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吃著甜甜的菠蘿,你是不是會有這樣的疑問:
聽說吃菠蘿會加重體內溼氣?

這一點,《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菠蘿,甘,平,補脾氣,固元氣,制伏亢陽,扶持衰土。
至於人們常說的“溼熱”,其實是中醫對於人體病邪的一種歸納,是一種致病因素。
菠蘿所含水分多,性味甘。過多進食而不能及時排洩出去,容易引起溼熱停滯,進而出現溼疹等溼熱盛的症狀。
溼邪若鬱積過久,會使體內的積熱難以散發,導致“溼”“熱”混雜在一起。
這一番連鎖反應下來,便有人將“溼熱”的鍋甩給菠蘿了。
也就是說,出現溼熱症候,主要不是因為吃了菠蘿,而是吃過量了。
所以,如果你不想加重體內溼氣,最好每天吃個一塊、半塊就行。

從中醫看來,少量食用菠蘿,有清潤、解暑、利尿的功效。
但是菠蘿中含有的“菠蘿蛋白酶”,可能給人帶來麻煩——發生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又稱超敏反應或變態反應,是由已經致敏的機體再次接觸相同變應原(如菠蘿蛋白酶)時所引起的組織損傷和功能紊亂的病理性免疫反應。
通俗地講,就是當有過敏體質的人初次接觸“菠蘿蛋白酶”時,它作為一種變應原,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內,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這種特異的抗體會迅速結合到人體組織中的肥大細胞和血液中的嗜酸細胞表面,使機體處於致敏狀態。
當致敏機體再次接觸“菠蘿蛋白酶”時,“菠蘿蛋白酶”就會立刻與附在上述細胞表面的抗體結合,引起一系列過敏反應的發生。
它多屬於“速髮型”變態反應,反應迅速、強烈,常在再次接觸變應原後幾分鐘、十幾分鍾發作,產生一系列的臨床表現。
日常生活中,除上述菠蘿蛋白酶外,還有魚蝦、蟹、蛋、牛奶等食物及某些藥物(如青黴素)、血清製品、花粉、動物毛皮等等,均易於誘發人體產生胃腸道、皮膚或全身過敏反應。
而菠蘿中含有的“菠蘿蛋白酶”是引起過敏反應的物質,鹽水或開水可破壞菠蘿蛋白酶,清除這種過敏物質。
因此,大家在食用新鮮菠蘿時,記得先用鹽水浸泡或加熱煮熟,以避免發生過敏。而過敏體質的人,最好避免吃菠蘿。
覺得菠蘿和鳳梨是同一種水果的人,怕不是“臉盲”吧~
-
葉子:菠蘿的葉子邊緣呈齒狀;而鳳梨的葉子邊緣,看起來是平滑的。
-
果肉:菠蘿的果肉上長滿了“黑眼”,吃之前除了要削皮,還要把“黑點點”一個個從果肉裡面給挖出來;而鳳梨則沒這麼麻煩,削掉皮就可以開吃了。
-
味道:成熟的菠蘿,顏色金黃金黃的,有一股濃郁的香味;而鳳梨即使成熟了,外表也還是會帶一點青綠色,且沒有菠蘿聞起來那麼香。

不過,菠蘿和鳳梨如此相像,不是因為什麼特別的緣分,而是因為它們最初是同一種東西。
菠蘿屬於鳳梨科,並非中國“土著”,16世紀才從巴西傳入中國。
據說,大陸人初初看到它,覺得形似菠蘿蜜,就叫它菠蘿;臺灣人覺得它果實上的綠葉看起來有點像鳳尾,就為它取名為鳳梨。
如今,菠蘿與鳳梨在果肉、味道上的差異,是勤勞的臺灣農民不斷琢磨、改進的結果。
-《中國家庭醫生》雜誌社新媒體中心原創出品 –
右下角,您點一個
和“在看”
願你天天睡得香、身體棒!
編輯:西早

點個贊點個在看,一起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