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萬元+一套房,想轉贈;直播帶貨,不會去做……“我真的就是個普通人”,這句話,跳江救人的彭清林說了好幾遍

10萬元+一套房,想轉贈;直播帶貨,不會去做……“我真的就是個普通人”,這句話,跳江救人的彭清林說了好幾遍

△點擊上圖有福利

對彭清林來說,6月16日又是熱熱鬧鬧的一天。

這是小彭跳江救人後第四天,住院治療第三天。

6月13日中午1點左右,西興大橋(三橋)橋面有一女子跳江,31歲的小彭正在送外賣的路上,他翻過欄杆,從離水面十多米的橋面跳下救人。隨後水警快艇趕到,一起把落水女孩救了上來。第二天醫院檢查發現,小彭胸骨壓縮性骨折,需住院治療。

小彭所在病區走廊上,擠滿手持直播雲臺、攝像機的媒體同行,還有一些同行乾脆在樓梯口直播。

“每天人都很多,”新華醫院宣傳幹事說,這幾天他也承擔了不少對小彭採訪慰問的接待工作。

我第一次見縫插針地進屋,張家界市桑植縣梁高武縣長正跟小彭握手告別,床邊擺著紅色綬帶和“桑植縣見義勇為先進個人”榮譽證書。

梁縣長帶著十來個人來慰問,有當地文聯和當地企業家代表,還有正好在杭州培訓的縣委縣政府各部門代表,縣裡媒體也做了同步直播。

縣裡帶來十萬元慰問金,當地企業家要向他捐贈慰問金和一套房子。但彭清林表示,想把這些捐贈轉給當地教育事業。

“我是來‘追星’的,想看看我們家鄉的英雄,”縣文聯代表、一位年輕的中學音樂老師說,她們之前在長沙參加民歌表演,“知道要來杭州看他,我就說我們也要來。”

小彭父親老彭送到電梯口,用鄉音說再見,不善言辭的他說不出更多場面話,笑著目送一群人走進電梯。

病房裡,另一家媒體開始採訪,小彭又沒空了。

這是當天他接受的第三個專訪。

彭清林父親老彭59歲,在溫州一家速凍食品廠打工。這是他第一次來杭州。

20世紀80年代末,老彭就來溫州打工。1999年進入這家速凍食品廠,幹了20多年。

兒子跳江救人的視頻,最早是工友看到,轉發給老彭。“我想是不是真的?現在網上也有一些假的。”趕緊給兒子打電話,“這上面是不是你啊?”

兒子說:“是我。”老彭急著問:“你有沒有受傷?”,聽兒子說“腰有點痛準備去檢查檢查”,老彭關照“你要好好去檢查”。

第二天上午,老彭和老伴去上班,上班不能看手機,他並不知道兒子由媒體陪去醫院檢查上了直播。中午公司辦公室派人拿著手機在倉庫找到他,“你兒子都上新聞了,你看看,他現在骨折了,你怎麼還在上班啊?”

老彭趕緊打兒子手機,關機,發微信,沒回。他並不知道兒子一直在上直播和採訪,手機關了。

老彭叫上老伴和女婿趕去火車站,當晚9點趕到新華醫院,找到兒子病房。

彭清林看到父母,驚喜又意外。

第二天,老彭和老伴去看了兒子跳江救人的西興大橋。“橋有十多米高,我往下看,頭都有點暈了。” 老彭看了很多遍兒子救人的視頻,“他在水中吃不消了,休息了一會,才遊過岸的,還沒穿鞋……”言語裡透著心疼。

“這次真的是老天保佑,”老伴在一旁做了一個祈禱手勢。“如果我在,我肯定拉住他,不讓他跳的。”

老彭說,兒子跳江前一晚,他就有點奇怪的感覺。

老彭平時打兩份工,白天食品廠工作結束,傍晚和老伴去酒店兼職,晚上10點下班。

6月12日晚上收工回家,按往常習慣刷短視頻到11點睡覺。那天,11點不到,老彭就躺下了,可睡不著,“迷迷糊糊做夢,做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卻什麼也記不起來。

兒子小彭跳江救人當天,和兒子通電話後,又是一夜擔心,“翻來覆去睡不著。”第二天聽說兒子住院,七上八下心吊到了嗓子眼,直到在病房看到兒子,才放下。

對兒子,老彭有點歉疚。小時候他帶兒子出門打工,到了讀書年齡,自己工作忙照顧不到,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

彭清林技校畢業,跟著父親到溫州,老彭希望兒子和自己一起在食品廠上班。但年輕人自有年輕人的想法,彭清林不想像爸爸一樣守著一份工作幹到老,他想去外面闖闖。

他去了廣東,先後在惠州、廣州皮革廠打工。在廣州,他迷上了騎行,一個人騎車去西藏拉薩,然後坐火車到北京,再從北京騎車回廣州, 兒子說:“以前我其實人是內向的,這次經歷讓我變得開朗。在路上大家都是陌生的,因為都喜歡騎行,看到了會打招呼,很輕鬆,彼此都很信任。

“知道的時候,他已經在路上了,”老彭當然擔心,“我反對也沒用,他在廣州,我在溫州。”

2019年,小彭從廣州回到溫州,也許拗不過父親的堅持,去了父親工作的單位,父子倆當了同事。

後來,小彭想學燒烤,但學徒工沒什麼工資,就想做兼職。老彭送兒子一輛電瓶車,燒烤店收工後,小彭就去跑外賣,“凌晨一兩點還在跑,身體吃不消的。”老彭心疼。

半年多後,小彭專職送起了外賣。

張家界走馬坪鄉滾水峪村,是小彭老家,這是個土家族和白族混居的山村,村裡人刷短視頻刷到了小彭在杭州救人,現在連村裡老人也知道了。70多歲村民陳大伯說,村裡現在都是老人,年輕人都出門打工了,留守的主要種些玉米、紅豆、紅薯。

小彭父母也外出打工,他從小跟爺爺奶奶長大,爺爺奶奶有四個兒子,都先後出去打工。前幾年,小彭爺爺奶奶走了,他發了一條朋友圈,“童年的雨天全是泥濘,卻是我記憶裡最乾淨的曾經。”

我再一次進病房時,小彭睡著了,醫護人員正給他做燻蒸理療。

七八平米的病房,瀰漫著濃郁的百合花香,寫字桌、床頭櫃擺滿花束,就連枕頭邊也有。

主治醫生、新華醫院骨傷科主任王偉東說,經過治療,小彭的疼痛症狀好轉,“預估7-10天左右可以出院。”

新華醫院除安排專家團隊負責治療,還安排了單人病房,有冰箱有微波爐,還帶露臺,“我當時一進來,感覺好高級啊,從來沒住過這麼高級的病房。”小彭跟我開玩笑說。

換好藥膏,小彭醒了。

這幾天,來自社會和個人的捐贈很多,下午直播時,有網友說“十多萬了,這一跳值了”。

(彭清林說,社會上有很多更加需要幫助的人)

小彭想了想,對著鏡頭說:“如果是企業公司個人的捐贈,我內心並不允許接受這樣的操作,社會上有很多更加需要幫助的人,更多的人比我更加需要這筆錢……

6月13日小彭跳江救人當晚,也有企業委託快報記者,要給他捐十萬元。我跟小彭說了,他回覆:捐款不要了。

我真的就是個普通人。”這句話彭清林說了好多遍。

這些天,看望的人來來往往,見到每個人,他都熱情洋溢聊上幾句。後來我才知道,這幾天他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

白天採訪和看望的人多,晚上四周靜下來,小彭又睡不著,上網看一些信息和評論,發現自己說的話,最後被截取的幾段並沒完整表達他的意思,他會懊惱,看到一些網友誤解,也會煩惱。

這幾天,他感到了來自網上的壓力,說不想再做直播和接受採訪了,怕說錯話。

他說自己是個直性子,原本說話爽直,“現在我說話,都會想想。”

還有一些自媒體和商家,悄悄混進來“蹭流量”。他原本沒人關注的抖音號,粉絲一下衝到16萬多,一個“網紅”還提出治療費用他來承擔。

“我不會接受的,我也不會去做直播帶貨,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

(網友評論)

傍晚6點多,病房人少了。小彭晚飯是盒飯,醫生囑咐不能下床,他只能在床上吃。

飯放在枕邊,側過身,護工拿了紙巾給他墊好,很快,一盒飯吃完了,也是他多年跑外賣的習慣。

晚飯後是他一天裡難得的清閒時間,他才有空拿起手機看微信,看看工作夥伴們的信息,看到有意思的,會笑起來。

彭清林喜歡看動畫片《夏目友人帳》,正好我也看過。

這是部小清新的動畫片,講一個有著靈力的少年夏目,偶然機會拿到外祖母的友人帳,夏目為了歸還友人帳上的一個個妖怪的名字,在長著招財貓樣子的“斑”陪伴下,經歷了一段段奇異、悲傷、感懷的故事,同時收穫了一段段真摯的友誼。

巧的是,彭清林到杭州後,也養了兩隻小貓,一隻加菲貓,一隻小白貓。“冬天去送外賣路上撿的,一個多月大了,如果不救它,它就要凍死了。”現在小白貓已經幾個月大了。

救人當天夜裡,彭清林發了條朋友圈,配圖是兩隻想瞌睡的小貓。

動畫片裡的“夏目”是個敏感又溫柔的少年。彭清林在一條朋友圈說:“希望世人都能被溫柔地對待”,他內心也有些敏感。也許自己在外經歷過窘迫,彭清林自然而然會想到照顧別人的自尊。被救女孩要來謝他,他勸她“先養好身體,振作起來,不要自責……”

他從北京騎車回廣州路上,一位環衛工單車壞了,“忍不住就上前幫他修好了,問我要多少錢,我說不要錢。”

他曾在朋友圈說,“當別人幫助你的時候,或許下次,你就會懷著感恩的心去幫助別人”。

今年過年,彭清林一個人在杭州跑單,因為過年獎勵高。

救人當天,他要送一隻手機從西湖區到濱江區,30多公里,能掙30多元獎勵。民警救上人後,讓他一起上快艇。考慮自己的單還沒送到,碼頭有點遠,他堅持說自己游回去。

“當時真的有點吃不消了,”開始退潮,他發現能站住了,“大概是個堤壩,水到我脖子那兒,”站著休息了幾分鐘才緩過勁,邊走邊游上了岸,找到電瓶車,戴上眼鏡,繼續幹活。

儘管兒子大了,老彭還是要管,特別是婚姻大事。前幾年,老彭在株洲買了宅基地造了房子,給小彭留了房間,“現在房子也弄好了,我也有了底,怎麼樣都會給他安排好。”

網友對彭清林救人有句經典評論:“說著很慫的話,幹著拯救世界的事”。

如果下次遇到這樣的事情,你還會去救人嗎?我問。

“應該會,如果像這次這樣,看著人沉下去了,我還是會去救的。”

“我知道遇到這樣的事,他肯定會這麼做,他就是這麼一個人……”老彭說。

一個父親對兒子送上的嘉許,是父親節前令人感動的一幕。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 記者  楊麗

點點點,贊和在看都在這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