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是怎樣延緩衰老的?

中醫學的整體觀念
在養生防病、預防衰老過程中
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醫
“未病先防”
“既病防變”
“瘥後防復”
“治未病”思想,
很好地概括了抗衰老的核心原則。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不亦晚乎?”

從廣義來說,
中醫學所有的養生防老的方法
都是以預防疾病、延年益壽為目的的。

(一)飲食有節,順應自然

《靈樞·歲露論》曰:“人與天地相參也,與日月相應也”。人是自然界的產物,天人相應,順應自然環境變化規律是養生的基本法則。《素問·上古天真論》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總結上古之人健康長壽的方法:首先要順應自然規律,根據正確的養生方法進行鍛鍊,飲食有節制,夜臥早起,不過度勞累(包括房勞),這樣才能形神俱備,“終其天年”。

1.適量食適度飲

過飢,則精氣匱乏,氣血不足,影響機體正常功能運轉,如《靈樞·五味》曰:“谷不入,半日則氣衰,一日則氣少矣”。過飽,則增加腸胃負擔,引起腹脹腹滿等證,如《素問·痺論》說:“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尤其老年患者,自身脾胃功能衰退,運化吸收能力減弱,若仍暴飲暴食,極易給胃腸形成過重負擔,從而影響其他臟腑正常功能,加速衰老的進程。

2.夜臥早起,順應自然 

《養生要集》曰:“春夏蚤起,與雞俱興”“欲臥,常以夜半時加子,是時天地萬物皆臥,為一生生氣出還”。子時天地萬物皆應處於安臥、修養的狀態,若清醒,不僅傷“陽”,而且不利於養陰。如《老老恆言》載:“時至子,陽氣漸長,熟睡所以養陰也”。故子時之前即晚上11點之前入睡,早上雞鳴時間即5點左右起床為宜。

(二)藥食相兼,針灸並用

《素問·髒氣法時論》指出:“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指出食物在養生治病中的重要作用。老年患者臟腑功能減弱,對藥物的吸收能力有限,更是不耐攻伐,保健治療過程中,除應用平和之藥調理外,可以適當加用食療配合治療。

對於脾胃功能較弱,或者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可以通過針刺或艾灸達到養生保健的效果。常見的保健要穴位有百會、氣海、關元、足三里、腎俞、命門等,按時、有規律的刺激以上穴位,皆可達到較好的養生保健的作用。

(三)適當運動,持之以恆

《呂氏春秋》指出:“精氣之來也,因輕而揚之,因走而行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說明機體中運行的氣血經絡就像流水和轉動的門軸一樣,之所以不會腐爛是因為其動的本性,同理,人體要想維持比較理想的狀態也離不開適當的運動。而根據老年人各關節相對活動不利、肌肉容易發生牽拉勞損、骨質疏鬆較常見的特點,不建議老年人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尤其是關節不利的患者,儘量避免創傷性的活動:如登山、跑步等,可以選擇創傷性較小、相對和緩的運動,如太極拳、五禽戲等,在陶冶性情的同時,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任何一種鍛鍊都不可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抗衰老的作用,只有持之以恆方能長效。

本文選自《白藜蘆醇基礎與臨床》,人民衛生出版社,作者:高海青 馬亞兵 李保應。轉載請註明出處。

中醫古籍1000餘本txt格式電子書免費下載

【中醫寶典App】免費下載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有身體不適請到正規醫院就醫

《問中醫幾度秋涼》在線閱讀

《爺孫倆的中醫故事》在線閱讀(小郎中學醫記)

中醫在線視頻課程

中醫二十八脈及全部脈象(動態圖解)

高清舌診圖譜(收藏)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購買實體中醫教材:

                                               .

更多內容盡在【中醫寶典】文章排行彙總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