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大師賀普仁臨證手記:六個角度明辨《內經》33種疼痛

中醫書友會
第3426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疼痛表現複雜而又十分常見,本文細分33種類型,從疼痛性質、部位、範圍、時間、程度、形態展開論述,有助於精準把握疼痛特點,在錯綜複雜的病情中,迅速做出有效辨證,提高診療效率。


點擊文章底部右下角【點贊】【在看】
建立深度閱讀(友誼)關係

對疼痛症狀表現的認識

普仁

賀普仁,男,漢族,1926年5月出生,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主任醫師、教授,1948年起從事中醫臨床工作,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首都國醫名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醫藥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疼痛症狀非常複雜,不論是在性質、發病時間上還是在持續時間長短上,都存在著差異,認識和鑑別這些疼痛的不同表現,對臨床診斷、治療有很大的意義。


下面以《內經》對疼痛表現的記載為藍本,從疼痛的性質、部位範圍、時間、程度和形態等幾個方面對疼痛症狀表現進行論述。


上下滾動查看更多


一、疼痛的性質


1、痠痛


《內經》中有“足脛痠痛……骨行痠痛”(《素問·刺瘧》),“足脛痠痛”(《素問·本病論》)的記載,從中可以看到痠痛多發生於四肢、軀幹,是一種痛不劇烈,而伴有痛處發酸,感覺無力的疼痛表現,多見於虛性病理變化。


2、重痛


重痛的特點是疼痛兼有沉重感,多出現在頭部和四肢,《靈樞·癲狂》有:“癲疾始生,先不樂,頭重痛…….”《素問·至真要大論》也指出:“太陽之復……頭頂痛重。”重痛多由脾運失職溼邪阻滯所致。


3、滿痛和痛脹


這是一種兼有脹滿感的疼痛,多見於胸、脅、腹等部位,如“脅脹痛”、“腹滿痛”、“脘腹脹痛”等,《靈樞·脹論》記有:“膽脹者,脅下痛脹”,滿痛和痛脹主要責於氣機受阻,是氣不通致痛。


4、絞痛


據《辭海》解釋:絞者“兩物相交,而捩之,使之緊也”。《中國醫學大辭典》解釋絞痛者:“痛之甚,如繩索之相絞也”,可見絞痛是一種劇烈的疼痛,多發生於內臟器官。


《素問·至真要大論》有:“少腹絞痛”的記載。絞痛一般由寒邪內襲,或有形寒邪內停,如瘀血、痰濁所致。


5、紐痛

紐痛是一種與經筋有關的疼痛,如《靈樞·經筋》指出:“足太陽之筋……其病……腋支缺盆中紐痛。”


紐痛者,筋掣而痛也,即筋脈抽掣而痛,但紐痛只是感覺筋脈抽掣而痛,並看不到筋脈的抽動。


例如,“陰器紐痛”僅僅是自覺陰器抽掣疼痛,但在視覺上看不到抽動。現在的“三叉神經痛”也屬這一類。


6、痞痛


即感覺心下有痞塊堵塞作痛。多發生於心下胃脘之處,《內經》有“心下痞痛”之記載,此痛多由有形之邪停於心下胃脘之處,影響氣機升降所致。

7、痛澀


澀者,不滑也,往來不利是為澀。痛澀即痛而痺澀。《內經》曰:“其病前後痛澀”。是感覺胸背之間氣之運行受阻,往來澀滯,欲行不能,因而產生窒悶性的疼痛。多由血運滯澀不暢所致。如胸痺之痛狀。


8、支痛


支痛是感覺似有物橫撐其中的脹痛,多見於脅部。《素問·標本病傳論》有:“肚支痛”,“兩脅支痛”,“脅支滿痛”的記載。此種疼痛多責於肝膽疾患(《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雲:“厥陰所至,為支痛”)及胃脘部疾患。

9、切痛


切痛是指腸中病變之疼痛。其痛劇烈如刀切之狀,故稱為“切痛”。此外,“切痛”還有急切之特點。多發生於腸道,是腸中氣機不通所致。


10、引痛


是指兩個以上的部位互相牽引作痛。如《素問·髒氣法時論》記有:“脅下與腰相引痛。”“兩脅下痛引少腹。”《素問·繆刺論》記載:“邪客於足太陽之脈絡……令人拘攣背急,引脅而痛”,《素問·舉痛論》記載:“背與心相引而痛。”


所謂互相牽引作痛,應從兩種情況來理解。一種是疼痛發作時兩處同時疼痛,而且兩個痛處間有牽引的感覺。另一種情況是一處先痛,其痛感傳至另一處,即所謂放射痛。如肝膽疾患放射到肩背。

11、跳痛


是一種有節律的一跳一跳的疼痛。《內經》將此描述為:“痛如小錘居其中”,多見於癰腫瘡瘍成膿時及肝陽上亢之證。如兩太陽處跳痛。

12、刺痛


《內經》形象地描述曰:“痛如似錐針刺”,此種疼痛多發生於瘀血出現的局部,痛處固定不移,伴有一系列的瘀血或缺血表現,如真心痛。

13、掣痛


掣者,牽線也,掣痛即身體或手足的筋脈牽掣作痛,病變多發生於筋脈,究其病本,責於肝,筋脈失養所致。


14、隱痛


指疼痛不甚劇烈,尚可忍耐,但綿綿不休。常見於頭部、脘腹部,一般多由精血虧損,或陽氣不足,陰寒內盛,機體失卻充養、溫煦所致。


15、空痛


指疼痛有空虛之感。常見於頭部或小腹部,多由氣血精髓虧虛,組織器官失其榮養所致。


二、疼痛的時間


1、卒痛


指疼痛突然發作,來勢迅猛,一般疼痛比較劇烈,多見於寒證性疼痛,有時此種疼痛也稱為疾痛,痛急,暴痛。


2、緩痛


指疼痛間斷而來,或徐徐加重,或時痛時止,或始終隱隱而痛,多見於久病,虛證之中,為氣血不足,溫煦失調而痛。


3、時痛


即疼痛過程中時作時止,不是持續疼痛不緩解,而是陣發性疼痛,此種疼痛多見於氣滯性疼痛或虛性疼痛。


4、乍痛


乍者“暫也”、“忽也”。即疼痛發作突然,時間短暫,移時復痛,與時痛相比,雖然都歸陣發性疼痛,但比時痛維持時間更短,起病急劇。


5、持續痛


即痛甚不休,無緩解之時,多為瘀血所致。


三、疼痛的範圍


1、搐痛


搐者,積聚也,搐痛即聚痛,《靈樞經白話解》提出搐痛是形容疼痛集中於一處,為侷限性疼痛,多見於瘀血、痰溼等有形實邪凝聚於某處之症。


2、偏痛


即偏於一側疼痛,是身體對稱部位的某一側發生疼痛,如《靈樞·刺節真邪》所載“脈偏痛”,《靈樞·本髒》亦載“胸偏痛”,偏痛屬氣血不調,營衛不和,陰陽失調所致。


3、皆痛


是指身體若干部位都痛。如《素問·本病論》載:“肢體皆痛”,《靈樞·經脈》記載“足少陰之筋……所過而結者皆痛……”《靈樞·經脈》又載:“項、背、腰尻、膕、腨、腳皆痛。”屬於多發性關節痛。


4、盡痛


盡者,全也。指周身疼痛,如《靈樞·經脈》所記:“身盡痛”,《素問·長刺節論》所載“肌膚盡痛”。一般多見於血虛受風的患者。

5、竄痛


即痛無定處,遊走不定,如《素問·刺熱論》中記有“痛走胸膺背”即疼痛

走竄於胸背之間。再如:痺證中之行痺是典型的遊走性疼痛,此類疼痛大多由於風邪浸襲所引起。


四、痛處的不同形態


1、堅痛


痛處按之堅硬,如《骨空論》雲:“缺盆骨上切之堅痛。”堅痛多屬於實證,為有形實邪積聚於某處,使氣血結聚所致,如瘰癧等症。


2、腫痛


為疼痛局部腫脹,或紅或膚色不變,如瘡瘍,局部紅腫熱痛。關節扭傷,關節周圍腫脹疼痛等。腫痛多由於局部血脈瘀阻或局部組織水腫造成。


五、痛的程度


1、小痛


即疼痛較輕或輕微疼痛,病性不很重,如《素問·刺痛論》中提到:“身體小痛”即身體微痛之意。

2、通甚


即很痛、極痛、痛劇烈。《內經》中多處載有“痛甚”二字,如《靈樞·厥病》中有“頭痛甚”。


六、痛之喜惡


1、痛而拒按


疼痛部位不可觸及、按壓,按之則痛劇,此類疼痛多屬實證,如食積內停,胃脘疼痛。


2、痛而喜按


喜歡按壓疼痛部位,按之則痛減、舒適,此類疼痛多屬於虛證,如腎虛腰

痛。


3、痛而喜暖


痛而欲飲熱水,或欲加熱敷,得溫得熱則減,遇寒則重,此類多為寒證或虛證,如寒邪犯胃的胃脘痛。

4、痛而惡熱喜冷


痛而欲飲冷水或不欲蓋衣被,得寒則減,則舒服,得熱則劇,此為熱證。


為了便於瞭解古人對痛證的描述及各自的表現形式,有利於臨床分析提高療效,而列舉以上數十種不同的痛證。這些表現形式有時單一出現,有時綜合數種同時出現。臨床醫生必須把錯綜複雜的不同疼痛歸納分析辨證治之。

↓點擊搜索關鍵詞,查看相關好文↓
—END—
經方,治療全身各種疼痛的思路
治痛用這三法,療效出乎你的意料!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國醫大師賀普仁針灸心法叢書·針灸治痛》丨作者/賀普仁薦稿/姜春顏丨編輯/居業、思含
  • 本文版權歸權利人所有。僅供學習交流,請勿隨意試藥。

下載【靈蘭中醫app】免費學習
近200本中醫古籍
近7000篇中醫好文

戳此下載靈蘭中醫app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