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固的頭痛、潰瘍等病久治不愈,或為虛陽上越,潛陽封髓丹用之效佳

頑固的頭痛、潰瘍等病久治不愈,或為虛陽上越,潛陽封髓丹用之效佳

中醫書友會
第3551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潛陽封髓丹是由潛陽丹和封髓丹二方合成,調和水火,可用於虛火上衝的牙疼、咳喘、滑精等症,大家有什麼運用這個方的經驗,歡迎留言討論。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潛陽封髓丹應用舉隅 

作者/任素玉 王曉紅 周亞麗

潛陽丹是清代名醫鄭欽安的獨創方劑,他臨床注意扶陽,擅用大劑量姜附等辛熱藥,創立了“火神派”。

潛陽封髓丹為溫腎潛陽、納氣歸腎之方,是由潛陽丹和封髓丹二方合成, 前者為鄭氏獨創,後者為《醫宗金鑑》方,鄭欽安十分推崇該方,臨床用於虛陽上浮之證時多與潛陽丹合用,療效卓著。

後世醫家常承繼鄭氏方法,將二方合用,吳佩衡稱為“潛陽封髓丹”,該方用藥獨特,臨床療效妙不可言,對真氣上浮或虛陽上越之證屢試屢效。

一、潛陽封髓丹的適應症

患者凡屬陽虛或虛陽上浮所表現的頭面五官諸疾均可應用:如頭痛、頭暈、牙痛、咽喉腫痛、口腔潰瘍、目赤、口臭、但頭汗出等證均可用該方治療,且一般不再復發。

二、潛陽封髓丹的組成及方解

該方的藥物組成:砂仁15g,附子10g,龜板6g,甘草10g,黃柏10g。

砂仁
附子
甘草
黃柏
方中砂仁辛溫,能宣中宮一切陰邪,又能納氣歸腎;附子辛熱,能補坎中真陽,真陽為君火之種,補真火即壯君火也;龜板得水之精氣而生,有通陰助陽之力;甘草補中,有伏火互根之秘;黃柏味苦入心, 稟天冬寒水之氣而入腎,色黃入脾。

故為調和水火之樞紐, 況且砂仁納五臟之氣而歸腎,甘草調和上下又能伏火;黃柏之苦合甘草之甘,苦甘化陰;砂仁之辛合甘草之甘辛甘能化陽,陰陽合化,交會中宮,則水火既濟。

全方共奏納氣歸腎、引火歸原之效。

三、病案舉例

  • 案1:頭痛
康某,女,41歲,頭痛反覆發作20餘年,近1年內加重,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程度的頭痛,平日裡靠口服各種止痛藥物緩解,從未徹底治癒。

頭痛以巔頂部為重,伴雙目乾澀,口腔潰瘍、心煩、夜寐不安,經前期頭痛加重,甚時噁心欲吐,頭面時汗出,頸項不適,雙膝以下逆冷,脘腹遇冷不適,小便清長,大便正常,口乾喜熱飲,舌淡胖潤有齒痕,脈沉滑

四診所得可謂一派陽虛之象,鄭鋇安雲:“ 因陽虛日久,不能鎮納濁陰,陰氣上騰,有頭痛如裂、如劈、如泰山壓頂……法宜回陽收納為要。”故投“潛陽封髓丹”加味。

藥用如下:

附子15g,炮姜15g,龜板10g,砂仁15g,黃柏10g,炙草15g,吳茱萸15g,黨參15g,熟地15g,當歸15g,川芎25g,赤芍15g,良姜15g,香附10g,肉桂10g,葛根30g,磁石30g,牡蠣30g。


3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3劑藥後自覺身輕神清,諸證明顯好轉,惟覺夜間全身發熱、汗出,餘無其它不適。上方去四物加桂枝15g,白芍15g,山茱萸25g,五靈脂10g,5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姜棗為引。

服完5劑藥後諸證皆除。隨訪半年未復發。


此症頭痛20餘年,其肢冷、小便清長,喜熱飲,舌淡胖潤均為陽虛之象,頭痛乃陰氣上騰引起,以潛陽封髓丹合吳茱萸湯加味,5劑即獲效驗,足證方藥合拍。

  • 案2:口腔潰瘍
張某,男,47歲。口腔潰瘍反覆發作10餘年,用清熱瀉火藥即緩解,但 10年來反覆發作,逐漸加重,由1月1次發展至1月2次,最近口腔潰瘍持續不解近20天,伴咽喉腫痛,口服清熱藥無效,並見口苦口渴不能飲,便秘,腰腿疼痛,小便清長,納可,舌淡赤胖潤上有潰瘍灶,脈沉滑軟

此為久病復加累用寒涼藥致陽虛日深,陰氣上越所致,範中林雲:“口內少實火”。治宜大辛大熱之品以驅陰益陽,別無它途。故投“ 潛陽封髓丹” 加味。

藥用如下: 

仁15g,黃柏10g,附子15g,龜板20g,炙甘草15g,大黃10g,蜂房10g,磁石50g,牡蠣50g。


5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患者服完5劑藥後諸症明顯減輕,近日便溏,餘無不適。舌淡赤潤,脈沉滑,此處便溏應屬陽氣逼體內陰寒下瀉所致,故治療時不予特殊考慮,上方加桔梗10g,竹葉10g,又進5劑而諸症皆愈,隨訪半年未復發。

  • 案3:口腔苔癬
張某,男,58歲。患者自述口腔兩側黏膜苔癬伴漫腫1年,且逐漸加重,曾多方求治於中西醫療效不顯。半年前去北大醫院確診為“口腔黏膜苔癬”。西醫沒有什麼治療方法,轉而求中醫治療,口服大量清熱瀉火藥,口腔黏膜病未見好轉。

現患者口腔兩側黏膜苔癬約2平方釐米大小,口腔兩側黏膜痛如針刺,進食時喜熱飲否則疼痛加重,平素畏寒怕冷,便溏,小便可,納食一般,伴見鼻咽部黏膜有散在潰瘍、舌脹麻不適,舌淡胖潤,苔淡黃,脈弦細數無力。

素體陽虛,畏寒怕冷,久之則陽虛,陰氣上騰而出現假熱之症,故清熱無效,反而加重病情,當以回陽收納為主。

藥物如下: 

砂仁15g,附子15g,甘草10g,龜板10g,黃柏10g,乾薑15g,黨參20g,蒼朮15g,白朮15g,薏苡仁50g,煅龍骨50g,煅牡蠣50g。


10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連進10劑後,鼻咽部黏膜散在點狀潰瘍及舌麻脹不適消失,口腔兩側黏膜刺痛明顯減輕。現覺口腔兩側黏膜如物塞填的感覺,畏寒怕冷及便溏好轉,效不更方。
方藥如下:

炮姜15g,附子15g,砂仁15g,龜板10g,黃柏10g,煅龍骨50g,牡蠣50g,茯苓30g,肉桂10g,蜂房10g,黃芪30g,炙甘草10g,白朮10g。

10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

患者進此方後,自覺咽部兩側無不適感,查口腔兩則黏膜苔癬消失,大便正常,故囑其口服此方10劑,隔日1劑,以徹底根除。


此症在一派陽虛之象中,具有明顯苔癬、鼻咽潰瘍,且清熱無效,當屬陰氣上騰出現之陰水,用本方合以理中湯加味,收效理想,確為良方。

四、結語

“火神派”首領鄭欽安在強調陰陽辨證的同時,尤其強調人體以陽氣為主,“陽氣無傷,百病自然不作。陽氣若傷,群陰即起,陰氣過盛,即能逼出元陽,元陽上奔,即隨人身之臟腑經絡虛處便發。”

上述3個病證均為臨床常見、多發病,發病多年,很難治癒,此類病證世醫均以實熱或陰虛內熱而論治,雖一時見效,極易復發,發展成為難治之頑症。

鄭欽安“ 火神派”的理論即是陰陽為綱,對頭面諸疾的認識有獨到之處,用其理論指導臨床,該三例患者均屬陽虛陰盛,逼元陽上浮的“陰火”症,治療應從根本上入手,其本為陰寒過盛,陽氣衰微,其標為陰火,是一種假象,故治療以治本為主,調理體內陰陽,使陰平陽秘,水火相抱,故此疾愈而不發,臨證時用溫腎潛陽為主,稍事加減用藥,則效如桴鼓,且不再復發。

筆者臨床見到多例頑固性口腔潰瘍和頭痛頑症,用此法治療則見覆杯之效。至此深深歎服鄭欽安獨具慧眼火神心法。

推薦閱讀

用好潛陽丹——重點不在方,而在於思路
中焦、下焦陰火的治療方向是相反的

版權聲明
•文章來源/《遼寧中醫雜誌》2007年丨作者/任素玉 王曉紅 周亞麗丨薦稿/張春雲編輯/千誠校對/孫紅梅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