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壓、頭痛、眼疼,這味藥有奇效

本品為馬鞭草科植物單葉蔓荊或蔓荊的乾燥成熟果實。單葉蔓荊主產于山東、江西、浙江等地;蔓荊主產於廣東、廣西等地。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除去雜質,曬乾,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味辛、苦,性平。歸膀胱、肝、胃經。
【功能主治】疏散風熱,清利頭目。主治外感風熱之頭昏頭疼,偏頭痛,牙齦腫痛,目赤腫痛多淚,目睛內痛,昏暗不明,溼痺拘攣。
【歌訣】蔓荊子苦,頭痛能治,拘攣溼痺,淚眼堪除。
【經典應用】
(1)疏散風熱,適用於外感風熱所致的頭痛、偏頭痛等症。本品可配荊芥、薄荷、菊花、牛蒡子等,疏散頭面風熱,主治頭痛等症。
(2)清利頭目,適用於風熱上攻,目赤腫痛,常與決明子、蟬蛻、白蒺藜等同用。
(3)治療風溼痺痛,常與防風、秦艽、木瓜等藥配伍使用。
【文獻輯錄】
《神農本草經疏》:主筋骨間寒熱,溼痺拘攣,明目,堅齒,利九竅,去白蟲。
《本草匯言》:蔓荊子,主頭面諸風疾之藥也。前古主通利九竅,活利關節,明目堅齒,祛除風寒、風熱之邪。推其通九竅,利關節而言,故後世治溼痺拘攣,寒疝腳氣,入湯散中,屢用奏效,又不拘於頭面上部也。
【近代應用】
(1)治療坐骨神經痛:用蔓荊子50克,炒至焦黃,軋為粗末,加入白酒500毫升內浸泡3~7天,兌涼開水適量,取汁700毫升,每日分早、晚兩次各飲50毫升,7日為1療程。
(2)本品與百部、藤苦參、苦冬瓜等配伍,水煎服,用以治療感冒發熱、咽喉炎,胸腹脹痛,虛勞心悸,月經不調,產後流血等症。
(3)治療耳聾:炒蔓荊子500克,白酒1000毫升,浸泡7天,適量飲用,對新、久耳聾都有一定療效。
(4)治療急性鼻炎,用蔓荊子12克,蒼耳子10克,辛夷10克,白芷10克,桑葉15克,桔梗10克,隨症加減,趁熱燻鼻,溫後口服。
(5)單用蔓荊子為末,酒調外敷,治療初、中期急性乳腺炎,效果滿意。
(6)治高血壓病頭暈頭痛:用蔓荊子9克,野菊花、鉤藤、決明子各12克,水煎服,日一劑。
【效驗方】
治療偏頭痛方:蔓荊子10克,菊花8克,川芎4克,細辛3克。水煎服。
【用法用量】煎服,6~10克。外用適量。研末內服,或酒調外敷。
【注意事項】風寒頭疼及胃虛者慎用。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