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相通的原理(附語音)

 ↑點擊上方卡片關注我↑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零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捨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捨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捨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捨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捨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捨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佔死生之早暮也。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睏而死。”——《黃帝內經·玉機真藏論》
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中醫彭鑫博士,今天我們繼續講解《黃帝內經·素問·玉機真藏論篇第十九》,我們先來看原文∶“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傳之於其所勝,氣舍於其所生,死於其所不勝。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氣舍於肝,至腎而死。脾受氣於肺,傳之於腎,氣舍於心,至肝而死。肺受氣於腎,傳之於肝,氣舍於脾,至心而死。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佔死生之早暮也。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言知至其所困而死。”(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這段話有點長,其中的意思有點像做數學題,只要掌握好裡邊的規律和公式之後,這個題就解開了,並不是很難。

這一段重點是講的是五臟疾病的傳變規律,我們在門診上了解這個規律即可,不用非得鑽研的非常深入。因為在門診上的患者的病況是千變萬化的,尤其是現代醫學發展的這麼快,人體完全按照“肝受氣於心,傳之於脾,氣舍於腎,至肺而死”,這就是五臟的傳變規律,我們在臨床上見到的並不是很多,這裡邊的死還得跟大家交代一下,這裡面的死都是指的危重症。古代的很多的這種死症,可能在現代就能搶救,有相應的措施。

我們再先看原文,“五臟受氣於其所生”,受氣這個氣是什麼呢?氣指的就是病氣。王冰註解∶“謂受病氣於己之所生者也”。所生是什麼呢?就是為我所生者。比如木是肝,它是本藏。其所生是什麼呢?其所生就是木生火。所以它受氣於火,火就是心。(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一會兒我們會講,所以叫做肝受氣於心。第二句話叫做“傳之於其所勝”,就是傳給本髒,還是以肝為例。勝誰呢?也就是它克誰?木克土,土代表脾,按照相剋的次序而傳。所以肝病傳之於脾,這是第二句話。

“氣舍於其所生”,舍於其所生是什麼意思?舍就是留止的意思。張介賓註解∶“舍,留止也”。留止就是停留在那裡。這個地方又來了一個“所生”,這個所生是指的什麼意思呢?就是生我者。還是以肝木為例,誰生木?水生木,水在五臟當中是腎,所以說氣舍於其所生,其實就是氣舍於腎。這就是第三句話。

最後一句話叫做“死於其所不勝”,指的是出現危重症的時候在哪個髒。在他所不勝之髒,不勝之髒就是誰來克我?還是以肝木為例,金克木,金代表肺,也就是至肺臟才會出現危重症。《黃帝內經》原文叫做至肺而死。王冰的註解∶“謂死於克己者之分位也”。也就是說這個病到最後傳至肺,傳到肺之後就會出現危重症,這就是整個的傳變規律。所以就是“病之且死,必先傳行,至其所不勝,病乃死,此言氣之逆行也,故死”。也就是這個病要到了危重症的時候,必先傳行於相剋之髒,之後這個病才會轉為重症。這就是病氣的逆傳。如果舉例說明,後面就是舉例肝、心、脾、肺、腎。

第一個就是肝受氣於心,因為它要受氣於其所生,肝木生火,所以說肝受氣於心。木生火,所以是肝生心,所以受氣於心。傳之於其所勝,也就是肝病傳之於土,因為木克土,土就是什麼?傳之於脾。氣舍於其所生,也就是病氣停留在哪裡呢?停留在腎臟。為什麼停留在腎臟?誰生肝木,腎水生肝木,所以說氣停留在腎。最後一個是逆行,再傳到肺臟。傳到肺臟叫做至肺而死,就是傳到肺臟之後就容易出現危重症。以此類推,肝臟弄明白了,後邊就好明白了。

我再舉心的例子,心受氣於脾。為什麼心受氣於脾呢?因為心是火,火生土,土對應的就是脾,所以說心受氣於脾。傳之於肺,為什麼傳之於肺呢?因為心就火,火克金。傳之其所勝,所勝就是他克的那一個髒。金就是肺,所以說傳之於肺。氣舍於肝,也就是病氣停留在肝。為什麼停留在肝呢?因為氣舍於其所生,也就是生我者,也就是木生火,這樣一來的話就是氣舍於肝。至腎而死。到最後傳到其所不勝,傳到其所不勝也就是最後一個傳到火所不勝的,也就克火的這樣一個髒,水髒就是腎,又是這樣一個循環。脾、肺、腎都是這樣一個循環。這就是整體的臟腑病氣的傳變的規律。最後是腎,“腎受氣於肝,傳之於心,氣舍於肺,至脾而死”。這就五行五臟,每個都介紹完了。

再往後就是“此皆逆死也,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佔死生之早暮也”。什麼意思呢?這就是病氣的逆傳,所以會出現危重症。用一日一夜來劃分五個階段,分別屬於五臟,因此就可以推算危重症的早晚的時間。這地方的“一日一夜,五分之”是什麼意思呢?(請關注微信:pengxinboshi)就是一日一按照五個階段來劃分,就是早上起來的時候屬肝木,日中屬心,傍晚的時候屬肺,夜半的時候屬腎,午後的時候屬脾,所以大家注意,春夏秋冬,早、午、傍晚、晚,這四個是已經定好的,還有一個就是脾,脾在哪裡呢?脾在中午之後,大概是未時這個階段,這就是脾的位置這個時刻,一日一夜,五分之,按照這個來劃分五個階段來推測死候所出現的早晚的時間,死候就是指的危重症。

“黃帝曰:五臟相通,移皆有次。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傳五臟而當死,是順傳所勝之次”。什麼意思呢?黃帝說五臟是相互連通的,病氣的轉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臟有病,則各傳其所勝,一般都是傳到他所勝的那一髒。如果這時候進行醫療干預,我們進行治療很快就治好了。如果是不能掌握好治病的時機,錯過了三個月或者六個月或三天或六天,傳遍五臟,這時候就容易危重,叫做“傳五臟而當死”。死大家注意,千萬不能理解成一定就是死亡,而是指的危重症,這就是相剋的次序。為什麼“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張介賓也有一定的註解∶“病不早治,必至相傳,遠則三月六月,近則三日六日”。也就是這個病有時候傳的快慢不同,身體強壯的人傳的慢,有可能傳一傳的自己好了。身體弱的人,尤其是上歲數之後傳的就快。有的時候半個月傳一髒,輪轉一圈,正好是三個月傳遍五臟,有的是一個月傳一髒,傳遍一圈,正好是六個月傳遍五臟,有的是半天傳一髒,正好是三天傳遍五臟,有的是一天傳一髒,正好是六天傳遍五臟。這就是“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就是講了這樣一個次序。

“故曰:“別於陽者,知病從來;別於陰者,知死生之期”。陽和陰在這地方不同的醫家有不同理解,有的人理解為陽代表表證,陰代表裡證。裡代表臟腑,表代表經絡筋骨。總而言之,就是要通於陰陽。還有一種說法指的是三陰經三陽經,也就是說能辨別三陽經的就知道病從哪裡來,能辨別三陰經的就知道疾病的危重症什麼時候會出來?“言知至其所困而死”。也就是這個時候就知道什麼他所不勝,這一個候所帶來的危重症什麼時候會出現,這就是整段話的理解。(未完待續)

本篇是: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附語音)-精華篇-之七百零二。(更多精彩內容持續更新中……)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知識分享。文中所涉及的藥物、藥方、針灸以及其他各種治療和養生方法,請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應用,切勿自行應用。如因不當使用所產生的問題,概不負責。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彭鑫,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引用。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並保留相關法律權利)
推薦閱讀

關注「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公眾微信號,回覆數字 2023,查看熱門閱讀集結 .

[附語音]中醫彭鑫博士講解《艾灸養生》系列課程

[附語音]彭博士講《二十四節氣養生》

[附語音]彭博士講《黃帝內經》系列精華篇

[國新辦]中醫學博士彭鑫:中西醫終極的結合點就在臨床一線

[清華大學]彭鑫博士公益講座——彭祖養生思想的現代啟示

[視頻]八段錦全集養生功法—彭博士送您一份大禮

[視頻]漩渦匯聚能量:升清降濁走圈法

[視頻]彭鑫博士座客央視——如何給寶寶捏脊

[精品文章]“冬至”一陽生,正確的養生方法是這樣的

[精品文章]偏方到底能不能吃?

[精品文章]大德必得其壽:心胸豁達是養生第一理念

中醫彭鑫博士工作室

微信公眾平臺:pengxinboshi

官網:www.pengxinboshi.com

新浪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騰訊微博:@中醫彭鑫博士

彭鑫博士門診預約及講座邀請方式

↓ ↓ ↓

預約方式:點此處詳細瞭解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