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石斛就為許多文人墨客所歌頌,而它的身上,也蘊含著許許多多的的傳奇故事:大詩人韓愈的“救命稻草”、女皇帝武則天的駐顏訣竅。真真假假,無從考證,但可以肯定它是歷代很多名醫的心頭好。
在浙江盛產的其中一種石斛-鐵皮石斛,據說是滋陰首選,那它到底有什麼功效?在防陽抗陽的當下,它又能否為我們的免疫力保駕護航?
01
石斛補而不膩
廣受中醫名家青睞
石斛作為一味滋陰的中藥材,深受各大名醫的喜愛: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寫道“石斛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輕身延年”;金元名醫朱丹溪在眾多滋陰藥材中首推的便是石斛。
中醫名家朱丹溪為婺州義烏(今浙江義烏市)赤岸人,當時中醫盛行“補陽”,但朱丹溪在行醫過程中注意到許多病人呈“陰虛有熱”之證並因此成為了一名滋陰派。
滋陰的藥物一般都比較“膩”,十分容易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體質虛的患者吃了之後會出現“虛不受補”的現象。
對於脾胃的運化功能正常的人來說,滋陰後藥物的有效成分會轉化為“陰液”滋養全身,而當脾胃運化不了時,它便會變成“痰溼”加重病情。
所以,為了達到滋陰且不加重脾胃負擔的目的,朱丹溪等醫學名家選擇了石斛這一味清補的藥材。
孫醫師介紹其曾經有一位肺癌術後的女性患者,為補身體每日進食一隻甲魚,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舌苔變得十分厚膩,連排便、睡眠都出現了問題,這位患者其實就是滋補過膩、脾胃運化功能弱,最終虛不受補。
汪部長提及其公公在70多歲時被診斷有老年痴呆的前兆,此後家人一直給其服用鐵皮石斛,沒想到,公公在80多歲時寫下了一篇關於雅湖的故事並且上了《金華晚報》。
還有一個案例發生在汪部長同事的母親身上,因這位母親患有牛皮癬,汪部長的同事一直給母親服用鐵皮石斛,在兩三年後,牛皮癬竟神奇般的消失了。
02
現代人“陽常有餘”
宜用石斛滋陰清熱
疾病的產生往往與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夏季人們比較貪涼,長時間待在空調房內、喜冷飲,由此導致寒溼體質。
孫醫師表示,去年年前門診有許多新冠感染的患者,寒溼體質十分明顯,問診時發現其夏天久居空調室內、多吃涼食冷飲,後表現為頭腦、肩頸等不適。
除了貪涼,熬夜對人體的傷害也十分嚴重,許多身體虧空到幾乎無法逆轉地步的患者,基本都是有著長期的熬夜史,補覺也無法起到彌補的作用。
中醫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當人的身體虧空嚴重,外界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有可能致使其生病,此外,長期身體虧空還會導致人體逐漸患上一些慢性疾病。
有些患者在新冠感染後患上了糖尿病,孫醫師表示,這類患者本就“陰虛有熱”,陰精虧損,因此誘發了“消渴”的症狀。
在現代人不良的生活習慣之下,人體往往會出現“陽常有餘而陰常不足”的表現。
“陽常有餘”是指由陰虧所導致的體內陽氣相對有餘,這部分多餘的陽氣會變成“虛火”,而石斛剛好能起到滋陰、清熱的作用,十分適合現代人調理身體之用。
分享
點收藏
點點贊
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