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新發現:飯量減30%,多活20年!照著“3個原則”,吃得少,營養好,身體更健康~

長壽新發現:飯量減30%,多活20年!照著“3個原則”,吃得少,營養好,身體更健康~

現代人生活條件越來越好,吃的也越來越多樣化,各種美食輪番上陣,許多人管不住嘴,每天超量進食,導致消化系統超負荷運轉,從而引起肥胖、腸胃疾病、大腦供血不足等問題。所以日常飲食上,適當的少吃,很有可能會長壽!

長壽新發現:飯量減30%,多活20年!
美國的專業研究所在對與人類極其相似的恆河猴進行研究後發現:每天飯量減少30%,壽命會更高,外表也會顯得更年輕,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的發病率會明顯下降,身體更健康,死亡率更低。這是為什麼呢?
1
控制體重,減少消耗
如果吃的食物超量,身體其實是會受到影響,感受到不舒服或難受。但是如果每頓保持在七分飽,其實完全可以支撐身體所需要的營養,而且也不會導致脂肪的過多儲存,還能保持體重,不讓自己發胖,減少癌症的發生。

2
抑制慢性炎症
如果每頓不要吃太飽,將飽腹感維持在八成,就可以改變體內炎症的水平,增強免疫系統的免疫能力,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同時還可以清除衰老細胞,延緩人體的衰老。
3
激活大腦神經元
很多人在吃飽後會感覺自己大腦不運轉、犯困,相反如果攝入的食物較少,可以減少大腦中犬尿喹啉酸的含量,從而讓神經元比較活躍,注意力更集中,更有利於學習和工作。
照著“3個原則”,吃得少,營養好,身體更健康~
1
均衡營養,合理搭配
在吃東西時,要注意均衡吸收營養,不要挑食,保證蛋白質、脂肪和碳水的充足攝入,每天的飲食中應該包含主食、蔬果、蛋奶、豆類的食物,可以讓自己的身體得到充分營養,增強體質。
2
早中晚餐都要重視
有些人一日三餐並不在意,尤其是對早餐和晚餐都很輕視,這種做法很不好,會影響到身體健康。

早餐必須要吃好吃飽,才能提供給大腦足夠的葡萄糖,讓精神更加集中。晚餐要減少火鍋、燒烤等的攝入,否則容易引起腸胃疾病。
3
細嚼慢嚥,享受美食
吃飯時也需要注意細嚼慢嚥,切忌狼吞虎嚥,要專心享受美食,切記不要在吃飯的時候一直聊天或玩手機,影響進食。好好吃飯才能讓身體更好的接受到食物的味道和給予的“吃飽”的信號,防止造成腸胃的負擔,有利於消化。
遊老師有話說
人是鐵,飯是鋼,每頓飯我們都應該積極對待,但是不要吃的過飽,否則容易給腸胃帶來很重的負擔,而且導致骨骼需要承受的重量更多,容易發生骨折,另外吃的太多也就表示需要代謝和消化的東西增多,三高和脂肪肝的發病概率也就大大增加。
吃的少不等於不吃主食或基本不吃飯,而是要在保證人體攝入足夠營養的情況下,適量減少,讓人更加長。三餐必須吃,保持在七八分飽就可以,一定不要過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