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玉泉”?《千金要方》雲:“玉泉者,口中唾也。”就是指由口腔內大、小唾液腺,主要是腮腺、頜下腺、舌下腺所分泌的一種無色稀薄的液體,即唾液。中醫學認為,常食“玉泉”,能潔齒牙,明耳目,益顏色,強身健體,祛病延年。
古醫籍記載服食“玉泉”的方法較多。
梁·陶弘景《養性延命錄》言:“每旦初起,……漱玉泉三咽,縮鼻閉氣。……令人延年不聾。”隋朝巢元方說:“朝未起,常咽津”,能“補益虛勞,令人強壯”。唐代的孫思邈說:“每食訖,以手摩腹數百遍,叩齒三十六,津令滿口,”如此則津液流通,“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飲食,無百病。”他還把這種方法稱為“飲玉漿”,由此足見其對這一養生法的重視程度。明代的《胎息銘》則認為半夜子時的咽津尤為重要。還說常咽津“非只治病,決定延年”。
宋代文學家、詩人蘇東坡至老仍身堅體健,才思敏捷,面色紅潤飽滿。據其自述,是得益於每天嚼服二十粒芡實。咀嚼芡實與吞津嚥唾也有關係嗎?《孫升談圃》作了如此解釋:“蓋人之食芡,必咀嚼之,終日囁囁。……食之者能使華液流通,轉相灌溉,其功勝於乳石也。”這就是說,食芡必咀嚼,咀嚼可生津,相隨而咽則有益於養生。
蘇東坡對咽津養生法頗有考究。在《上張安道養生訣論》中,蘇氏還把咽津與叩齒、閉息、內視、按摩等功法融為一體,提出了一套很有實用價值的養生法。
其功法是:“每夜於子(時)後,披衣起,面東或南,盤足叩齒三十六通,握固,閉息,內視五臟:肺白、肝青、脾黃、心赤、腎黑(自我默唸的暗示法)。次想心為炎火,光明洞澈,下入丹田中,待腹滿氣極,即徐出氣,出入均調,即以舌接唇齒內外。漱煉精津液,未得咽……如此者三。津液滿口,即低頭嚥下,以氣送入丹田。須用意精猛,令津與氣,谷谷然有聲,徑入丹田……三咽津乃止。”
他還指出,這種方法不必拘泥於子夜,白天無事時,“亦時時閉目內觀,漱煉津液咽之。”若能堅持不懈,則“去仙不遠”也。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主管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 主辦
中醫藥知識 健康養生資訊
文章版權歸家庭中醫藥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摘錄。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所載方藥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本文作者:恆芳
本文編輯:朝陽