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組成:生地15g,玉竹30g,杏仁10g,瓜蔞仁10g,川貝母10g,淡黃芩10g,射干10g,制南星6g,陳皮6g,炒枳殼6g,赤芍30g,廣地龍10g,殭蠶10g,蟬衣6g,白茯苓10g,豬苓10g,車前子10g(布包),炒竹茹10g,甘草10g
用法:每日1劑,水煎3次服,日分3次。30劑為1療程。後期可制丸服。
慢性喉源性咳嗽乃指乾咳無痰並伴喉癢、不適為主的一種慢性喉部疾病。
病因,一般由感染或食辛辣、香燥等刺激性食物,形成喉粘膜充血、水腫或增厚等病理性改變,堵塞呼吸道所致,故多屬慢性喉炎的併發症。
臨床表現,主要為乾咳無痰,呈陣發性或痙攣性咳嗽,上午較輕,下午加重,早期間歇性發作,後期可持續性嗆咳。
時覺喉間不適,常須“清嗓”,甚至因幹癢或有粘附物刺激而引發咳嗽。
喉鏡或纖維喉鏡檢查,可見喉粘膜瀰漫性充血、水腫或有少許粘稠分泌物粘附的慢性喉炎體徵。常常久治不愈。
中醫謂本病為“喉咳”,認為因臟腑陰虛、痰凝氣滯於喉部所致。以咽喉長期幹癢不適、引發咳嗽為主要表現的咳病類疾病。據知,本病病名最先由幹祖望教授提出,治療頗有經驗。
餘則認為,本病非唯陰虛痰凝氣滯,血絡瘀阻不和亦為因素之一,因制喉咳解痙湯,既養陰清熱,又化痰消瘀,以解其痙攣使咳喉好轉,臨床用之,亦獲效良好。
方中黃芩、射干清熱解毒,瀉火利咽;貝母、瓜蔞仁、竹茹清熱潤喉,化熱痰、結痰;南星、陳皮、枳殼、杏仁宣肺利氣,化溼痰、風痰;玉竹、生地養陰潤肺;茯苓、豬苓、車前子滲溼利水消腫;赤芍、地龍涼血活血化瘀,配甘草酸甘化陰以柔痙;蟬衣、殭蠶袪風止痙。
諸藥入方各有所專,又相互為用,使熱清痰化,氣行溼除,瘀消血行,氣道通暢,咳嗽必止,故具有清熱化痰、養陰解痙之效。
因喜菸酒,初咳以為菸酒刺激所致而不以為然,繼則漸漸加重,晨起必咳,下午尤甚。相繼查X線胸片及CT,均無異常。
詢之素常喉咽不適,如痰粘附,時時“清嗓”,喉科查喉粘膜輕度充血並覆蓋少量黃白色分泌物。
脈沉細,舌紅少苔,大便兩三日一次,質硬,小便正常。診為慢性喉源性咳嗽。
方用喉咳解痙湯:生地15g,肥玉竹、京赤芍各30g,杏仁、瓜蔞仁、川貝母、黃芩、射干、廣地龍、殭蠶、白茯苓、豬苓、車前子(布包)、炒竹茹、生甘草各10g,制南星、陳皮、炒枳殼、蟬蛻各6g。並囑忌菸戒酒。
上方共服30餘劑,又制丸連服2個月。經3個多月的治療,咳嗽已除,喉部亦較清利。隨訪1年餘,咳嗽未發。
按語:喉以納氣而通於天,為肺之呼吸門戶,喉部一有阻塞,氣道不利,便影響肺之消息自然及司清濁之運化,因而氣逆上嗆而咳嗽。
本案患者素好酒煙,又因職業關係,常用語言表達,頻之則肺陰先傷,喉失滋養,易於氣滯凝瘀結痰;反之氣道不利又累及肺氣肅降,故久咳不愈。
喉咳解痙湯集養陰清熱、化痰、消瘀、解痙於一體,使陰復熱除,痰消瘀化,喉管通利,氣道得暢,咳嗽當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