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百歲老人佔全省1/4多,年齡越高男的越活不過女的。
這份“江蘇省百歲老人調查報告”對全省百歲以上老人的個人背景和基本狀況、生活方式、家庭結構等方面的系統問卷調查和分析,揭示出江蘇省百歲老人的生存狀態,這在江蘇省還是首次。
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到2010年底,江蘇百歲以上的老人共有2153人,居全國前列。
江蘇這次調查了2095位百歲老人,從地域分佈看,南通有百歲老人527人,佔到全省百歲老人總數的1/4多。
從年齡和屬相上說,在這2095位百歲老人中,年齡最大的111歲,其中105歲及以上的佔百歲老人總數的9.5%。
他們當中,屬狗的最多,屬雞的次之,其次是猴、羊、馬等。
記者瞭解到,這份調查是在2010年進行的,從出生年代與屬相的對應關係看,倒推100年後正好是1910年屬狗的出生,年齡最小,按常理百歲老人也應該最多。
民間生孩子講究大屬相,比如龍、虎、馬、豬、蛇等,但從調查來看,至少出生年份屬相對長壽沒多大影響。
從性別來看,在2095位百歲老人中,男壽星只有424位,只佔女壽星的約1/4。
這與男女的正常壽命趨勢一致,但也進一步體現出,隨著年齡的增長,男性的死亡率越來越高於女性,到百歲以上的年齡段,更為明顯。
從調查看,110歲以上的9位壽星全是女的;男壽星最高年齡是109歲,而109歲的女壽星則有12位。
“想得開”很重要, 人的壽命受經濟、醫療、社會和自然環境等基本因素的影響,但也與個人的性格、飲食、活動、遺傳、家庭等關係很大。
調查顯示,江蘇百歲老人的經濟和身體狀況不如一般人,但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快樂感都比一般人高。
當問及“不論遇到什麼事情都能想得開”這一項時,約2/3的百歲壽星給出了十分肯定的回答,僅5.8%的老人回答想不開。
此外,大多數百歲老人特別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說了算”,但並不固執,善於聽取家人的意見,表明他們的人生態度十分寬容。
此外,生命在於運動和生命在於少運動,是不同的養生體驗。
調查來看,江蘇的百歲老人,絕大多數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經常進行鍛鍊,這與當下退休人員熱火朝天的晨練或晚練似乎背道而馳。
平時人們會發現,哪家出一個百歲壽星,哪一家的人也大多長壽,這次調查就證明了這一點。
百歲老人的母親壽齡大於80歲的佔65%以上,父親壽齡大於80歲的佔70%以上;
外公外婆壽齡90以上的佔16.1%,爺爺奶奶壽齡大於90歲的佔13.8%,都高於正常人群,說明長壽與上輩的壽齡有一定的關係。
而且還發現,百歲壽星血緣關係以外的家庭成員,甚至領養的子女,壽齡也比較高。
除了家庭文化、生活習慣、相處氛圍外,還有什麼其他因素,仍是一個謎。
從調查來看,百歲老人是獨生子女的佔2.7%,有兄弟姐妹兩到五個的接近80%。
“這組數據要與他們那一代人的兄弟姐妹數分佈對比才有意義。”
在溫飽社會,兄弟姐妹多很難有好的生活保障,獨生子女雖然生活保障相對更好一點,但家庭的成長環境沒有競爭性,兄弟姐妹多的成長環境也更復雜。
不過,總體來看,在百歲壽星中,即使排除獨生子女,家中老大也是最長壽的,其次是家中老二,再次是家中老三。
飲食揭秘
在百歲老人的所有長壽“密碼”中,飲食是最受關注的一項內容。
考察江蘇百歲老人的食譜,他們“吃出來的長壽”還是有跡可循的。
飲食直接關係到健康,現代養生觀念認為,應該拒絕菸酒;多吃素少吃葷菜和醃製食物,因為醃菜更容易致癌。
同時鼓勵平時多喝茶,認為喝茶比喝白開水對保健養生的益處更大。
江蘇的百歲老人主食是雜糧、米和麵粉,近8成的百歲老人每天主食能吃4—7兩。
至於水果,天天吃的百歲老人還不到1/4,有時吃的佔近一半,還有近1/4則很少吃,這表明水果對長壽的影響並不大。
關於蔬菜,每天吃兩三種的百歲老人佔85%,但多數老人常吃肉、魚、蛋和醃菜,90%以上經常吃豆製品。
調查來看,7成多的百歲老人喜歡喝水,他們大多有早晨起來喝水的習慣。
而且近九成老人常喝的是白開水,只有約1/8的老人平時喝茶。
調查表明,江蘇百歲老人的飲食每天大多一干二稀,而且對喝粥很偏愛。
“並不只喝白粥、雜糧粥、菜粥、八寶粥,還換著法子喝粥。”
像泰州海陵區的百歲壽星王筆城,吃的粥就很複雜,除了剁碎青菜,還加入了排骨湯、魚湯、雞湯一起煮著吃。
更值得一提的是,百歲老人除了愛喝粥,還對熬到一定功夫的粥油大感興趣。
認為粥油是米湯的精華,營養豐富,這也符合中醫的看法。
認為粥油具有補中益氣、健脾和胃的作用,滋補元氣能力之強,絲毫不亞於參湯。
江蘇的百歲老人對食材基本上就地取材,從調查來看,吃江海河三鮮的不在少數。
無論洪澤縣老子山鎮的百歲壽星林金華,還是南京江寧的百歲壽星林啟友,都特別愛吃魚蝦,還經常加上白菜、豆腐一起吃,已吃了大半輩子。
人們常說“吃菜吃鮮”,無論江海河三鮮還是蔬菜,從百歲老人們的習慣上不難看出,這樣有道理。
泰州海陵、如皋、太倉等地的壽星們都喜歡吃自家地裡種的菜。
肉要當天宰的,菜要當天採的,魚要現場剖的,瓜果要當天摘的,豆腐、茶幹要當天做的。
壽星們的這些飲食習慣,無意中暗合了食材營養保存的規律,越新鮮營養越豐富。看來,“隔夜菜”最好不吃。

調查人員發現,雖然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但百歲老人們依然保持著清淡飲食。
主食都以玉米、土豆、山芋、芋頭、大豆、花生等粗雜糧為主,細糧是自己加工的麵粉和大米。
而江蘇的百歲壽星們牙口也很好,特別喜歡吃涼拌菜,蘿蔔纓、大蒜、黃瓜、蘆筍、韭菜黃等蔬菜。常常被他們涼拌著吃。
這樣恰好保留了蔬菜的新鮮和營養,尤其是各種各樣的酶。
生吃時保留了酶的活性,能更好地促進身體吸收,同時驅除體內的有毒物質。
“魚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這句民間養生俗語在江蘇的百歲壽星身上,有著極為明顯的展現。
調查表明,越到老年,壽星們吃的白菜越多,而白菜對老年人養胃、利腸、降脂、防癌有著獨特的作用,恰恰是老年人需要的。
現在很多年輕人不愛吃蔥薑蒜和蘿蔔,但這些壽星們幾乎每天都離不開。
喝薑茶、含薑片、用姜水洗腳還是長壽之鄉如皋的一條養生經驗。
“蔥薑蒜這些調味品,除了提味,更有消毒、殺菌、鎮痛、健胃、降血壓等諸多功效。”
相信這份百歲老人的調查報告已經刷新了anz2的三觀!
從此以後,咱們姜蒜豆腐雜糧吃起來!
人生那麼不易!活得越久越精彩!
把這些長壽秘訣也發給你身邊的朋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