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超有料,更多健康,更多美妙
01丨端午
端午,是採艾的時節。
不得不說,艾真是一個好東西。
它生命力極強,幾乎遍佈我們國土的大部分地區,年長的一些人幾乎都見過,一點也不陌生。
而且艾草的應用範圍極其廣泛,既可以驅蚊、驅蟲,也可以辟邪、避穢,還可以作為飲食。
我之前就吃過“艾葉炒雞蛋”。
那時候是在湖北隨州,靠近南陽,艾長遍了山野,我們幾個小夥伴看到艾的嫩芽便摘了好多,拿回來炒雞蛋。
艾葉炒雞蛋,有一股獨特清新的味道,挺好吃,而且很利尿,我記得那天小便出奇的多,整個洗手間都有一股艾的味道。
小時候我們用艾用的最多的是驅蚊,夏日的夜晚,一群人圍坐在一起,已經曬乾的艾葉捆在一起,點燃之後冒一股濃煙,大家圍“艾”夜話,好不快活。
偶爾一陣清風拂過,片刻的清涼可以記憶一輩子。
誰料想,多年以後得今天,艾以另外一種方式慢慢滲透進我們的生活。
它磨細了面龐,裹上了白衣,成為了保健祛疾的好方式——艾灸。
02丨艾灸
灸法自古有之,不僅只有艾灸。
灸者,久火也,用一股持續不斷的熱量保溫祛寒。
能作灸的材料有很多,比如桑枝,比如艾草,最終艾草脫穎而出,成為了灸法的主流。
本草千千萬,為什麼我們獨愛“艾”呢?
實在是“艾”太優秀了。
作為本草,艾遍佈於我國的大好河山,非常廣泛,而且非常容易生長,取材方便、價格便宜。
而艾本身被點燃之後,其滲透性極強,還能通經絡。
關於艾滲透性強的特點,想必做過艾灸的朋友都有體會,它的熱量不是簡單的浮於表面,而是能滲透到身體裡面。
比如我在灸膻中穴(前胸位置)的時候,能明顯感受到至陽穴(後背位置)附近有一股熱量在聚集和流動。
除了滲透性之外,艾灸的“氣”還能動,而且有時候就是沿著經絡在走。
比如灸足三里穴(小腿外側的位置)的時候,有時候可以感受到足陽明胃經或者小腿外側的位置會有一股暖流在流動。
而我們人體生病,很多情況下,一個是因為我們的能量不足,即所謂的氣不足。
第二個就是因為我們有瘀滯,因為不通,而致使病理產物聚集,引發各種不舒服的狀態,比如氣滯、血瘀、痰凝等等。
而艾灸,剛好對治。
艾灸的“陽”就像太陽一樣,在燃燒自己的同時,補充著我們人體的“氣和陽”。
而補充的這個所謂的“氣”,還可以疏通我們的經絡。
03丨饋贈
今天是端午,午月又稱“毒月”,在一年中最毒的時候,上天就賜予我們以“艾”,度過這個艱難的時節。
所以夏季做艾灸,實際上是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我們可以藉助夏季本來就“生長擴散”的特性,加一把艾火,拔除一些陳寒舊疾。
另一方面,我們在《天太熱,汗滋溜滋溜地流,虛的不行怎麼辦?》的文章中就說過,夏天虛症反而更多一些,而艾灸可以補虛。
那我們夏天怎麼用艾灸保健呢?
如果有疾病,我們要具體辨證論治,如果沒有什麼疾病,單純想保健,可以灸“中脘、關元、足三里、湧泉”這幾個穴位。
中脘 |
關元 |
足三里 |
湧泉 |
中脘,是胃之募穴,關元是小腸的募穴,艾灸中脘和關元可以補裡虛,並促進腸胃的消化。
而足三里和湧泉都可以引火下行,把浮於人體表面的火引下來。
如果只是保健,艾灸時間不用過長,每個穴位10-15分鐘就可以,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出汗很多,可以準備一杯水,水裡加一點鹽或者糖,艾灸完之後喝。
在艾灸的過程中,強烈建議大家要揉一下腹,就是每次彈灰的時候不要接著艾灸,可以揉一下艾灸的穴位,然後再施灸,效果會更好。
以前聽老人說: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果說天上有個太陽,無私地孕育著生命,那在地就是艾火了,它遍地都是,溫煦且通透,千百年來便一直護佑著中土大地的子民。
感恩造物主,感恩生命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