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條辨》評註——醫書亦有經子史集論

點擊箭頭處“人衛中醫”,關注我們哦!!

作者簡介

張思超,醫學博士、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名中醫藥專家,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中醫健康管理學”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文化科普巡講團專家,高等學校中醫學類專業核心課程《溫病學》課程聯盟副理事長,中華中醫藥學會感染病分會副主任委員,山東中醫藥大學中醫臨床基礎學系主任、溫病教研室主任。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課題9項。出版著作及教材30餘部,發表論文120餘篇。

《溫病條辨》評註
——醫書亦有經子史集論

【原文】

醫書亦有經子史集[1]

儒書有經、子、史、集,醫書亦有經、子、史、集。《靈樞》《素問》《神農本經》《難經》《傷寒論》《金匱玉函經》[2],為醫門之經。而諸家注論、治驗、類案、本草、方書等,則醫之子、史、集也。經細而子、史、集粗,經純而子、史、集雜,理固然也。學者必不可不尊經,不尊經則學無根柢[3],或流於異端。然尊經太過,死於句下,則為賢者過之。《孟子》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不肖者不知有經,仲景先師所謂: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4]疾問病,務在口給[5],相對斯須,便處湯藥。自漢時而已然矣,遑[6]問後世,此道之所以常不明而常不行也。

【註解】

[1]經子史集:古代圖書分類法,又稱為四部。經,經書,指尊崇為典範的著作,主要指儒家經典著作;子,諸子百家著作和類書;史,史書,指記載過去的書;集,詩文詞總集和專集等。

[2]《金匱玉函經》:即《金匱要略》

[3]根柢:柢,dǐ,樹木的根。根柢,指草木的根,喻事物的根基。

[4]省:xǐng,看。

[5]口給:口才敏捷,能說會道。

[6]遑:huáng,何況之意。


【評註】

吳氏出生於書香之家,其父吳守讓(字遜夫)是乾隆時期的秀才,為當地教員,學生甚多。清代朱士彥為吳鞠通寫的傳中曰:“郡庠生,以學教授,裡中弟子從者甚多。”

吳氏受父親影響,自幼攻讀文史詩賦,在其後的著作中,多處可見引經據典之述。吳氏19歲時,父親去世,遂棄舉子業而學醫。25歲遊京師,適逢四庫館開放,遂“傭書以自給”,得《內經》《靈樞》《難經》,乃知其源之所出,《傷寒論》《金匱要略》,知醫學莫先於此,遂致力於經典的學習。

吳氏出身非醫學世家,也未曾拜名師學醫,但能成為自學大家,這與其治學有方、熟讀和應用經典密不可分。

01

讀古書,多讀書

不讀古書,則不能得其要領,不知規矩準繩,難以明道曉理。

吳氏反對只讀《藥性賦》《湯頭歌訣》,便欲行醫的讀書壞習。在其《醫醫病書•不讀古書論》中說:“今人不讀古書,安於小就,得少便足,囿於見聞,愛簡便,畏繁重,喜淺近,懼深奧,大病也。”除了讀醫書《神農本草經》《靈樞》《素問》《難經》《傷寒論》《金匱要略》等經典古書外,諸如《易經》《詩經》《周禮》《禮記》等儒家書籍皆不可不讀。

02

活讀書,精讀書

讀古書不可尊經太過,死於句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也”。同時,讀書需精專。在其《醫醫病書•好博而不務精詳論》曰:“務博而情不專,學人大病。”

吳氏認為,儒家之書,汗牛充棟,而要緊只有經書,經書之中要緊而又要緊者,莫過於《易經》《四書》。醫家之書亦不少,而要緊之書,有《內經》《難經》《金匱要略》《傷寒論》等。《臨證指南醫案》《本草崇原》也為吳氏力推之書。吳氏亦建議閱讀其《溫病條辨》,因為本書能“補古來一切外感之不足者也”。而有些書則“可閱而不可讀”,甚至“直不必讀”。


特別提示:

由於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文章分發機制,不按時間推送,而是按權重隨機推送,為了保證您能看到我們的推送,不錯過每一篇好文章和每一次福利活動,請將我們的公眾號設為星標,讓我們每天與好文章相遇,在文章中與國醫大師攀談!

END

【本文選《〈溫病條辨評註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張思超。人衛中醫編輯整理。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掃描下圖二維碼可查看本書詳情。】

長按上方二維碼

【掃描二維碼】

進入購買

我為您點亮健康,您為我點亮【在看】~~~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