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藥劑量入手巧治疑難病(內含福利日獲獎名單)

小編導讀

劑量是方藥的靈魂,遣方配藥能否獲良效、速效,除精準辨證、把握核心病機外,還在於劑量的選擇。徐師以治療腫瘤等疑難雜症為長,常用大劑量藥物推動氣機。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疑難雜症都需要大劑量。小劑量往往能撥動氣機,正合“善治者,治皮毛”之意。今天我們來看看徐書教授如何重劑起沉痾、輕劑化頑疾。

01
重劑起沉痾

徐師以治療腫瘤等疑難雜症為長,常用大劑量藥物推動氣機。其依據主要來源於經典、前人實踐以及自身的臨床經驗。

例如,在利用益母草治療肝硬化腹水時,劑量與用法是關鍵,首先要單煎、先煎,再用藥汁煎其他藥物,用量一般是100~200g;白朮也是消除腹水的一劑良藥,徐師理解白朮可以去腰臍間水氣,利小便,還可以培土製水,在治療腹水時也可用到60~100g

在治療癌症時,大劑量用藥也並不少見,仙鶴草100g、白花蛇舌草120g常見於食管癌、肺癌、胃癌、直腸癌的治療,此二藥在抗癌的同時,還可以促進細胞黏膜的再生,單煎後取汁再煎諸藥,療效倍增;牡蠣至100g,止瀉、止汗、散結,可以治療膀胱癌;土茯苓60~120g可療梅毒、降肌酐,祛除經脈之溼濁阻滯。

另外,重用熟地黃可以起到扭轉大氣的作——這主要來源於張景嶽的理論,在臨床中徐師常重用熟地黃治療黃疸、多囊卵巢綜合徵、虛喘、洩瀉等病,效果頗好。熟地黃的功效重點在於大補腎中精氣,扭轉下焦虛損,使氣化正常,常用的方劑是引火湯、四物湯,並常配伍附子、肉桂使用,使得陰中求陽,少火生氣。

其實,一般重劑量藥物的使用都用於人體氣機不能轉樞的急危重症的特定階段,且往往在使用時要注意動靜結合,且應當隨證施量,中病即減,應止則止,隨後即轉為常用量治療

02
輕劑化頑疾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疑難雜症都需要大劑量。在某一次跟診時曾遇到這樣兩位患者。第一位是73歲女性,腦部腫瘤術後。現眼睛不適,常流淚,視物略模糊,睡眠可,大便量少,口略幹,不欲飲水。脈沉細右關弦滑,舌紅苔白。徐師開方為烏梅丸化裁,即烏梅6g,細辛3g,黃連6g,黃柏6g,黨參6g,制附片3g,當歸6g,乾薑2g,肉桂2g,木賊6g,菊花6g,枸杞子6g,白蒺藜6g,炙甘草3g。

第二位也是一位女患者,46歲,患有乾眼症9月餘,畏光,無眼淚,口乾欲飲,口不苦,大便正常,乏力,胃口、睡眠尚可,脈右寸弱。徐師以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即麻黃3g,附子7g,細辛3g,紅參10g,麥門冬10g,五味子10g,當歸10g,赤芍10g,白蒺藜10g,密蒙花20g,黃芩9g,生甘草6g。

看到處方我有些奇怪,徐師常常以重劑量專藥治療疑難雜病,雖然有時對於老人與兒童用藥劑量會稍小,但第二位中年女患者的劑量也很小,不合常規,遂去詢問。

但是徐師卻反問了我一個問題:“師父是哪裡人,本傳承於哪個學派呢?”我突然意識到,徐師是江蘇人,是孟河醫派的傳人,而孟河醫派主張以和法緩治為宗旨,用藥平淡輕靈,平淡致精,奇出於中。

徐師進一步解釋道:“這兩位患者體型瘦小,第一位為老年女性,曾患重病,臟腑功能低下,本次主訴病位在眼睛,治上焦如羽,輕劑即可。第二位患者,以麻附細為龍頭,加入諸多眼科專藥。麻附細本是脫透少陰伏寒之方,但此時小劑量運用,取其通陽、昇陽之效,發動病人自身的陽氣。”兩位患者在治療1周後,眼疾皆有明顯的改善

我恍然大悟,這樣治療,藥量小而力專,頗具四兩撥千斤之功效。而在之後跟診中,我也更加關注了徐師在重劑與輕劑使用中的變通。雖然徐師平時多治腫瘤等危重疾病,常重劑起沉痾,但此法並不會產生“慣性”,在具體應用中不能死板,這也證明了徐師思維之敏捷、經驗之豐富、知識之廣博,是吾輩努力的目標。

徐師點撥

小劑量往往能撥動氣機,正合“善治者,治皮毛”之意。

雲跟診徐書教授

 

《徐書北京中醫藥大學帶教實錄》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掃碼免費試讀

本書為徐書教授在北京中醫藥大學帶教、出診實錄,由其學生支星月將診室中的醫話、醫案與課後命題作業進行點滴記錄、傳承整理,並由劉蘭英主任醫師修訂審核,最終由徐書教授終審定稿。全書介紹了徐書教授講授的學術思想、診療實況以及中醫跟師方法,重在“真”與“效”。書中“半邊不調求之肝”“從水氣論治失眠”等妙趣橫生的醫話,“四妙勇安治水腫”“出神入化烏梅丸”等被編者親眼目睹的驗案,皆為徐書教授在實戰與經典中反覆思悟得出的經驗,值得參考借鑑。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