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診是中醫特色診法的經典代表,三指一搭就能探查全身狀態。相信很多人都十分好奇,如何從指下的觸感診斷五臟六腑的情況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溯源中醫第一經典《黃帝內經》,看看不同脈象都代表著什麼問題。
府,指組織器官。脈是血液聚會的組織器官。《靈樞·決氣》說:“壅遏營氣,令無所避,是謂脈。”營血在脈中運行,故稱脈為“血之府”。
長,指脈體,應指而長,超過本位。楊鳳庭說:“長之為義,首尾相稱,往來端直。”(《弄丸心法·李士材脈法二十八部》)氣,指氣血。氣行則血行,故脈中也有氣。治,指正常。氣治,指氣血和平,健康無病。這句話的意思是,捫見長脈,表示其人氣血和平,健康無病。由於氣血充足,運行不亂,充盈於脈道,故見脈體長,超過本位。
短,指脈體,應指而短,不足本位。楊鳳庭說:“短脈澀小,首尾俱俯,中間突起,不能滿部。”(《弄丸心法·李士材脈法二十八部》)氣病,指氣分病,如氣虛、氣滯。由於正氣虧虛或氣機鬱滯,不能推動血液以充其脈道,故見短脈。
數,即數脈。數脈一般主陽主熱。熱證多見數脈。陽熱亢盛,上擾心胸,故見心胸煩悶躁急。以煩心之症提示有火熱上擾,脈症相符。
大,指脈象滿指,形體寬大之象,與細小脈相對而言。大脈既可見於正常人,也可見於病態,這裡肯定指病態。病進,指病情進一步向壞的方向發展。
《濟世全書·總論歌》說:“大脈者,指下尋之極大,舉之有餘。《內經》曰:大則病進。丹溪曰:大者,洪之別名,火之象也,屬陽。其病得之於內傷者,陰虛為陽所乘,故脈大當作虛治之;其得之於外傷者,邪客於經脈亦大,當作邪勝治之。合二者而觀之,皆病症方長之勢也,謂之病進,不亦宜乎?”
大則病進,有兩種情況,一是脈大而有力,表示邪盛。邪熱亢盛弛張,脈流薄疾而大,提示邪氣由表入裡,如《傷寒論》第186條:“傷寒三日,陽明脈大。”熱氣充斥,氣血奔騰,而致脈大。再如白虎湯證有大熱、大汗、大煩渴、脈洪大四大症。
二是脈大而無力,表示正虛。精虛於內,則氣張於外,火浮氣張,故見浮大之脈。如《傷寒論》第30條:“大為虛。”《金匱要略》有“脈大為勞”,“勞之為病,其脈浮大”。久病、亡血失精,常見浮大脈。治療需要攝補潛納,若妄用攻克,誤人很甚。正氣虛,故病情嚴重,若感邪、誤治失治,則預後兇。
另外還可以根據脈之大小分部以定臟腑病位。如邢錫波《脈學闡微》說:“諸脈皆小,僅一部獨大,諸脈皆大,僅一部獨小者,應以其部斷病之虛實。”
上,指脈位,一般認為是寸口脈的寸部。盛,指搏動有力。氣高,喘滿之義。寸口脈的寸部明顯較其他部位搏動有力,提示人體的上部有病變。如為肺氣逆而不降,則表現為氣促喘滿。脈象的部位反映了病位之所在。脈盛則反映了邪盛。
下,指脈位,一般認為是寸口脈的尺部。盛,指搏動有力。氣脹,指腹部脹滿。寸口脈的尺部明顯較其他部位搏動有力,提示人體的下部有病變。如為邪氣壅盛於下,小腹氣機不舒,故見脹滿。
代,指代脈,即動而中止,良久復還,止有定數。換言之,代脈即脈來緩弱而有規則的間歇,間歇的時間較長。代脈多為髒氣衰弱,不能接續之象,故稱為“氣衰”。所以臨床上見到代脈,提示其氣虛衰。
細,細脈,脈來去如線,應指明顯,按之不絕,為氣血虛弱,不能充盈脈道而致。臨床上見細脈,提示其氣血虛弱。
澀,指澀脈,脈往來艱澀而不滑利,猶如輕刀刮竹。澀脈多主氣滯血瘀和氣虛血少。氣滯血瘀則脈流不通,氣虛血少則脈流不暢,故氣滯血瘀、氣虛血少導致的不通或不榮,都能引起疼痛。因心主血脈、主神明,所以脈見澀象,以心痛為甚。
渾渾:滾滾,水流盛大貌。革:據《集韻》等作“急也”。至:往來。湧:噴出。泉:泉水。渾渾革至如湧泉:脈來滾滾而急,好像泉水噴湧一般。色:面部氣色。弊:敗壞。面色生於血,血脈有變化,則病人面色也受影響。邪氣充盛,病情嚴重,故脈來滾滾而急;面部氣色敗壞,這是病情向深重發展的表現。
綿綿:微弱如絲。去:往來。這裡的“去”與上文的“至”是互文,都是往來之義,目的是說話避免重複。弦:琴絃。絕:斷絕。脈來去微弱如絲,若有若無,猶如琴絃驟然斷絕,主正氣敗絕欲脫,病情危險,預後不良。
《深入淺出講<黃帝內經>:陳鋼教授40年專攻之心悟》上、下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全書訪照中醫基礎理論加中醫診斷學的體系,以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則治法為綱,以《黃帝內經》的條文為線索,以臨床驗案為點睛,將中醫理論融會貫通。上卷為基礎卷,共分為五章,分別由緒論、陰陽五行、藏象、精氣神、養生組成。下卷為臨床卷,共分為四章,分別由病因病機、病證、診法、治則治法組成。
脈診是中醫四診之一,除它之外,“望診”作為中醫四診之首,也能夠體察人體的生理病理狀態。而在望診中,舌診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小小的舌頭之上,不僅能反映人體狀態,還對於臨床選方遣藥具有指導作用。
相較於脈診對指下感受極高的要求度,舌診的學習難度則相對容易很多。想要快速掌握舌診應用的朋友們,可以跟著悅讀中醫·中醫課堂“極簡中醫”欄目推出的下線上舌診視頻課——《辨舌論治——實用舌診速成》進行學習。
本課程的主講人王瑞寬老師是沈氏女科的嫡傳弟子,他總結出一套獨特的運用思維導圖、符合大腦記憶模式的教學體系,讓很多中醫基礎薄弱的同道能迅速學有所成。
課程特色:
1.全程以舌象(照片)為基礎,用上百張舌象照片“看圖說話”,簡單易學。
2.釐清舌診和辨證論治的關係,簡單但有效。
3.不僅講述“是什麼”,更重要的是告訴你“怎麼辦”。
4.開啟遊戲升級模式,核心知識無限重複,擴展技能一直升級。
課程一共分為10講,學完之後,您將獲得——
1.瞭解舌診的診斷原理:在老師的帶領下首先明確舌診的診斷思路及其機理。
2.掌握舌診的辨證技巧:沈氏女科舌診辨證講究刪繁就簡,讓中醫小白也能快速入門,望而知之。
3.辨舌論治,隨證開方:深入瞭解溫膽湯和調腎陰陽方,結合舌診實拍圖學習兩方及其加減應用,學了就能用。
原價299元
悅讀中醫粉絲專屬特惠199元
學中醫,做自己健康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