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痛四法,專攻頑固胃痛

小編導讀

頑固胃痛反覆發作,不僅影響胃口,甚至干擾工作和休息。止痛的方法多樣,但若想治癒頑固性的疼痛,止痛之法的應用需謹慎、精準,名老中醫王建康老師積多年之臨證經驗,總結了4種治療頑固胃痛的止痛方法。

01
辛香通絡止痛法

症見胃脘疼痛隱隱,痛無定處,時作時止,每以情緒不佳時明顯,可伴有脘腹脹滿,氣塊支撐,噯氣頻作,舌苔薄白,舌質淡,脈弦細。此為肝鬱日久,絡氣阻滯所致,亦即葉天士“初病在氣,久必入絡”之類。

據葉氏治在血中之氣經驗,宜選用辛香通絡之品,以宣通血絡之氣,藥如白芷、桂枝、丁香、薤白等,方如自擬辛香通絡止痛湯:柴胡、白芍、枳殼、香附、炙甘草、白芷、桂枝、丁香、薤白、烏藥、旋覆花、小青皮。

02
降肺通腑止痛法

症見胃脘脹痛日久不除,噁心氣短,胸悶,善太息,喉間如有物塞,大便乾燥量少,舌苔薄白膩,舌質淡紅,脈滑。此為痰氣交阻,肺失肅降,腑氣失於暢通,進而胃氣受阻使然。

治宜降肺通腑止痛法,藥如杏仁、紫菀、款冬、制大黃、萊菔子、浙貝等,方如自擬降肺通腑止痛湯:姜半夏、陳皮、枳殼、檳榔、全瓜蔞、制軍、萊菔子、杏仁、紫菀、款冬、浙貝、朱茯苓、炙甘草。

03
通補督脈止痛法

症見胃痛日久不愈,伴有頸項強幾,背脊痠痛,疲勞後加重,胃痛時喜溫喜按,舌苔薄白,舌質淡,脈細弱。累投溫中健脾類如黃芪建中湯無效。此為督脈陽虛,不能溫運中焦脾胃之陽所致。多見於頸椎病與慢性胃病並存患者,兩種疾病互為因果。可用通補督脈止痛法。

溫通督陽可選用威仙靈、淡附片、細辛;溫補督脈可選用杜仲、桑寄生、淫羊藿、鹿角片、當歸等。二者合用,共奏通補督脈、和胃止痛之功。方如自擬通補督脈止痛湯:威靈仙、淡附片、細辛、炮山甲(用替代品)、杜仲、桑寄生、淫羊藿、鹿角片、當歸、木香、吳茱萸、烏藥。

04
養心安神止痛法

症見胃痛隱隱,日久不愈,口乾不欲飲,夜寐不佳,心悸易驚,晨起口苦,大便乾結,小便短赤,舌苔薄黃,舌質紅,脈弦細數。本證一般多從肝胃鬱熱或胃陰虧損論證。若用化肝煎或益胃湯無效,則宜另闢蹊徑,從養心安神、和胃止痛論治。蓋因心為五臟之君主,心神失寧,易致脾胃氣機逆亂而胃痛,故宜治其心神而求本。

養心安神類可選用柏子仁、菖蒲、遠志、麥冬、靈芝。但應避免選用酸棗仁,因本品刺激胃酸分泌而易使胃痛加重。方如自擬養心安神止痛湯:朱茯苓、柏子仁、菖蒲、遠志、靈芝、綠萼梅、百合、生地黃、白芍、炙甘草。

以上四法,是從目前臨床常用的疏肝和胃、健脾降胃、溫中健脾、洩熱和胃等常法中變通而來的。因慢性胃痛病機複雜,可由兩種以上類型並存,遣方用藥亦可數法同用,以求最佳療效。

名醫經驗集

本書為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浙江省名中醫王建康教授精心研究脾胃病證治的心得集,從理論探源、名家探頤、病證探討、治法探究、方藥探幽、臨床探索六個方面分門別類探微。

《脾胃病證治探微》

點進封面進入悅醫家·中醫書院購書

本書名為《脾胃病證治探微》,其中之“探”,含有距離、未知、求索之意,體現脾胃病研究特點和原創思維。一是探其源,脾胃學說形成年代遠久,未知領域的研究創新任重道遠,需著眼其遠大;二是探其深,脾胃病涉及臟腑多,病機複雜,內容深奧;三是探其廣脾胃病發病率高,患病人群廣,研究領域寬;四是探其新,脾胃病研究成果多學術進展快,再創新要求高,需關注其前沿。通過這種“探”的理念、追求和精神,經過“六探”的謀篇列目,反映作者脾胃病之理法、方、藥、術、案的階段性認識和探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