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癌和血型有關!A型、B型、AB型、O型,哪種更容易患癌?

患癌和血型有關!A型、B型、AB型、O型,哪種更容易患癌?

56歲的王先生和52歲的鄭先生是住在同一間病室的病友,兩個人都是確認為結腸癌的患者。 兩人在閒聊中無意中發現他們都是B型血。

於是,在早上查房的時候,王先生問我:“醫生,您看,我和老鄭都是B型血,還都得了結腸癌。您說這得癌症和血型有關係嗎?是不是B型血更容易得癌症呀?”

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先要弄明白什麼是血型。

血型的定義:

我們的血液裡主要含有紅細胞、白細胞、血漿蛋白及血小板這幾種成分。而他們的表面存在的抗原類型,就是我們所指的血型。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說的血型一般是指紅細胞的細胞膜上的特異性抗原類型。這些抗原來源於同一個基因的等位基因,組合構成一個血型系統。目前,被國際輸血協會認定的,除了被我們所瞭解的ABO血型系統和Rh血型系統,還有包括MNS血型系統等共有30種血型系統。而ABO血型系統,則包括A、B、O及AB四種血型。

血型的起源與發展:

血型是一個非常抽象化的東西,就像是時間一樣,讓人看不見捉不到,那它又是怎麼被發現的呢?

其實在16世紀人們才開始嘗試輸血,而且最初還嘗試著將羊血輸給人類。當然這種治療的成功率遠遠低於死亡率。後來,在1900年,奧地利維也納大學的生物學家卡爾·蘭德斯泰納在實驗中發現,把一個人的紅細胞與異體的血清滴在一起,能夠觀察到紅細胞凝集在了一起,呈現出團狀。蘭德斯泰納認為,紅細胞的細胞膜表面上含有抗原物質,而異體的血清中則含有相應的特異性抗體,因此正常人的血清對異體的紅細胞有了凝聚作用。經過多次試驗後,他總結出了“ABO”血型系統。

患癌和血型有關係嗎?

我們都知道,心理學家將人的性格分為A、B、C、D四種,而其中C型性格又被稱為“癌症性格”,這類人群通常會對人際溝通感到過分焦慮不安,又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致使“憋出病來了”,他們的患癌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

那麼,存在“癌症血型”嗎?

有研究發現,A、B、AB型血的人患上皮膚鱗狀細胞癌的風險會比O型的更低一點。但在2011年,《國際癌症雜誌》上刊登過這樣一篇文章,研究的是ABO血型與卵巢癌發病的關係。數據統計卻發現O型血得卵巢癌的風險要低於其他血型的人。

所以說,其實從總體來看,患癌和血型並沒有什麼直接關係,不同血型之間也沒有什麼明顯差異,也自然不存在“癌症血型”。而在2015年BMC醫學雜誌上發表的《ABO血型表型相關的死亡率和癌症》也證實了這一點。

癌症究竟和什麼有關係呢?

癌是腫瘤的一種,它是人體內正常細胞在多種致癌的因素影響下,發生了異常增生或分化,而形成的惡性腫瘤。這些致癌因素包括外界因素和機體內在因素。

外界因素包括物理、化學、生物因素、慢性炎症與刺激和不良的生活習慣。

物理因素:比如說電離輻射和過度紫外線照射都可以引起皮膚癌,吸入過量石棉纖維導致肺癌等等。

化學因素:化學致癌物可以被分為不需要在人體內進行代謝,直接可以誘發癌症的直接致癌物和間接致癌物。而間接致癌物則需要被代謝活化後才致癌。直接致癌物比較少見,如烷化劑,有機農藥可導致造血器官腫瘤和肺癌。而間接致癌物包括多環芳香烴類化合物,其中3,4-苯並芘的致癌作用特別強,這也是二手菸中主要的致癌物質,它和肺癌密不可分。另外,以前食品工業中用到的氨基偶氮染料則易誘發膀胱癌和肝癌。亞硝胺類物質與食管癌、肝癌、胃癌等消化道腫瘤有關。 而潛藏在黴變食品中的黃麴黴菌則易導致肝癌和胃癌。

生物因素:致癌的生物主要是病毒,比如現在很熱門的“HPV九價疫苗”就是用來預防由人乳頭狀瘤病毒導致的宮頸癌。再者就是乙型肝炎病毒與肝癌也有關,有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感染者患肝癌的幾率是普通人的200倍。幽門螺旋桿菌也和胃癌的發生有關。

慢性炎症與刺激:長時間不癒合的潰瘍或者竇道經過長期的局部刺激也容易發生癌變,比如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會轉變成結腸癌;’慢性胃潰瘍、萎縮性胃炎、胃息肉都存在癌變的風險。

不良的生活習慣:熬夜、過度飲酒,食用煙燻、油炸、高脂肪、低纖維、低維生素的食物,都與消化系統的惡性腫瘤有關。吸菸和肺癌的關係更不用說了。

內在因素包括:遺傳因素、內分泌因素、免疫因素、心理因素。

遺傳因素:在臨床研究中發現,有很大部分的乳腺癌、胃癌、結腸癌和鼻咽癌有存在家族史,有明顯的遺傳傾向。

內分泌因素:長期服用雌激素可以導致子宮內膜癌,並且雌激素和催乳素還和乳腺癌的發生存在一定關係。

免疫因素: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也較正常人群更易發生癌症,如艾滋病患者患癌的幾率就高於常人許多。

心理因素:人的情緒、壓力可引起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發生變化,繼而誘發癌症。也就是之前所說的“C型性格”更容易患癌。

普通人群怎麼才能預防癌症呢?

預防癌症講求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又叫病因預防,就是在還未患癌之前,未雨綢繆,儘量減少致癌因素,降低癌症的發病率。

二級預防:又叫診斷預防,目的是患癌後能夠被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從而降低死亡率。

三級預防:又叫康復預防,目的是降低複發率,減輕痛苦,提高生活質量。

而普通人群首先要做好一級預防。要避免接觸汙染環境,養成良好健康的作息和飲食習慣,多吃新鮮瓜果,少吃醃製、油炸食品。忌菸限酒,適量運動,儘量避免各種致癌因素,將癌症扼殺在萌芽之中。其次,我們也要做好癌症篩查,每年定期體檢,如果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則可以適當縮短體檢間隔直接。做到及時發現,及時解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