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病在肝,愈在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禁當風。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接前文)所以到臨床就非常複雜,就很多患者說,彭博士,那我到底應該吃什麼,我建議您還是去當地找名醫給您調理,不是說彭博士不想講,要想講的話,那太簡單了,肝鬱吃柴胡疏散就行了,你還去醫院幹什麼,你查方子自己吃,但你吃管用嗎?(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你這個不僅是肝鬱,你還有脾虛,只吃柴胡疏肝散肯定好不了,你還得健脾,脾胃裡邊是不是還有點寒,一吃涼東西拉肚子胃疼,你再加點乾薑,你上焦還有火,還牙疼,眼睛疼,耳朵疼,還有時候還頭暈,你是不是再加點白菊花,天麻或者是黃芩之類的,你小便再黃了,舌尖再疼了,然後身體還容易起疹子,你這時候是不是得清三焦的火,你得用點竹葉、梔子,這一講起來就很複雜。
但是每個人不一樣,有的人非常簡單,有的人非常複雜,有的人是中年人,有的是人是青年人,有的人是老年人,老中青這三代用的方就不一樣,相對來講,青年人就簡單,中年人就相對複雜一些,到老年人身體氣虛,血虛比較多一些,所以都得兼顧到,這就是臨床醫生的思路,雖然說《中藥學》《內科學》《方劑學》,本草都講得很清楚,書本上的知識都講的非常清楚,非常典型,但是你一到臨床開始,到臨床的話就是抓瞎的,為什麼呢,你就會發現這些患者都不按照課本得病。
你很鬱悶,這個人是溼,同時還有寒,你說這人是寒,寒的同時還有點熱,又有寒又有熱,這立刻就懵了,不知道方子怎麼開了,幸虧仲景先是給我們立上法了,有寒熱錯雜,你就清熱,然後溫陽,兩不耽誤,你要是遇上虛實夾雜的,你補虛和瀉實兩不耽誤,都可以用,以前有一個老中醫,用熟地黃再加上麻黃,六味地黃湯再加上麻黃湯這麼來治病,一開始我們到臨床非常不理解,麻黃湯是太陽傷寒,是表證,六味地黃是《金匱要略》裡邊拆出來的一個方子,是補腎的,他倆怎麼能合一塊,老中醫就說這實際上就是本虛標實兩種情況同時都有,你該補虛補虛,該瀉實瀉實,該開太陽開太陽,該合少陰合少陰,這並不矛盾。
所以中醫學是一門實踐性特別強的醫學,需要你在臨床上進行磨練,需要臨床上進行實踐,不斷的去實踐,然後你才能對這些理論有深刻的見解,就像咱們講《黃帝內經》之前講了好多理論,有很聽眾朋友們都希望我多講講臨床,為什麼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臨床比較的接地氣,比較的跟我們的生活相近,所以我之後就接受大家的意見,跟臨床的結合的比較多,正好講到肝病的時候,我們也多講講,現在肝鬱的人,焦慮的人特別多,所以咱們在臨床遇到的一些常見現象,我就跟大家分享,我所遇到的患者的情況,以及我用藥的思路,提供給中醫同道們去參考。
咱們作為中醫愛好者的聽眾朋友們和讀者們,也作為一個參考,您千萬別說我聽了彭博士的課會開方了,其實還有很多您都沒聽,所以你可千萬不要那麼大膽的,大膽的就給自己開方子,給別人開方子,你還差的挺遠,我建議您要是想從事中醫學的話,一定要就是把國家的醫師資格證給考下來,(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國家醫師資格證考下來之後,您就具備行醫的基本資質,再找一個名醫給您帶一帶,就是這些臨床上非常有經驗的,老中醫或者是專家帶一帶。這樣在臨床上建立認識了之後,就慢慢的入門了,這就是學醫的這樣過程。我們今天講的《黃帝內經》,重點是講的肝病的發展規律還有它的治則,以及我剛才講的我的臨床的一些體會。
今天的課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學了彭鑫博士今天講的課程之後,相信您對《黃帝內經》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最後做一個答題互動,測一下您的學習成果。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