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是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龍小霸王。”“步步高點讀機,哪裡不會點哪裡。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
80後、90後的童年記憶裡,大多有一款風靡全國的學習機。20世紀90年代初,一臺小霸王就要400多元,在孩子眼裡算是“奢侈品”。不過大家都心知肚明,有多少人的電子遊戲啟蒙就是在學習機上完成的。
一轉眼30年過去,當初在學習機上打遊戲的這代人當了父母,又心甘情願地跳進了學習機的“坑”。在小紅書上,“學習機”話題已經有近120萬篇筆記,機器測評的帖子裡擠滿了選擇困難症的家長。
2023年了,曾經被認為“智商稅”的學習機沒被淘汰,反而越來越火了。
花上萬元買學習機
最大作用是給媽媽“解套”
80後李丹做服裝電商生意,多數時間在家辦公,同時是一名資深的“陪讀媽媽”。從孩子上小學起,家裡就沒有一個風平浪靜的夜晚,“他成績不好,在書桌前磨磨蹭蹭,一道題算三遍有三個答案,我看著就來氣,教到最後他哭我也哭。”
李丹家的第一臺學習機購於2019年。孩子上三年級,作業本里開始出現一些她沒見過的技巧題,她得先在網上搜搜答案才敢教。往往一道數學題解了半天,孩子茫然地來一句:“老師好像不是這麼說的……”
當時最火的學習機還是步步高,一臺要2000多元。想到能幫忙輔導作業,李丹狠狠心買了。和她預想中差不多,學習機裡多半資源是閒置的,孩子基本沒時間看網課,只是偶爾在上面搜題。
去年開始,李丹發現家長圈裡開始討論科大訊飛、百度等互聯網公司推出的智能學習機。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這類學習機多了互動性功能,比如批改作業、AI聽寫,替家長省了不少力氣,但價格幾乎翻倍。新款基本在四五千元,最貴的賣到8000多元。
一臺學習機賣出平板電腦的價格,家長為什麼願意買單?網友“鳳梨”說,主要是因為學習機裡沒有娛樂應用。這個暑假,她給孩子買了兩臺學習機,花了近1萬元,一臺用來上網課,另一臺是專門為刷題買的智能練習本,家長還可以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從手機直接傳到上面。“和孩子說好了,我把裝備配齊,暑假她就在學習機上自學。我不用每天盯著她,總算是從對立的親子關係中解套了。”
李丹也有同樣的感受,買了學習機之後,受益最大的其實是她自己。機器能幫著聽寫、改作業,“孩子的成績能不能提高另說,至少我的情緒穩定了很多。”
教培機構轉向研發學習機
一上線就在家長群裡搶斷貨
2022年被稱為智能教育硬件元年,在疫情和“雙減”政策的大環境下,學生在家學習的需求增多,各路人馬都在向學習機市場進軍。
步步高、讀書郎、優學派等老牌選手持續發力,具有技術背景的希沃、小度、京東方等科技品牌已經開始搶佔賽道。當然,更受家長歡迎的,是新東方、學而思、猿輔導等在線教育品牌發佈的學習機,整合了自身教學經驗與硬件設備。
今年2月,學而思推出首款自研學習機,定價4599元。最大亮點是匯聚過往20年的線下課程內容,95%由原先學而思S級尖子班的名師錄製講解。上線當天凌晨,無數個小學家長群都在緊張地蹲守、拼手速。首發當日,學習機就賣斷貨,學而思直播間的銷量超過6000臺。
秦女士的女兒9月即將上一年級,用學而思學習機做“幼小銜接”。秦女士說,這個階段先讓孩子每天跟著視頻上15分鐘表達課和15分鐘思維課,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她最看重的還是學而思在小學階段的課程資源。“很多小學生要做學而思的拓展訓練,比如‘小藍盒’‘天天練’這些數學教輔書,到時可以直接在學習機上看配套視頻。”
618抖音電商榜單顯示,學而思、小度、小猿、科大訊飛位居學習機熱賣榜單前四。截至6月18日24:00,學而思學習機銷量達5.5萬臺,累計交易額2.5億元。
能批改作文、整理錯題、分析薄弱點
用AI學習機能提高成績嗎?
在學習機的熱銷背後,各品牌的智能學習機都在朝著融合AI大模型的方向進化,開發了英文對話、作文批改、試卷分析等個性化功能。不過,家長們最關心的還是,AI學習機對孩子的成績有幫助嗎?
據杭州某小學的五年級語文老師花花了解,班裡半數學生家裡有智能學習機,但使用頻率和效果完全因人而異。“單純從語文這門學科來看,學習機主要起鞏固基礎的作用,比如幫孩子聽寫、背課文,檢查字詞。”
花花試過學習機的AI批改作文功能之後,感覺機器打分和自己的評判有較大差別。“對於這個階段的學生,語文仍是一門美育型學科。我個人鼓勵學生在寫作時多一些對生活的觀察和感受,AI更多是在錯別字、語病上捉蟲,在語言邏輯上比較嚴謹。”
不過,對於數學、科學這類重視邏輯的學科而言,“AI精準學”的模式是被老師認可的。有著20多年教學經驗的初中科學老師蔡老師說,錯題整理是他一直和學生強調的學習方法,如果AI技術成熟,這個功能就等於是專門針對薄弱知識點的專項練習,比題海戰術更高效。
但同時,蔡老師強調學習真正的關鍵因素還是在人,“學習機只是輔助工具,每個人都必須掌握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取得好成績。”
蔡老師表示,到了高年級,尤其是高中階段,校內的課程內容已經足夠豐富,學生的課業壓力增加,使用學習機的時間會大大減少,因此更鼓勵學生把握好在校的學習時間,不要依賴工具。
橙柿互動·都市快報記者 儲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