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便是在告誡我們“陽氣”對機體的重要性!但隨著現代人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們的很多生活習慣可能一直在耗損著自身陽氣,導致疾病纏身。
1. 氣海穴
氣海穴,只看名字就知道了,它是氣的海洋,氣海穴又稱丹田,位於人體的下腹部,直線連結肚臍與恥骨上方,從肚臍向下一寸半的地方。
氣海穴可以培補元氣、益腎固精。常按摩氣海穴能夠強壯體質,同時還能有效的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以及抵抗力,減少患病的可能。
《黃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 意思是說: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四肢各處。
我們經常按揉這個穴位能刺激氣血的流通,氣血通暢了,陽氣自然就來了。
勞宮穴在手掌的正中間,按壓的時候,左右手交叉,一手大拇指彎曲,頂揉勞宮穴,每次頂按3分鐘,換另外一隻手,每天做一次。
沒事做的時候,還可以經常拍一下手,也有能刺激勞宮穴。除此按揉拍打之外,在正中午,天地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可以曬一下勞宮穴,能幫助補充陽氣。
足三里穴是“足陽明胃經”的主要穴位之一,古人稱其為“長壽穴”。
足三里穴位於小腿前外側,犢鼻穴下3寸,距脛骨前嵴一橫指(中指)處。
長壽穴古醫書說“凡人年三十以上若不灸三里,令人氣上眼暗,陽氣逐漸衰弱,所以三里下氣也。”
也就是說,30歲以上的人陽氣逐漸衰弱,拍揉足三里穴可補氣壯陽,對於氣短、兩眼昏花等現象也有很好防治作用。
後溪最早見於《黃帝內經·靈樞·本輸篇》,為手太陽小腸經的腧穴,又為八脈交會之一,通於督脈小腸經。督脈主一身陽氣,陽氣旺,則全身旺。
後溪穴位於人體的手掌尺側,微握拳,當小指本節(第5指掌關節)後的遠側掌橫紋頭赤白肉際。
我們經常按揉後溪穴還可以調整長期伏案或在電腦前學習和工作對身體帶來的一切不利的影響,但要堅持!
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調節心律,治療兩肋疼痛;可以探測心血管疾患,預防心血管早期疾病(心肌梗塞、心絞痛)。極泉穴位於腋窩頂點,腋動脈搏動處。
我們經常彈撥極泉穴不僅可以去心臟的鬱火毒素,還可促進氣血流通、寬胸理氣、養護心肺!
承山穴一方面是全身承受壓力多筋、骨、肉的集結之處,另一方面又是人體陽氣盛的經脈的樞紐。所以,我們經常按揉承山穴能振奮太陽膀胱經的陽氣。
血海穴為足太陰脾經穴位。顧名思義,血海和人體的血液有關係,這個穴位其實就是血液匯聚的地方,具體來說,就是脾經之血的聚集之處,正如江河百川,終歸大海。
血海穴位於大腿內側,從膝蓋骨內側的上角,上面約三指寬筋肉的溝,一按就感覺到痛的地方。
經常按摩血海穴可以補血養肝、滋潤皮膚、瘦腿、治療雀斑、月經不調、痛經、貧血、腹痛等。
除此之外,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注意以下兩個方面,更好的養護我們的陽氣。
一、早入睡,補充陽氣——《黃帝內經》說:“陽氣盡則臥”,要保持精力旺盛,首要條件就是生活要有規律。因此,我們應該在晚上11點之前入睡,順應大自然晝夜的陰陽變化,如果繼續熬夜,就會耗損人體的陽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