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甜甜的食物是很多人的摯愛,心情鬱悶時,吃上點甜滋滋的食物,煩惱瞬間一掃而空~
但你知道嗎?甜味食物這誘人的背後,卻暗藏傷肝隱患——

飯桌上“3甜”特傷肝,常吃肝越垮!
夏天天氣熱,很多人胃口不好,這時候,酸酸甜甜、外酥裡嫩的糖醋排骨、糖醋里脊等食物,就成為了很多人的心頭好。

但事實上,糖醋類食物是一道“高糖、高油、高鹽”的三高菜,常吃不僅會增加脂肪肝、三高等風險,還可能激活癌細胞。
一般來說,一份糖醋排骨的含糖量高達50~75克。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糖的攝入量應控制在50克內,最好不超過25克。
如此可見,光是吃一盤糖醋排骨,糖的攝入量就明顯超標了。而高糖飲食,又會加快肝臟細胞儲存脂肪的速度,增加脂肪肝風險。
再者,糖醋類食物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將肉片裹上澱粉、蛋液,再經過寬油油炸至酥脆,這含油量可想而知。
若是常吃高溫反覆油炸的食物,又容易增加肝腎代謝負擔、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導致肥胖、脂肪肝等問題,還可能生成苯並芘、雜環胺等致癌物。
最後,人們常說“要想甜,先放鹽”。糖醋類食物要想做到酸甜適口,糖和鹽是必不可少的。
前文已說過,一份糖醋菜的含糖量遠遠超過人體日常所需,同理,其中的鹽濃度也比你想象的要高很多。
總的來說,糖醋本身並不是一種健康的烹調手法,偶爾可以吃一兩頓解解饞,但不能經常吃。
一到夏天,想要減肥的人就多起來了。有人熱衷於運動減肥,也有人選擇節食減肥,比如選擇“水果代餐”。
“水果代餐”看起來低脂又健康,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傷肝不淺。
果糖比葡萄糖甜,吸收後會直接進入肝臟,若攝入過量又不及時消耗掉,容易使脂肪在肝臟沉積,最終發展為脂肪肝和其他代謝疾病。
一旦患上脂肪肝,即便是輕度,如果不加以控制,讓肝臟持續受到損害,輕度會慢慢變為中度、重度。
因此,若是天天拿水果代餐,果糖的攝入量很容易過多,其後果可想而知。
除了果糖攝入過多,水果代餐中的一小部分水果,還存在脂肪含量高的問題,如牛油果、榴蓮、椰子等。
這類水果要是經常吃或吃多了,肝臟也是會慢慢變肥的。
當然,肝臟脂肪超標,本身並不直接導致肝癌。但肝臟一旦發生炎症,隨著炎症對肝細胞的破壞,肝細胞出現纖維化,久而久之會發展為肝硬化、肝癌。
很多人認為,喝一杯鮮榨果汁能吃進去更多的水果,性價比更高。
不可否認,鮮榨果汁的確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和維生素,顏色漂亮,口感也非常不錯。
鮮榨果汁通常會去掉果渣,以獲得更佳的口感。而被去除掉果渣的鮮榨果汁,其本質就是濃縮糖水。
以蘋果汁為例,一隻250克的蘋果,其中果糖、葡萄糖、蔗糖的總量加起來有35克,大約可以榨出150毫升的果汁。
如上文所言,過食果糖會影響脂肪代謝,同時增加肝臟的負擔,從而導致脂肪肝。
所以,若為了肝臟好,最好還是少喝鮮榨果汁,直接吃水果對健康更有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每人每天吃200~350克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3酸”最養肝,換著吃肝好人不老!
而且,山楂入胃後,本身可以促進胃酸分泌,同時它所含的有機酸及酶類,能促進脂肪類肉食消化,有利於膽固醇的轉化。
對於有脂肪肝的人來說,山楂還可起到一定的消食去脂作用,是名副其實的“養肝果”。
但山楂不宜食用過多,否則易刺激胃酸分泌,從而損傷胃粘膜,尤其是胃酸過多、胃炎、胃潰瘍、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以及脾胃虛弱者。
木瓜有“水果之王”、“萬壽瓜”等美譽,還是個不折不扣的“護肝小能手”。
據《本草綱目》記載,“木瓜平肝和胃”,證實了木瓜對肝臟的養護作用。
現代醫學則認為,木瓜含有的另一種叫齊墩果酸的物質,有護肝降脂、抗炎抑菌的作用,也可以幫助調養肝臟。
但要注意的是,木瓜煮熟後,其所含的大量維生素和酶會被破壞,所以木瓜最好還是生吃,如做成水果沙拉、榨木瓜汁、涼拌青木瓜等。
中醫認為,葡萄入脾、肺、腎三經,常吃可以起到益氣養血、補腎宜肝的作用。
這是因為,葡萄屬於酸味的水果,酸能補肝陰,制約肝陽以助降火。
在燥熱難耐的夏天,吃多點葡萄,既能解內熱,又能補肝陰。
現代醫學也證實,葡萄含大量維生素C,適量食用可增強肝臟的代謝能力。
最重要的是,葡萄含有的一些天然活性物質,如聚合苯酚,對保護肝臟相當有效。
以上配圖均來源於壹圖網。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轉載須得授權,侵權必究

下面這種圖中
你能看出多少個字?
編輯:李所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