g,鬱 金15 g,制香附 12 g,佛手 12 g,玫瑰花 10 g,生曬參15 g,補骨脂 12 g,鹿角片 15 g,淫羊藿 10 g,忘憂草 30 g,金戒子 1 枚 ( 包煎) ,琥珀末 6 g ( 沖服) 。14 劑,每日 1 劑,水煎分 3 次服。
2014 年 7 月 24 日二診: 精神轉安,已無厭食,仍感頭痛。原服西藥不變,劑量同前。囑於前方增全蠍 5 g,連服 30 劑。
2014 年 8 月 23 日三診: 氣色轉佳,未見嘆息,食慾漸增,汗出銳減,肢體轉溫,大便每日 2次,睡眠好轉,近半月來未見頭痛及下肢疼痛。諸症顯有起色,考慮抗抑鬱西藥有依賴性,患者已將其減半量服用。守初診方去川芎、香附,增鬼箭羽15 g、石菖蒲 10 g,餘藥不變,繼服 30 劑。
2014 年 9 月 24 日四診: 精神明顯好轉,可見笑容,已能正常料理家務,堅持上午參加集體活動,睡眠可達 6 h; 舌邊瘀斑轉淡,脈弦稍緊。囑以三診方生曬參減為 10 g,加靈芝 15 g,繼服 2 個月,其間如有變化可隨症加減,並囑其家屬,注重情志疏導,鞏固療效。
2014 年 11 月 24 日五診: 迭進化瘀解鬱、益氣溫陽之品已 4 月餘,患者精神較為振作,飲食及二便正常,睡眠安好,現已停服西藥 1 個月,未見不良反應。繼以四診方去金戒子,改為顆粒劑沖服,每日或隔日 1 劑,堅持常服,以善其後。2016 年歲末隨訪,病情穩定,未再復發。

按語

本例系年已花甲女性患者,有抑鬱症家族史,平素性格內向,退休後多因子女瑣事,常鬱鬱寡歡。三年前因精神抑鬱、頭痛、失眠等逐漸加重,確診為 “抑鬱-焦慮症”,曾內服多種西藥,其效不盡人意。
袁今奇教授根據初為氣鬱,遷延致瘀,病久必虛的證候演變規律,由四診所悉,患者辨為氣鬱血瘀、陽氣不振。治以化瘀解鬱,益氣溫陽,用當歸活血解鬱湯化裁。方中當歸、丹參、川芎、紅花、水蛭養血活血,水蛭用於多種血瘀證,活血之力尤著且不傷正氣; 鬱金、香附、佛手、玫瑰花理氣解鬱,氣行則血行; 生曬參、補骨脂、淫羊藿、鹿角片補益心氣,溫陽而不燥; 忘憂草、金戒子、琥珀為靈異之品,排憂舒鬱、化瘀安神。首診即以情志疏導,樹立信心。二診精神已現好轉,食慾略增,惟頭痛如故,於原方不變,增全蠍熄風散結,通絡止痛。並囑其子女多作喜悅告慰。三診患者氣色轉佳,肢體漸溫,頭痛若失,餘症均告向安,患者已將西藥減半量服用,治守初診方去川芎、香附,配鬼箭羽以強活血化瘀之能,增石菖蒲和中化溼並醒竅寧神。令其不斷釋放情志之鬱,方可使藥餌盡功。四診患者精神振作,睡眠明顯好轉,能堅持鍛鍊,舌質瘀斑轉淡,脈弦稍緊。治守三診方,生曬參減量,配靈芝,久服有益於抑鬱解除。及至五診,患者已停服西藥 1 個月,病情穩定,遂以四診方去金戒子,餘改為免煎顆粒劑沖服,堅持心身結合治療,以鞏固療效。隨訪多年,未再復發。

來源:甘霞,楊軍用,鄒楠,王新莉,楊百京,袁今奇.袁今奇治療抑鬱症經驗.中醫雜誌,2020, 61(10) :858-861.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注中醫寶典公眾號,每日更新!>>>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中醫寶典App】免費下載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