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零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黃帝內經·玉機真藏論》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我們先來看原文∶“弗治,肺即傳而行之肝,病名曰肝痺,一名曰厥,脅痛出食,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腹中熱,煩心,出黃,當此之時,可按、可藥、可浴。”這段話也是講了從肺往裡傳,傳到肝,然後又從肝再往裡傳,傳到脾。之前一節課我們講了風往裡傳,傳到皮膚。再往裡傳,傳到經絡,經絡再往裡傳,傳到肺,也就是第一個髒是肺,肺傳到第二個髒,為什麼傳到肝,肝又傳到脾。脾再往後傳會傳到腎,腎再往後會傳到心。(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大家有沒有發現規律?就是相剋的規律。肺屬金,肝屬木,金克木,所以說肺傳向肝。肝屬木,脾屬土,木克土,所以肝再往裡傳到脾。腎屬水,脾屬土,土克水,所以脾傳之腎。腎是水,火是心,水克火,腎再往裡傳傳到心。總而言之,就是相剋而傳。這個地方是講肺傳到肝,肝又傳到脾,這些一系列的症狀,我先帶大家過一遍,有些細節再跟大家詳細的講解。
弗治的意思就是不治療,不治療之後就已經傳到肺,發生肺痺。肺痺是什麼表現呢?就是咳嗽上氣這種症狀,他不及時治療就往裡傳,傳到肝。傳行於肝,病名叫做肝痺,又叫做肝厥,兩個病名都可以。症狀是什麼呢?叫做脅痛出食。出食是什麼意思?脅痛大家都知道,就是腋下兩肋疼。出食就是吐食,就吃進去的食物咽不下去,就往外吐,有點乾嘔噁心、嘔吐這種情況。這個時候可以用什麼方法治?可以用按若刺的方法,就是按摩、推經導絡或者是針刺這種方法進行治療。如果還不及時進行治療,肝傳至脾,就會再往裡傳,傳行到脾臟。傳行到脾臟就不叫脾痺了,叫脾風。發癉,癉這個字就是內熱的意思,或者叫黃疸的意思。
總而言之,古代的這個癉和疸是通著的,什麼表現呢?就是腹中熱、煩心,出黃。出黃什麼意思?就小便顏色發黃。我們看到這三個字就知道,腹中熱、煩心、小便黃,他的病機就是內熱,這個病有點類似於現在的黃疸。黃疸的這個初期就是小便發黃,而且肚子發熱,還是心煩這種情況。這個時候《黃帝內經》說可以用什麼方法來治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可按、可藥、可浴”,這個時候可以用按摩,推經導絡這種方法,同時也可以用藥物或者是湯液、沐浴這些方法進行治療,這都是治療脾癉,也就是脾風這種病的治療方法,這就是整段話的含義。
我們在這裡就會看到這個有一個詞叫做脾風發癉,也讀作脾風發疸,黃疸的疸,它倆相通。《素問吳注》註解:“癉,熱中之名”。也就是這個病機是熱中,熱邪傷到中焦脾胃。王冰註解:“肝氣應風木,勝脾土,土受風氣,故曰脾風。蓋為風氣通肝而為名也,脾之為病,善發黃癉,故發癉也”。王冰是唐朝人,他用那個癉也是一個病字框,一個單數雙數的單,實際上跟黃疸的疸是通著的,其實就是脾發病的時候也容易有黃疸出現。不僅是肝臟所造成的,按照現在醫學來講,黃疸肯定是肝臟所造成的,不是脾臟。實際上按照中醫學的體系來講,脾這個地方不是指的脾臟,是指的整個消化系統。中醫的脾胃是指的整個消化系統,就好比說腎,不僅是指的泌尿系統,泌尿系統有點類似中醫的膀胱的概念,三焦氣化這樣一個概念。中醫的腎更偏向於生殖、生長發育、內分泌協調這樣一個系統。所以我們在讀古書的時候一定要學會對應過來,不能生搬硬套,這就是整段話的這樣一個含義。
我們再看一看古代醫家對一些詞彙的註解。第一是出食。出食是什麼呢?我們剛才講了就是嘔吐,肝病出來之後叫肝痺,表現就是脅痛出食,脅痛大家理解就是兩側腋下兩肋疼。現在很多人一生氣之後兩肋就疼,有的女性一生氣之後,氣的乳腺也脹疼,月經前後乳腺就脹痛,這都是肝鬱。還有一個就是出食,出食就是食入反吐,吃進去食物很快又吐出來。這種機理王冰註解∶“肝氣通膽,膽善為怒,怒則氣逆。故一名曰厥也。肝厥陰脈,從少腹,屬肝絡膽,上貫膈,布脅肋,循喉嚨之後,上入頏顙,故脅痛而食入腹則出,故曰出食”。王冰說整個肝經所循行的部位叫做上貫膈,布脅肋,上入頏顙,肝經所過的部位,脅一痛的話,飲食就下不去了,然後往上逆,一往上逆就吐食,就容易嘔吐。我們在臨床中也會遇到這樣的患者,吃點東西就下不去,總想往外吐。這時候我們就需要疏肝,同時和胃降逆,用這種方法就能給他調整好。很多人說彭博士,那疏肝用什麼方法?和胃降逆用什麼那就太多了,中藥方劑太多。因為咱講《黃帝內經》不是講《中藥學》和《方劑學》,在這裡就不一一展開了。
再往後看,叫做“當是之時,可按若刺耳”。若就是或的意思,也就是既可以用導引按摩的方法,或者用針刺的方法都可以。“脅痛出食”我們用一些推拿按摩的揉腹保健法,把氣往下順一順,可能他就不吐食了。按一些穴位或針刺一些穴位,比如開四關穴,太沖、合谷,開了之後可能脅痛也能好起來。自己按摩太沖穴,尤其特別生氣的時候按摩太沖穴,可能兩脅的疼痛也能下去,頭暈也能緩解,這個就是針灸的道理。太沖可以疏肝降逆去火,現在研究可以降壓等等,這些穴位的具體用法咱在這裡就不展開了。總而言之,用針刺的方法,有人說我不願意針刺肝經,我願意針刺它的相配屬的經絡,你扎足臨泣也可以。總而言之,把經絡打通,打通之後脅痛、出食這種病就好治。
再往後,如果“弗治,肝傳之脾,病名曰脾風,發癉”。剛才我們講。其實就是內熱,熱中的意思。《素問集註》裡邊講∶“風淫溼土而成熱,故溼熱而發癉也”。這個地方就講得非常好,他說熱中是怎麼形成的?其實就是溼,有了溼之後才能把它漚熱了,漚熱了之後才能發癉,人體也是一樣的。有些地方用發酵的方法來漚一些食物。比如茶在發酵的過程當中,或者是酒在發酵的過程當中都有一個溫度。把它漚起來之後,把它堆在一起之後,內部會熱,熱度比外面要高很多,溫度要高很多,這說明越捂越熱,裡邊還有溼,還有水蒸氣,還有糧食。
我們注意觀察就會發現,在這種情況下,外面好像特別涼,溫度一般不那麼熱,但是裡邊都非常熱,手伸進去都燙手。這說明什麼呢?內在漚熱了,身體的脾胃也是一樣的,脾溼就相當於溼的一個東西,把脾胃包住了,裡邊運化不動了,就在這裡發酵,發酵之後裡邊就熱了,內熱就特別重。所以這時候“腹中熱,煩心,出黃”,小便也黃了,小便黃是代表有內熱,心煩也代表有內熱。腹中熱,那就不用說了,也是內熱。這時候就“可按、可藥、可浴”,也可以按摩推經過血,調理臟腑,把脾胃調理好之後,溼氣去除了就好了,熱也去除了,熱也排出來了。可藥用什麼藥?(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比如茵陳蒿湯,梔子、茵陳、青蒿,這些藥一用,在古代來講,用這些藥是利黃疸的,把黃疸宣發出來,通過小便排出來,內在的煩心和熱也就出來了。還有一種就是用藥浴的方法,當然現在用的少了,古代也經常用。把藥煮好了,讓患者進去泡。泡完了之後出一身汗,內熱也就宣發出來了,也就不淤在裡頭,這些都是治療脾風發癉一些方法。
好了,今天的課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的收聽,我們下次課再見。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零五。(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