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脾胃病,這類藥不能少(內含福利日獲獎名單)

小編導讀

氣巡行於周身,對人體的生命活動起著重要的作用,一旦氣機失調,則會變生諸病。調理氣機失調,臨床常用理氣藥,大家所熟悉的陳皮、枳殼、木香、香附等都屬於這類藥。在治療脾胃病時,如何合理應用理氣藥呢?黃穗平教授的經驗如下——

一、常用的理氣藥
01

行氣消脹類

常用者有陳皮、枳實、枳殼、木香,以行脾胃氣滯為主,主治脾胃氣滯所致的脘腹脹滿,甚則脹痛,或兼飲食不思,噁心嘔吐等證。

陳皮既能健脾行氣,又能燥溼化痰,入補益劑中使之補而不滯,滋而不膩。

枳實行氣作用較強,故謂之破氣消積,用於食積、熱結腹痛便秘;溼熱積滯瀉痢,腹脹腹痛,裡急後重,大便膿血。枳殼與枳實同為酸橙、香櫞的果實,但枳殼作用較緩。

木香為行氣調中止痛要藥,有行脾胃氣滯而止痛的作用,除用於脾胃氣滯證外,還常用於大腸氣滯,溼熱痢疾,腹痛裡急後重,脾胃氣虛之食少吐瀉,肝膽失於疏洩之洩瀉證。

02

疏理肝氣類

常用者有香附、川楝子、佛手,以疏理肝氣為主,用於肝鬱氣滯之脅痛、疝痛等證。

香附亦可利三焦,解六鬱,治胸脘痞滿,嘔吐吞酸,飲食不消,脅脹腹痛者;又治寒凝氣滯、停痰宿食所引起的脘腹諸痛證,以理脾胃之氣。

川楝子疏肝理氣,尤善治肝氣鬱結,鬱久化火之證,如肝鬱化火犯胃之脘脅疼痛,舌紅苔黃、脈弦數者,黃教授喜配延胡索同用,兩藥相合,行氣活血止痛力強,善治血瘀氣滯諸痛。

佛手偏理中上焦,治肝胃氣滯之脘脅脹痛及肝氣犯胃,胃氣不降之嘔吐,又有化痰止咳作用,可治咳嗽痰多,胸悶。

03

降逆順氣類

常用者有沉香、柿蒂,用於胃氣上逆之嘔吐、噯氣、呃逆和肺氣上逆之咳喘等。

沉香行氣止痛作用強,又溫中降逆,用於氣滯由寒所致的胸腹疼痛及胃寒呃逆。

柿蒂專於降胃氣止呃逆,寒熱虛實證均可用。

04

破氣散結

如青皮、荔枝核,用於氣結及氣滯血結、氣滯痰結所致的癥瘕積聚。

青皮與陳皮同屬一物。青皮為未成熟之果皮,陳皮為成熟之果皮,青皮疏理肝氣作用較強而稱破氣,兼有消積化滯之功;陳皮調理脾胃之氣,作用較緩兼能燥溼化痰。

荔枝核有疏肝理氣、行氣散結、散寒止痛之功,常用於寒凝氣滯證之寒疝腹痛、睪丸腫痛,亦可治肝氣鬱結、肝胃不和之胃脘久痛。

二、理氣藥的使用要點

脾胃病在臨床上以痞滿及胃脘痛多見,脾胃居於中焦,脾與胃升降相因,為氣機之樞紐,氣機升降為其正常工作的基礎,不論病證之虛實,中焦氣機之升降總會受到影響,而中焦氣機運行失常往往也是疾病發生的基礎,故黃教授在臨證時常使用理氣之法

黃教授認為中焦氣機的恢復是扶正祛除病邪的關鍵所在,焦氣機正常運行則全身氣機升降出入正常,百病不生,故臨床上,重視氣機的運行,臨證時調暢氣機貫穿始終。

若因飲食勞倦、情志內傷致脾胃氣機不暢,升降失調,清氣不升、濁陰不降,則易生痞滿、胃痛、飧洩、嘔吐等。

黃教授在臨證時常用香附散加減,取其行氣而傷陰不甚之特性,可根據氣滯嚴重程度不同在基礎辨證方中酌情加入理氣之品,氣滯不甚可用理氣緩和之藥,如佛手、鬱金;如若氣機阻滯較甚,有排便不暢、大便乾結等症時,可予半夏、厚朴;若氣滯更甚,症見胃脘疼痛,可予金鈴子散行氣止痛;如若氣滯影響血分,出現血瘀症狀,延胡索、川楝子已然不能緩解症狀,可予三七活血化瘀、理氣行滯;理氣藥易傷陰液,可輔以養陰之品,如白芍。

臨床應用理氣類藥物當熟知其注意事項,安全用藥,避免毒副作用產生。理氣類藥物中有毒者包括九里香、川楝子、半夏、地楓皮、兩面針、吳茱萸、苦杏仁,用藥劑量不可過大,或適當選用其炮製之品。涉及配伍禁忌者為瓜蔞皮、半夏反川烏或草烏,鬱金畏丁香。因下氣、破氣、破血作用太強,孕婦慎用或禁用枳實、枳殼、莪術、三稜、片薑黃。

名醫經驗集

 

《名中醫黃穗平脾胃病學術經驗集》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中醫藥治療脾胃病歷史悠久,黃穗平教授通過多年中醫脾胃病臨床實踐積累了豐富的診治經驗,他在傳承全國老中醫藥專家梁乃津、餘紹源、吉良晨等先導們的寶貴經驗、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發揚中醫藥防治脾胃病特色,鍥而不捨堅守中醫臨床近40年,積累了豐富的臨床治療經驗,尤其擅長治療脾胃病,對慢性胃炎及胃癌前病變、胃早癌等疾病治療經驗獨到,在全國頗具學術影響。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