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關於癌症患者的死因,絕大部分人因癌細胞極其兇狠,都誤以為是死於癌症本身。其實,癌症患者致死的罪魁禍首不是癌症,其實是器官衰竭、併發症、心理因素等。
-
死於器官衰竭
在臨床上,由於癌細胞持續不斷繁殖,需要吸取患者的大量營養,使其的機體免疫力下降,進而出現“癌症惡病質”的狀態,食慾不振、體重下降、骨骼肌減少,造成嚴重的營養不良,免疫系統失去功能,最終癌細胞肆掠侵佔人體的器官營養,出現多器官衰竭死亡。
所以,這也是為何臨床上,絕大患者死亡時都瘦骨嶙峋的原因。
-
死於其他疾病
數據顯示,有47%的癌症患者死亡是因為感染,常見的有呼吸道感染和尿路感染,繼而引發敗血症、肺炎、腦膜炎、心血管疾病等併發症,造成死亡。這是因為癌症患者身體虛弱,容易感染細菌,病毒,進而引發癌細胞爆發攻擊,進而加重病情,加快死亡時間。臨床上,絕大部分患者身患死亡時,身患多種疾病。
-
死於心理因素
癌症帶給癌症患者的恐懼是無法估量的,從確診癌症的那一刻起,癌症患者就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在後續的治療當中,依然會出現緊張、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導致免疫力下降,癌細胞進一步侵襲,最終出現轉移擴散,危及生命。
而臨床上,也出現一些因不堪癌症病痛折磨而選擇自殺身亡的患者,據英國2019年發佈的研究數據顯示,對4722099 名癌症患者20年隨訪期間,共有2491名癌症患者自殺死亡,佔所有死亡病例的0.08%。且絕大部分患者是在確診後6個月內自殺。
因此研究者認為是因為缺少足夠的心理關心,而對於可調控的自殺風險因素(如疼痛)應給予更多關注。
二、癌痛比生孩子還要痛
癌症給患者帶來的痛苦,最無法忍受的莫過於癌痛。有癌症患者說:“癌痛比生孩子還痛。”還有的癌症患者說:“癌痛的時候,恨不得一頭撞牆上撞死算了。”
調查顯示,在初診的癌症患者中,癌痛的發生率為25%。隨著癌症的發展,癌痛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晚期癌症患者癌痛的發生率高達60%-80%,其中1/3為重度癌痛患者。
然而,在我國,約有50%的癌症患者癌痛沒有得到有效緩解,約有30%的癌症患者臨終前還在忍受癌痛之苦。
癌痛給癌症病人帶來的不僅僅是痛感,還會降低癌症患者的睡眠質量,使他們情緒低落、抑鬱,甚至產生輕生的念頭,嚴重影響生存期和生活質量,降低治療效果。因此,建議廣大患者癌痛的時候,不要忍受,儘快使用非阿片類鎮痛藥、嗎啡等止痛藥止痛。
三、關注癌症患者的心理
如果不是癌症患者,很多人是體會不到癌症患者的痛苦,有的人甚至覺得癌症患者喜怒無常是因為“作”。
其實,他們對於自己的“作”也無能為力。良好的心態對於癌症治療有積極的作用,在癌症治療中,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需要得到更多的關注。
同時患有乳腺癌和卵巢癌的癌症患者張波,在長達20多年的癌症治療中,目睹了太多病友輕生的例子。其中有一位在活動中認識的病友,因為受不了癌症的折磨,從醫院縱身一躍,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張波說,癌症患者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專業的心理救助,很有可能就會做出輕生的舉動。
有研究顯示,癌症患者輕生的原因,主要與心理障礙、治療費用、疼痛、生活質量下降等因素有關。其中,心理障礙成為最容易被忽視的一個原因。
醫生表示,在確診的時候,超過50%的癌症患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心理焦慮。在長期帶瘤生存的癌症患者中,約有1/4的患者會因為抑鬱、恐懼、焦慮,難以迴歸正常生活。
然而,有一些患者,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出現了心理問題,也有一些患者知道自己出現了嚴重心理問題,然而卻得不到合理的心理治療。
良好的心態對於癌症治療和康復十分重要,心態積極樂觀的患者,生活質量和生存期都相對比較高。對於患者本身來說,要重視調整情緒,儘量讓自己避免陷入壞情緒的漩渦。作為家屬和醫生,也要重視患者的心理健康,給予足夠的心理支持,幫助患者渡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