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預防異常心理

|焦慮反應|

焦慮反應是人們對環境中的一些特定情況的變化進行適應的一種反應,通常它都有種種現實原因,如長時間的等車、等人、等待某種重要疾病的檢查結果、參加高考等待入場等等,一般都會顯得心情煩躁、坐立不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便會煙消雲散,不會反覆出現。

|強迫現象|

有部分人,特別是心胸狹小、辦事過於認真的人,遇事很難放下,有時會徹夜不眠,反覆思考同一件事,甚至是自己已經意識到沒有必要的事。

|易激惹性|

多發生在性情比較急躁的人身上,表現為遇到突發事件往往不冷靜,生氣動怒,甚至是十分衝動而毀物、傷人。但一般能較快地平靜下來,事後感到後悔,並能理智地向他人道歉。

|疑病心理|

有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過分關注,患一點小病就放不下,反覆檢查,小病大治。特別是當其親友、同事因患某種疾病死亡後,更是擔心自己也會患這種病。但一般經檢查排除相關疾病後,都能接受醫生的勸告,消除疑慮。

|嫉妒心理|

嫉妒是對他人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優越而產生的一種消極心理,它急欲排除別人的優越地位、成就或功勞。嫉妒一般經歷有嫉羨、嫉憂、嫉恨三個發展階段。心理學家認為,嫉妒是一種不服、不悅、自慚與怨恨交織在一起的複合情緒。一般而言,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這種心理,只要不向不良方向惡意發展,是沒有危害的。少數情況還可能成為激勵自己奮發自強的動力。

|抑鬱悲觀|

心理健康的人,當家庭或個人出現重大變故時,如天災人禍、離婚、失戀等等,都會處於急性抑鬱悲傷之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過30~60天,痛苦會逐漸淡化消失,一般不會超過6個月。若仍不能釋懷,則視為病態,應及時找心理醫師諮詢治療。

|牽連現象|

任何人都有自我牽連現象,特別是當認為對自己有不利影響時,如當自己走進辦公室,裡面的人停止了談話,這時一般人都會認為是在談論自己;領導不點名批評某種不良現象時,也會首先想到是否在批評自己。這種現象多是一閃而過,經過短時間疑慮之後就會省悟過來。只要不是持續存在,不影響自己工作和學習,就不屬病態。

|恐怖感覺|

夜間一個人呆在很熟悉但是卻很黑暗的地方也會感到害怕,甚至會想到鬼;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會出現恐怖感,有時還會想到會不會向下跳和跳下去以後的情景。只要這種想法很短暫,不再繼續思考,就屬正常現象。

|失眠現象|

正常人也會出現通宵失眠,但一般都有特殊原因,如高考成績不佳、失戀、失竊、離婚等等,不過不會持續太久。若持續一週以上,則應找心理醫生諮詢治療。

|自言自語|

有些人在獨處時常自言自語,甚至邊說邊笑。這種情況一般都有客觀原因,只要能選擇適合的場所,能自行控制,就屬正常現象。

|自戀傾向|

少數人有明顯自戀傾向,自我欣賞,如每天反覆照鏡子,甚至請親朋好友欣賞自己的衣飾、容貌,但能自我控制,適可而止即不屬於病態。

|怪異行為|

有少數人行為怪異,如男孩子留長頭髮、扎辮子、穿花衣,女孩子留短髮、剃光頭、有意識地穿奇裝異服等等,行為明顯脫離當時社會常規,但結合他(她)個人的生活圈子和其他言行,又可以理解,則屬正常現象。

|出現錯覺幻覺|

在光線暗淡的環境或個人感到恐怖緊張時,正常人也會出現錯覺,如成語中的“杯弓蛇影”“草木皆兵”等,就屬於典型例子,但一般會很快得到糾正;正常人在非常期待的心理狀態下,如等待約會或在家等朋友時,常會突然感覺到有呼喚聲或敲門聲,但經過確認才意識到是一種幻覺,這在醫學上稱為心因性幻覺。

|類歇斯底里現象|

多見於女性,如有的婦女與人吵架時,大哭大叫,撕衣毀物,盡情發洩,甚至會威脅要自殺等等,而且人越多鬧得越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