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為五臟之一,其主疏洩,是指肝氣具有疏通暢達全身氣機的作用,若肝氣正常運行,則有利於精血津液的運行、情志的舒暢等,若肝氣不疏,則可能引起諸多病證,較常見的如脅痛、鼓脹等。肝氣不疏,治療要點自然是疏肝,名老中醫李振華總結了以下這些好用的方子。
健脾疏肝湯
組成:白朮9g,茯苓15g,澤瀉12g,鬱金、青皮各9g,川楝子12g,川厚朴9g,砂仁、廣木香各6g,神曲、麥芽各15g,甘草3g。
功效:健脾利溼,疏肝理氣。
主治:脅痛(脾虛肝鬱)。症見胸脘悶脹,乾嘔噁心,食慾不振,食後腹脹,午後較甚,兩脅脹痛,肢體睏倦,自覺行走時肢體沉脹,甚至面部及四肢浮腫,大便溏。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淡,苔白膩,脈弦滑。
方解:本證乃脾失健運,溼阻中焦,阻滯氣機,肝氣不疏所致。方中白朮、茯苓、澤瀉、甘草健脾利溼;川厚朴、砂仁、廣木香調中行氣、醒脾化溼;神曲、麥芽消積化食、和胃消脹;鬱金、青皮、川楝子疏肝理氣、散鬱止痛。
配伍加減:面色萎黃、浮腫,舌苔白膩而厚,脾虛盛者加桂枝、藿香;舌苔黃膩,質偏紅,氣鬱化熱者去川厚朴、砂仁,加龍膽草、梔子、茵陳。
疏肝養陰湯
組成:當歸9g,白芍15g,蒸首烏18g,枸杞15g,五味子9g,柴胡6g,山藥24g,茯苓12g,鬱金9g,川楝子12g,丹皮、梔子各9g,甘草3g。
功效:疏肝養陰,健脾清熱。
主治:脅痛(肝腎陰虛)。症見脅肋疼痛,以右脅為主,平時隱痛,疲勞後疼痛加劇,頭暈目眩,心煩急躁,失眠多夢,口乾咽乾,腰膝無力,甚則五心煩熱。舌苔薄,質紅,脈弦細。
方解:本證乃肝鬱氣滯日久、化熱耗傷肝腎之陰,或素體陰虛腎虧所致。本方由滋水清肝飲演化而來。方中當歸、白芍、蒸首烏、枸杞子、五味子、柴胡疏肝養肝、滋陰養血;鬱金、川楝子疏肝理氣;配丹皮、梔子,散鬱清熱;山藥、茯苓、甘草健脾祛溼而不傷陰。
本方具有滋陰養肝而不助溼傷脾,健脾理氣而不傷陰,肝、脾、腎三髒兼顧,藥物相互為用的特點。
配伍加減:腹脹者加萊菔子;脾臟腫大者去五味子、梔子、枸杞,加鱉甲、延胡索、桃仁;失眠去蒸首烏,加夜交藤;齒衄加生地炭。
疏肝利膽湯
組成:當歸9g,白芍12g,白朮9g,茯苓15g,柴胡、黃芩、香附各9g,鬱金、川楝子各12g,龍膽草9g,茵陳15g,丹皮、莪術各9g,甘草3g。
功效:疏肝理氣,清熱利膽。
主治:脅痛(肝膽氣滯)。症見右脅下隱痛,胃脘脹滿,噯氣則舒,胸悶氣短,反覆發作,口乾口苦,食慾減退,不喜油膩食物,心煩易怒。舌苔薄膩微黃,質邊紅,脈弦。
方解:本證以肝膽氣滯為主,兼有中焦溼熱。方中當歸、白芍、柴胡、香附、鬱金、川楝子疏肝理氣;龍膽草、茵陳、黃芩苦寒燥溼清熱;配白朮、茯苓,以增強脾之健運,使除溼務盡;當歸、白芍配丹皮、莪術行氣活血,消除氣滯而產生的血瘀。氣血通暢、溼祛熱清,則炎症自消。
配伍加減:右肋下持續刺痛、舌質黯紅、脈澀,去龍膽草、黃芩,加延胡索、五靈脂。
疏肝活瘀湯
組成:當歸12g,赤芍15g,白朮9g,茯苓24g,柴胡6g,香附9g,鬱金12g,延胡索9g,丹參24g,莪術、丹皮各9g,鱉甲21g,穿山甲(用替代品)、澤瀉各9g,車前子15g。
功效:疏肝健脾,活血化瘀。
主治:鼓脹(肝脾血瘀)。症見腹水明顯,腹部脹滿,兩脅刺痛,痛處固定不移,腹現青筋,面色蒼黑,口唇紫黯,胸背及上腹部皮膚有出血點,面頸和上肢有蜘蛛痣,肝掌明顯,牙齦及鼻腔不斷出血,小便色黃量少。舌苔薄白,舌質暗紅,脈弦澀。
方解:本證系肝脾失調,肝鬱氣滯日久,氣滯血瘀,脾虛水溼不運,阻滯氣機,使瘀血更甚。在氣滯、血瘀、水溼的病理中,以血瘀為主。本方具有協調肝脾、行氣活血化瘀的作用。方中柴胡、鬱金、香附疏肝理氣、行氣解鬱,使氣行則血行;當歸、赤芍、牡丹皮、丹參、莪術、延胡索活血化瘀、行氣清熱;鱉甲通經活絡,育陰破癥;白朮、茯苓、澤瀉、車前子健脾除溼、甘淡利水。諸藥相互為用,共奏疏肝健脾、行氣化瘀之功。
配伍加減:大便潛血加三七、黑地榆。
解決內科疑難雜症,名老中醫李振華的絕招都在這本書中了——
《李振華論治內科疑難雜症》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內容共分四個部分,第一章醫家傳略,主要介紹李振華教授的生平簡介、醫學成才之路、醫學學術思想等。第二章臨證精粹,總結李老用藥心法、成方心悟及治療脾胃病、外感熱病和內傷雜病的學術思想及學術觀點等。第三章典型醫案,結合一些醫案,詳細介紹了疾病的病因病機及辯證論治,並加以按語,闡述李老辨證施治、用藥規律。第四章跟師手記,介紹傳承人結合跟師所學及其自身在臨床實踐中的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