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協和醫學院麻醉學系主任黃宇光呼籲,將分娩鎮痛單獨納入醫保,讓這項服務惠及更多百姓。
分娩鎮痛可以最大程度減輕產婦產痛,有利於緩解產婦恐懼心理、降低剖宮產率。國家衛生健康委於2018年開始試點分娩鎮痛。截至去年,第一批參與分娩鎮痛試點工作的912家試點醫院已經完成了第三方評估,試點醫院椎管內分娩鎮痛率從2017年的27.52%上升到2020年的53.21%。但全國整體普及率只有30%,這意味著,我國仍有近七成女性承受著分娩疼痛。進一步提升分娩鎮痛率,需要突破一些瓶頸,其中費用問題較為突出。兩三千元左右的自費無痛針,對於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家庭來說不算便宜。將分娩鎮痛納入醫保,老百姓的接受度可能更高。
當前,一些地方將分娩鎮痛與自然分娩或剖宮產打包納入醫保,但這種情況下,醫院難有開展分娩鎮痛醫療服務的積極性。也有一些地方將分娩鎮痛單獨納入醫保。比如,浙江省將分娩鎮痛、早孕期胎兒結構超聲篩查、胎兒系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等診療項目納入生育保險支付範圍;江西省調整分娩鎮痛技術涉及的兩個項目醫保支付類別,將“術後鎮痛”項目納入醫保報銷,提高“麻醉中監測”項目的醫保支付比例;上海市將包括分娩鎮痛在內的48項醫療服務項目,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
當然,將分娩鎮痛單獨納入醫保,個人負擔將大幅減輕,醫院也將更加積極地開展這項服務,這對於醫院的麻醉服務承接能力也是一個考驗。近年來,專科護士制度受到廣泛關注。在加大麻醉醫師培養力度的同時,讓更多麻醉專科護士參與分娩鎮痛工作,或許能形成分層人才梯隊,立足現有條件化解麻醉人才緊缺難題。
儘管普及分娩鎮痛需要在多方面作出努力,但將其單獨納入醫保,具有一門打開多路通的功效。尤其是在當下,儘早做好這一工作,也有利於提升老百姓的生育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