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歐洲生活工作的多年中,在當地的超市從來沒有看到有味精賣,當地人烹調會使用較多的天然香料,如黑胡椒,迷迭香,七層塔,丁香、肉桂、豆蔻等,另外加上天然海鹽,橄欖油,他們也能做出帶自然香味的食品。
每次回中國探親,因為是素食者,一般都是讓親友做飯在家吃,我發現家家戶戶都缺不了味精。
後來回國做農業,我才發現國內味精佔據廚房的根本原因: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多數家庭與餐廳都是用色拉油,色拉油幾乎和水一樣無色無味,我們又不象歐洲那樣使用各種天然香料,做出的菜實在索然寡味,結果導致了味精大行其道。你如果去飯館,如果讓廚師不要放味精雞精,他們馬上瞪目結舌不知道怎麼做菜,或是覺得你腦子有問題,尤其是小地方,人們對味精達到迷戀的程度。
真正的傳統壓榨植物油,如南方的傳統菜籽油(不是現在超市裡賣的菜籽油,即使標註壓榨的,味道也不行),氣撲鼻味道鮮美,用來燒菜根本就不需要添加味精之類的東西。正如我們這位多年的老客戶的評價:
家裡有好油,做出的飯菜自然就香了,吃的人也都有胃口了。我有時想,再好的廚藝,如果沒有好油也是枉然啊。
習慣吃傳統無添加的物理壓榨菜籽油之後,再換回吃工業化方式生產的油幾乎就不可能了。
這幾年旱冬,對油菜的生長很有利,和味農耕的傳統油菜收成都比較好。
圖為和味農耕種植的部分過冬油菜
廣告:2023年新收割的純物理壓榨無任何添加調和的新菜籽油已經沉澱好,大家可以微店掃碼下單:
傳統老品種的油菜籽經過炒熟再物理壓榨,奇香無比,很多朋友初次一聞,都誤以為是香油(即芝麻油)。
現在新品種的油菜產量高,但榨出的油沒有我們這個傳統品種的菜籽油香。估計改造過程中,生物學家去掉了他們認為“不好的”的生物性狀。
現在的食用油標準也是很奇怪的。好幾年前,有一位廣東做食用油出口的朋友訂購我們的菜籽油時和我聊起:他們做食用油出品,出口日本的菜籽油必須物理壓榨,不允許添加任何成份,也不允許減少任何成份(精煉或是通過化學藥劑來中和)。而廠家供應國內的菜籽油,必須要添加指定的化學成份才能合格,和鹽一樣,都得添加過之後才算“合格”。
菜籽油收到放陰涼處,家裡有罈子的話,可以全部倒罈子裡密封保存,放陶壇裡,菜籽油放兩年都新鮮如初。
另外,請注意菜籽油的烹調方式:
鍋先燒熱燒燙,鍋,鏟,勺上殘留的水一定要燒乾。然後再倒菜籽油,繼續燒,將油燒開為止。這時才把切好的菜倒入翻炒。請特別注意安全,避免熱鍋濺到臉上或手上。
如果菜籽油不燒開就放菜,燒出來的菜的油味會很大。
一次性批量燒油技巧:為了避免每次臨時燒油,你可以一次就燒一二升或更多菜籽油,先大火後小火,燒開後,等其冷卻再裝到陶器裡放灶臺上備用。
bay,三七養生論壇自然村版主。祖居浙西,旅歐多年。和味農耕創始人,自然農業資深實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