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葉派與遜尼派的宗教衝突長達上千年,自伊斯蘭教和阿拉伯帝國的創始人默罕默德離世後,什葉派和遜尼派的激烈衝突就開始了。信奉什葉派的伊朗與信奉遜尼派的沙特實際上是廝殺對立了上千年的仇敵,可以說是伊斯蘭世界的南北朝。從歷史上來看,只有在全球出現新的世界級建設性力量的時候,這二者才會放下仇恨緩和關係。所以如果世界霸主是一股破壞性力量的時候,往往是世界未亂中東先亂,這就是因為其依賴的經濟基礎發生變化後,必然會體現在其國內政治的格局上
就比如前些年的中東北非大亂局,其本質就是美國次貸危機的餘波。但是由於長鞭效應,使得這場混亂在中東被嚴重放大了,演變成了好幾場慘絕人寰的戰爭,例如敘利亞的內戰,就使得該國四分之一的人成為背井離鄉的難民。這就是中東地區的悲哀,縱然有豐富的原油資源,但是沒有成熟的工業體系,不掌握先進的生產力,所以雖然在繁榮時期富得流油,但在蕭條時期就只能眼見大廈將傾,被拖入戰爭與混亂。所以物競天擇,這些中東國家的執政者們就被練出了敏銳察覺天下形勢變化的能力,因為逆時而動或者冥頑不靈者,自然就被淘汰了,剩下來的都是識時務的俊傑:
在一戰時期,中東的聖裔拉希德家族,就拋棄了當時中東的控制者奧斯曼帝國,轉投英國帳下;
後來沙特幹掉了英國扶持拉希德家族,按理說應該與英國不共戴天,結果是沙特毫無心理障礙地立刻就開始對英國大舔特舔,以武力起家的沙特最終獲得了英國的“皇家認證”。
美蘇冷戰爭霸期間,中東國家更是在美國大肆出擊的時候成立歐佩克,聯合起來漲油價打擊西方;又在80年代蘇聯金玉其表敗絮其中的時候,大力配合美國降油價打擊蘇聯,
中東這些國家雖然制度落後一些,但是在世界之中的地理板塊中練就的“站隊”技能,那可是實踐出真知。你別看他是左右橫跳,實際上卻總是先人一步,堪稱“站隊王者”。
三、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世界什麼樣
所以自俄烏戰爭以後,我們就可以看到中東國家就開始跟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離心離德了,比如沙特就好幾次操縱油價給美國經濟挖坑,而像伊朗這樣的更是明火執仗地支援俄羅斯跟美國直接敵對。
因為在俄烏戰爭中,普京即使沒有在軍事上達到“一擊斃命”的效果,卻結結實實當了一把“陳勝吳廣”(參考前文)俄羅斯的內部蛻變——“小號蘇聯”呼之欲出,在經濟上掀起了一場“反美元霸權大起義”,給世界普及了一回“世界霸主寧有種乎”的革命精神(參考前文)反美元收割的“復仇者聯盟”正式成型。在美國對俄羅斯上至豪門下至貓狗都制裁了一個遍以後,俄羅斯的經濟居然沒有崩潰,而且由於許多商品替代成了中國的之後還大大降低了成本,這讓世界各國無不驚歎:原來跟美元脫鉤,就是“廠家直銷,沒有中間商賺差價”啊。(參考前文)伊朗篇01:伊朗的生死抉擇
俄羅斯的軍事神話與美國的經濟神話同歸於盡,使得中東國家也開始重新評估美國的實力了。又由於俄羅斯在經濟上的因禍得福,這使得中東這些對工業品有剛需的國家自然開始倚重中國,前有沙特王儲來航展買買買——四十億美元武器大禮包;後有伊朗總統訪北京談合作——升級中伊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參考前文)中東的真空終將為中國所填補
沙特2022年中東雙十一採購清單如下:300架4B無人機、TB001無人機及生產線、15套鷹擊21E彈道導彈、10+套“沉默獵人”激光防空武器。甚至提供包含衛星系統、通信系統,集成武器的合成旅。後續中阿峰會上簽訂了近300億美元的合作大單,涉及綠色能源、光電、信息技術、交通建築多個方面。
伊朗2023年總統任內首次訪問中國,簽署20份合作協議,共涉及4000億美元,囊括經濟、醫療、衛生、信息技術等諸多領域。接下來的25年間伊朗牢牢綁定在中國的身上。
中東實力最強的兩個國家,經濟實力強的沙特找我們來買軍火,軍事實力強的伊朗找我們來發展經濟。一個求“槍桿子”,一個求“錢袋子”,這兩個東西是一個國家最重要的兩個支柱 ,前者是政權的保障,是立威的關鍵,後者是民生的根本,是立德的必需。而中國不但有求必應,而且還能提供性價比更優的“升級方案”,這就是對摳摳索索、輸出混亂的“美國方案”形成了降維打擊。(參考前文)中國為何能兵不血刃入中東
而美國在拜登任上狼狽撤出阿富汗,也使得美國在中東的形象一下子由威武的世界剝削者變成了絮叨的麻煩製造者。美國既不能立德,又不能立威,這自然使得中東國家開始另謀出路。中國自然以其先進的生產力水平和公道的處世原則成為了中東國家的首選。
(一個按著你給仇人磕頭,一個撫平現實創傷共創美好未來,路怎麼走,看自己選嘍)
五、大劫將至,誰能搭上“末日方舟”
全球性蕭條週期的到來是不可能避免的(參考前文:全球性蕭條期為什麼一定會到來),這意味著全球化會走入退行的通道,區域化則將趁勢興起,正所謂“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這種情況下,美國依靠金融服務業立國的經濟結構就會遇到很大挑戰,最典型就是美國的加息不好使了,原來美國的加息就像一個功率強大的抽水泵一樣,可以把錢從世界各個國家都抽到美國的“蓄水池”來。但是美國的這次加息,情況明顯發生了變化。
這次美國在加息週期策劃了俄烏戰爭,其中一個是給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不但無效,而且打破了美國私產神聖性的“祖宗成法”,對美國的信用造成了極大損傷,二是給俄羅斯的原油價格搞“計劃經濟”設定死的價格,這也讓全球化市場經濟的國際秩序蕩然無存。制裁一個在經濟上無足輕重的俄羅斯,尚且讓美國如此破防,自然其他國家也開始“藉著大水打漂”,趁機自行其是起來。
就比如日本英國賣美債保本國匯率、中國始終跟美國保持貨幣政策逆週期等等,這些反應在市場上就是美國債市的流動性始終緊張,而債市是金融機構獲取資金的源頭,這樣一來美國加息沒有能夠像原來那樣收割別人,反倒把自己逼到了危機的邊緣,硅谷銀行就是因為流動性短缺導致閃崩。加息的鐮刀沒有割成中國確實是力有不逮,不算丟人,但是連日本都割不動就確實有點說不過去了。
所以其實布林肯之前一直說自己要訪華,大概率要談的就是讓中國買美債救美國的事情,但是很明顯沒談妥,所以用一個氣球入侵的事件來遮羞又取消了訪問。
這一切的一切,本質上都是美國信用受損的外在表現。人無信不立,對於國家來說也是這樣,整個現代的貨幣體系都是建立在信用之上的,而全球化更是如此。美股的價格或者美債的流動性其實美國都可以通過印票子的方式來修復,但是美國信用的損失是無可挽回的。當你信用堅挺的時候,你大量發行貨幣那就是“現代貨幣理論”(MMT),當你信用不好的時候,你濫發貨幣那就成了“惡性通脹”,其區別就在於別人認不認你的這個紙票子。越沒有信用,就要發越多的鈔票才能彌補之前的窟窿。
而蕭條期靠印錢雖然能保住股市債市的資產價格,但是錢始終在金融體系裡空轉,最終沒法有效進入社會去流通,企業沒有利潤,居民沒有收入,這些錢就會掉進“流動性陷阱”當中,所以靠印錢是救不了美國的。
這個時候只有製造業的強國,才是世界的希望(參考前文新中國新時期:世界的諾亞方舟)。今年中國的增長目標是5.5%,這已經是非常剋制的目標了,而美國的增長率撐死了是1%,所以美國的國務卿幾次三番的上趕著要來中國,就是想讓美資搭上中國經濟強勁復甦的便車。
因為中國是製造業國家,又是人口大國,自己製造自己消費,調整起生產關係來可以協調一致,這就比美國要指揮一大堆國家才能達到目標高效得多。
所以在上一次的蕭條期,是那個時代製造業第一的美國,完成了對當時金融霸主英國的反超,這次同樣是相同的道理。為什麼沙特伊朗這對千年死敵在北京握手言和,就是因為大劫將至,要及早搭上救命的“末日方舟”。他們靠手裡的美元保不住政權,但是靠中國的工業品和武器可以。這時候無論什麼恩怨自然都不重要了,及早給“船長”獻上厚禮才是關鍵。
精彩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