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大家高立山常用配穴經驗精華

一、常用治則
流注時穴加:
安神法:鎮六穴(迎香、神門、足三里、耳神門、耳心、耳肺1肺2)。
和胃法:胃十針(上脘、中脘、下脘、天樞、氣海、內關 、足三里七個穴位共十針)。
益腎法:腎六針(腎俞、京門、太溪)。
祛溼法:溼四穴(公孫、豐隆、天樞、脾俞)。
二、加減變化
1.外感風寒加大椎、後溪、崑崙。
2.上肢病(痿痺不遂) 加上五穴(肩髃、曲池、合谷、大陵、太淵;上肢不舉加刺三關、六點五穴;手背浮腫加八邪 、外關。
3.加強鎮靜加印堂、合谷、太沖。
4.神志病過喜而致加巨闕、心俞、間使。
5.風盛行痺加風市、風池、風府。
6.風寒面癱加面癱十二針(陽白、四白、攢竹、絲竹空 、翳風、風池、地倉、頰車俱針患側;合谷、足三里俱針雙側)。
7.任脈病(喘咳,胃痛,經閉等)加任脈十二針(從天突至曲骨分十二等分處)。
8.腰痛及腹加天樞、氣海。
9.脈結代,三動五動一停者,加內關。
10.火盛便秘加天樞,上巨虛,豐隆,合谷。
11.眩暈因怒而致,加風池,天柱,太沖,肝俞,期門。
12.下肢病(痿痺不遂)加下五穴(風市、陰市、足三里 、太沖、太溪。
13.中暑吐瀉加內關中脘,天樞,足三里,曲澤放血,委中放血。
14.風寒扭閃,急性腰痛加攢竹穴,因咳腰痛加重,不敢咳嗽者加陽陵泉。
15.督脈病,腦,頸椎病,腰椎病,加督脈十二針(由大椎到骶骨尖分十二等分處。
16.胃痛及背加肝俞、腎俞、三陰交。
17.高血壓加十宣放血。
18.下肢無力發涼加按氣衝。
19.下肢痺痛初起加灸臀部(秩邊附近。
20.下肢不靈,抬腿困難加五點五,針隱白。
21.痛不能行,針秩邊,針感至足後,再跺腳跟(指動作。
22.足背紅腫,針八風、三陰交、支溝。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